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口述6:我知道自己具备营商天赋,在商场上可说是如鱼得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0:55 1

摘要:日本投降后,他将东升公司重新注册为独资企业。我们去法院申请,让我们担任公司管理层继续经营下去。但法官最后裁定,公司必须清盘,遗产将由两位遗孀承继。法官引用新加坡于1908年一个很有名的"六位遗孀"案例。

父亲没有留下遗嘱便走了。

日本投降后,他将东升公司重新注册为独资企业。我们去法院申请,让我们担任公司管理层继续经营下去。但法官最后裁定,公司必须清盘,遗产将由两位遗孀承继。法官引用新加坡于1908年一个很有名的"六位遗孀"案例。

法官说,由于父亲过世时未有立下遗嘱,因此法律程序很简单。在交付遗产税后,将父亲净财产的三分之一平分予两位遗孀,即母亲和二房各分六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净财产则平均分给子女。母亲有三个儿子,父亲的二房有三儿二女,所以八个孩子平分,每人获分十二分之一。

父亲举殡后不久,母亲便从中国回来。由于鹤龄已逃入深山丛林约五个月,因此他那一份需要交给法定代理人。当他得悉父亲过世的消息时,为了不想连累鹤举,来信中只能暗喻,对听闻一位认识的老商人去世感到难过。

我记得,我约继承了13万马币遗产。战后,父亲白手兴家,约赚了400万马币。我相信,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偿还债务。扣除税务、葬礼开支和律师费后,只余下约150万元。

接着,我们开始筹组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1949年1月中旬,我们一共五人在新山家中围坐一张小桌。除了我以外,还有母亲、鹤举、五堂兄鹤青、十二堂兄鹤醒。鹤醒是在我们家长大的。母亲待我们坐下,说:"年,由你开场好吗?"

我说:"首先,我想向大家保证,我已经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我有信心能带领我们的新公司﹣﹣郭氏兄弟迈向更高层次。在座每一位都会变得更加富有,财富要比我父亲在世时还要多很多。"他们当时可能认为我是在自吹自擂。

我接着说,"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股权。我们刚开始以10万元作为实缴资本(当时美元兑马币的汇率为1:3.06)。"我不会要超过25%的股份。我不是谦让,也不是自大。我只是说出事实,25%的股权已足够我和我的家庭了。

鹤青自小已跟随父亲,学习协助父亲打理业务,父亲去世时,他已是总经理。如果父亲是公司的行政总裁,那鹤青便是副总裁。而且,鹤青有七个成年子女(我那时还没有孩子。碧蓉还要两个月才生下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我提议也给鹤青25%股份。

我所尊敬并视如亲兄弟一样的鹤醒,顿时绷紧起来,不大接受我的建议。他打断了我的话说:"年,我不赞成。我同意你拿25%股份,因为这是你应得的。但鹤青的,我反对!"我试图说服他。

这时母亲明智地中断了我们的争论,她说:"我们可否把鹤青股份一事先搁下?"

鹤青坐在那儿,一言不发。鹤举附和母亲,并说稍后再找鹤醒续谈。

我继续说道:"鹤醒,你占15%,鹤举占15%,而母亲则占10%。"这样下来,还剩下10%的股份。三伯父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我的十一堂兄鹤尧。我认为鹤尧一直轻蔑我们的家族企业,他比较喜欢为李氏橡胶的李光前工作,所以我建议不留股份给他。而他的弟弟鹤鸣则可获分5%股份。鹤鸣是我的二十一堂弟。最后,我建议将余下的5%股份预留备用。

这时,母亲说:"年,我可以说几句吗?可否将余下的5%分给二房?"这个建议,我们一致赞成,于是便派人去跟她谈。她以5,000元来换取这5%股权(数年后,她因嗜赌成性,玩麻将输了钱,于是便将股份都卖掉)。

接下来,我们开始谈职位任命。我说:"我提议由大哥鹤举担任董事长。鹤青曾任父亲手下的总经理,建议担任董事总经理。鹤醒任执行董事。我也是执行董事,并兼任公司秘书。"这是因为我一直在进修《公司法》。我们就这样开始经营起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于1949年2月23日注册成立,然后于4月1日正式开始营业。

我由公司开业起便一直带领着公司。我不是要贬低他人,我只是说出事实。鹤举不如我务实,但最终是由他去说服鹤醒接受将25%股权分给鹤青。

鹤青比我大17岁,心地善良,但由于已吸毒成瘾20多年,因此力不从心。鹤醒是个好人,但他生性觐腆,不好交往,而且身体也不太好。在艰难的开业初期,他一直是公司里最坚强、最可靠的支柱。他个性寡言,但头脑清晰,能一语中的,可惜英年早逝。

因此,经营公司的重担便落在我的肩上。我知道自己具备营商的天赋,在商场上可说是如鱼得水。我也是一个很专注的人,一心一意的只想把事情做好。但我必须强调,母亲才是公司和家族的象征,是至为重要的栋梁。

父亲过世前是柔佛州南部的大米代理商和经销商,覆盖当地三分之一的市场。他去世数周后,我和鹤青去了趟吉隆坡,拜见英国军事管理局贸易及工业部的物资供应主管休·比德尔斯中校( Lt .- Colonel Hugh Beadles )·

比德尔斯人很好,长得高大,略胖,戴着一副无框眼镜。他对鹤青和我都很友善。他说从报章上已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亦理解为何东升公司需要解散。他说:"我信任你俩。你们一直在做大米经销生意,所以我准备把代理权转给你们的新公司。"但由于这是新公司,他要求我们提供由银行出具的10万元信用担保。

那时,我已经打了两三年高尔夫球,还加入了一个颇为尊贵的高尔夫球会﹣﹣皇家柔佛国际俱乐部( Royal Johor International Club )成为会员。在那里,我与汇丰银行当地的分行经理福赛特先生( Mr . Fawcett )见过面,还曾一起打过一两次球。福赛特是一位友善、率直、认真的英籍银行经理。于是,我亲自去汇丰银行找他。这事发生在父亲去世后一两个月。

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跟福赛特说明﹣﹣包括父亲过世、他如何获得特许经销权,以及政府的物资供应主管要求我们为新公司提供银行担保等。福赛特说:"我明白了,但我们不能将公司和友谊混为一谈。如果你能存10万元入汇丰作为定期而不提取,我就可以为你签发10万元担保。"

我听了当然很不开心。傻子都明白,这等于是我自己在担保自己。那他给我担保了什么?款项存进银行多年,也没有分毫利息。那是1949年,10万元是很大的一笔钱。

那时,英资银行家公然搞种族歧视。他们宁愿贷款给拾荒的白种人,也不考虑贷款给正当的本地商人。肤色决定一切。

我不时遭到类似的殖民主义白眼。1952年,我开始买卖日本玩具,供货商是在新加坡的里克伍德有限公司( Rickwood & Co ., Ltd .)。该公司的独资持有人是里克伍德( Rickwood ),不是澳大利亚人,就是英国人。我当时28岁,他比我年长约6到10岁。

有一天,里克伍德试图游说我买他公司的部分股份,成为资深合伙人。他给我看了一套他说是已审计过的账目,但后来我发现这都是假账。我从账目中看到他欠汇丰银行新加坡分行大约三十万元。里克伍德曾在澳大利亚或英国军队任中士,退伍后本来一无所有,但却能拿到贷款开展生意。为了过得像个所谓的成功英国商人,他在皇家新加坡高尔夫球会( Royal Singapore Golf Club )附近的安德鲁街( Andrew Road )买了一幢漂亮的房子。这件事赤裸裸地显示出,殖民主义纵容银行明目张胆地搞种族歧视。

里克伍德想我购买他公司的70%股份。我心想,这也好,我正需要在新加坡开一间自己的公司,类似郭氏兄弟新加坡分公司。假如有朝一日,新加坡和马来亚分而自立(后来确实分开了),则两地将会采用不同的法律和税制。不过,当我付了一大笔定金后,我开始察觉有些不对劲。做过尽职调查后,才发现他的公司不过是一个烂摊子。他只是想骗我入股,帮助他清还坏账。

当我表示要中止交易时,里克伍德提议我们一起吃午饭。他说:"一切都可以商量。我会把事情处理好,你还是可以投资进来的。"我与他当面对质,他顿时脸色都变了,但就是不让我离开,他说:"你跟我回公司一趟。来,来我的办公室再说。"

我们上楼去他办公室。墙上有个保险箱。里克伍德说:"我给你看些东西。"我心里满腹狐疑,为什么要跟他一起去看保险箱呢?他示意我过去,然后在我脸前打开保险箱,内里正中放了一把左轮手枪。

我问:"你给我看什么呢?"

他答道:"哦,没什么,没什么。别介意。"他关上保险箱。我知道他是要恐吓我。但我却表现从容,不发一言。

我在创业中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获取银行信贷。自汇丰银行那次精神上的打击后,我痛恨与任何银行打交道。我努力工作,但不知道怎样向银行表现自己。我的脾气、性格和敏感的特性使我难以向银行卑躬屈膝。直至今天,依旧如此。

但是,我们需要银行贷款。由于我们不是生于新加坡,而是来自柔佛,我们就如从支流游入大河的小鱼,可新加坡只认自家河里的鱼。谁会理会这条可笑的小鱼呢?

在这进退维谷的情况下,盘谷银行向我施以援手。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意理睬我们,直到陈弼臣( Chin Sophonpanich )所创立的盘谷银行出现后,情况才得以逆转。因为有了盘谷银行的信任,我们才可以去找其他银行洽谈。

一天下午,我在新加坡,一位潮州大米经销商跟我说:"你今晚会去机场吗?"那时,我每天开车往返新山和郭氏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

我问:"为什么要去机场?"

他说:"盘谷银行的创始人和大老板今晚会到。飞机从曼谷起飞,预计晚上七点半到达。

我问:"谁会去?"

他答道:"新加坡所有米商都会去。"我想我也是米商,我怎能不去呢?

我提前45分钟到达机场。陈弼臣所乘的飞机降落时,所有米商共约50人列队迎接。我在队中被挤拥推撞成"之"字形站立,但我一点也不介意。所有米商中,我是个新手。当中60%来自潮州(陈弼臣也是潮州人),40%来自福建南部。而我则来自福州。福州人在那里算是势孤力弱的。

陈弼臣顺着队伍走过来,逐一握手。有人在旁给他一一介绍。我是最后一个跟他握手的,他很好奇想知道我是谁。我们交换了名片。他的助理说:"大老板,这是 Kuek Hock Nee (这是我中文名的潮州发音)。他的公司叫郭氏兄弟。"陈弼臣十分客气,是个友善的绅士,但看起来却很严肃。他比我矮一些,但身形比我结实些。

陈弼臣说:"有空我会安排去你公司看看。"

我当时认为这只不过是客套话。但三四天后,我的新加坡办公室确实接到盘谷银行来电说陈董事长想见我。我回复说:"可以,我有空。"然后我就在公司等着他。陈弼臣与两个助理同来,我们坐下攀谈起来。

我后来才意识到陈弼臣此举的目的。他不是坐在豪华办公室里等人上门拜访,而是亲临每间店铺巡查视察,从而亲自观察和感受每家店的经营状况,细微至店内桌子的摆放,感受办公室的干劲和气氛。因此,他必须亲身前来。

看店铺,不光看它的规模大小。当你走进一间办公室或店铺时,你就会有一种直觉,一种感应,知道那家公司是如何经营、前景怎样。这种感觉很抽象。你能到空气中感觉到什么吗?这家公司是充满能量呢,还是呆板、颓废甚至垂死待亡?

陈弼臣看来对我们的店内一切都很满意。他随即当场问我:"你们在做什么生意?"

他听了我回答后说:"你听着啊,我会给你提供1,000万元信用担保,还会再给你一半担保额份的银行承兑信用证,也就是500万元。有了这些信用证,你就可以预先提货,待把货卖掉后再把钱还我。"

对、对、对!他做事就这么干脆利落。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一位杰出的银行家对我表示充分的信任。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商人来说,能获得这样出手相助着实重要。我亦因此增添了不少信心,相信自己将来会获得更多信贷、更多融资,使生意不断壮大。这是一位我能与之交往的银行家。

陈弼臣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英属马来亚,英资银行对于贷款给华人采取极度谨慎的态度。而同样苛刻、老派的海外中资银行也懒得花功夫在华商身上。如果一个人无法借到分文,又如何创业开展人生呢?大多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商都曾受过盘谷银行和陈弼臣的恩惠。

银行家只奉行简单信条:把钱借给不需要借钱的人。当你身无分文时,银行视你如麻疯病人,避而远之。这真是世间一大讽刺。我不完全责怪银行家。我只是认为银行业是一个无情的行业。我常说:"银行家不是我的朋友。只是在我的朋友当中,碰巧有一些银行家。"

在我创业时,驱使我努力赚钱的首要原动力,就是银行家对我的羞辱。除非你能奋力爬到岩礁顶部,否则便有被淹没的危险。我心想,该死!难道这就是商界?这就是资本主义?如果这还不能激励我们进取,努力赚钱,向那些银行家还以颜色,还有什么更能鞭策你向前呢?

郭鹤年(Robert Kuok),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祖籍福建福州,先后就读于新山英文学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1942年,进入日本三菱公司新山分公司工作。1947年,创立力务克公司。1949年与郑格如等人入股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1959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创办马来西亚糖厂。1968年成立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1970年,收购了大批原糖,并在白糖期货贸易中获得丰厚回报。1971年在新加坡创立香格里拉酒店品牌。1974年旗下的嘉里集团在中国成立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以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1978年在杭州打造了中国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1981年投资建设了香港香格里拉酒店。1984年在北京长安街兴建了国家贸易中心。1988年以20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电视有限公司31.1%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1993年收购《南华早报》。2005年6月成立益海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在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上获得“终身成就奖”。2013年排名世界华人富豪榜第7位。2025年,101岁的郭鹤年以114亿美元身价,蝉联2025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首富。

来源:读书有味聊忘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