深耕基层治理沃土 把司法服务种进乡土民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10:42 1

摘要: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北部,燕山山脉绵延纵横,村落散布其间。老府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此,肩负着辖区内37个行政村、6.6万余名群众的司法需求。作为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这个法庭以其独特的“乡土司法”模式,将法治力量深深融入基层治理,

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北部,燕山山脉绵延纵横,村落散布其间。老府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此,肩负着辖区内37个行政村、6.6万余名群众的司法需求。作为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这个法庭以其独特的“乡土司法”模式,将法治力量深深融入基层治理,让公平正义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移动法庭:跨越最后一公里的司法为民

老府法庭辖区山多地广,最远的村落距离法庭超过40公里。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进一趟城打官司不仅意味着数小时的车程,更可能耽误播种收割的农时。“诉讼远、诉讼难”成为摆在群众面前的现实难题。

面对这一困境,老府人民法庭没有固守“坐堂问案”的传统模式,而是选择主动走出法庭,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将调解阵地设到农家院落,用“下沉式司法服务”破解群众诉讼难题。

在一起典型的田间地头纠纷中,村民张某与李某因耕地通行问题产生矛盾。两家耕地相邻,共用一个通道。李某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将庄稼种到了小路边缘,导致张某的三轮车无法通行。多次协商无果后,张某将李某诉至法庭。

老府法庭接到案件后,没有简单传唤当事人到法庭,而是直接前往争议地块。法官们带着土地确权台账和卷尺,实地勘察、丈量边界,明确占道区域。在田间,法官用当地方言耐心劝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李某同意限期清理占道作物,张某也承诺注意通行方式,一场邻里纠纷就地化解。

“到田间地头多看一看,多讲方言土语,借助乡亲乡情,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老府法庭庭长李占东道出了移动法庭的工作秘诀。

对于特殊群体,法庭还推出“上门司法服务”。在一起八旬老人的赡养纠纷中,原告王某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另一方当事人张某也需要人照料。五名子女或因疾病卧床,或远走他乡,或疏于照料,老人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法庭决定上门办案。首次调解时,子女间言辞激烈,调解一度中断。但法官没有放弃,几天后再次登门,从情、理、法多角度耐心劝导。最终,次子王某军同意承担起照料双亲的责任,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2023年以来,老府法庭开展田间地头调解、审判累计12次,涉农纠纷占比达100%;通过现场办案、就地化解,案件平均办案周期较传统庭审缩短30余天,为群众节省往返路程超2000公里。“田间有纠纷,法官来帮忙”已成为当地群众的普遍共识。

多元解纷:构建源头治理新格局

基层矛盾往往错综复杂,单靠法庭一己之力难以彻底解决。老府人民法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构建起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法庭与辖区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调解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调解技巧,研判纠纷态势,精准把握辖区矛盾特点,实现“靶向解纷”。同时创新打造“法庭+网格+村居”联动模式,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一起因焚烧秸秆引发的赔偿纠纷中,村民邱某在焚烧秸秆时因风力突增导致火势失控,烧毁了同村村民张某的蔬菜大棚。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最终诉至法庭。

案件受理后,法庭立即启动联合调解程序,联合村委会、司法所组成调解小组。现场勘验定损后,法官向邱某释明侵权责任法律规定,明确其赔偿义务;村委会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则从邻里情分入手,引导张某合理调整诉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邱某当场赔付张某1.7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除了化解已发生的纠纷,法庭还注重源头预防。每月联合村委会、网格员开展入户排查,针对容易产生纠纷的领域分类处置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2023年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提升30%,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9.8%。

“基层矛盾往往裹着‘人情糖’、缠着‘习俗线’,单靠法律条文硬断难服众,得拧成一股绳合力解。”李占东庭长如是说。

老府人民法庭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搭建起“法庭+司法所+村民委员会+调解组织+乡贤”的“五位一体”多元解纷机制,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闭环格局,以多元联动、源头治理推动纠纷化解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精准普法:筑牢乡村法治根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司法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老府人民法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将司法服务与涉农需求深度对接,既以高效司法护航产业发展,更以精准普法筑牢治理根基。

法庭专门设立助农绿色通道,针对土地流转、农资纠纷、涉农赔偿等案件推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机制。特别是在春耕播种、秋收晾晒等关键农时,开展“护农保耕”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快立快审涉农案件87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8天,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超350万元,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要让群众不违法、会维权,得先让他们懂法律。”这是老府法庭干警的共识。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法庭开展分层分类精准普法:在集市、庙会等人员密集时段,常态化开展“法治赶大集”活动,干警们用方言土语讲解电信诈骗防范、高额彩礼返还、赡养义务履行等热点问题;聚焦校园安全,走进辖区中小学开展“模拟法庭”“反校园霸凌”专题讲座;依托村民微信群等平台,每周推送“法律小贴士”,内容涵盖农资选购维权、宅基地纠纷处理等实用知识。

2023年以来,法庭已举办普法宣传10场,发放宣传资料22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470余人次,现场协助起草赡养协议、调解邻里纠纷25起;开展校园普法活动覆盖师生800余人;通过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识100余条,实现法治宣传“天天见、时时有”,让村民“不仅能赚钱而且会维权”。

来源:内蒙古高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