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国外四年,65岁郎平近照曝光,容颜大变判若两人,风光不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11:21 1

摘要:最近郎平的几张近照在网上疯传,照片中的郎平颧骨突出、皱纹明显,就连眼神也变得柔和了起来,与昔日的“铁榔头”判若两人。

编辑|影子红了

文|影子红了

最近郎平的几张近照在网上疯传,照片中的郎平颧骨突出、皱纹明显,就连眼神也变得柔和了起来,与昔日的“铁榔头”判若两人。

看着网上的照片,网友们也好奇起来,郎平在国外的这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说起“铁榔头”,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外号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通过球场上绝对的统治力、跨国执教的职业精神,以及一次次为国家荣誉挺身而出,共同锻造出的国家级符号。

澎湃新闻:【听故事·悟党史】郎平“铁榔头”的称呼,源自这场中日女排决战!

郎平18岁就进了国家队,一米八四的身高让她在网前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墙,但真正让她封神的,是她那种堪称凶狠的打法。

她的扣杀,力量大得惊人,落点又极其刁钻精准,每一次起跳都带着要把地板砸穿的气势。

对手怕她,观众爱她,“铁榔头”这个绰号,就是这么来的,简单粗暴,却无比贴切。

在她横空出世之前,中国女排正经历着漫长的低谷期,是她,硬生生砸开了中国女排通往世界之巅的大门。

作为绝对核心,她带着队伍拿下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那届比赛,她自己也拿到了“优秀运动员奖”,此后,郎平更是作为关键一员,亲手铸就了那个让国人热血沸腾的“五连冠”神话。

那个年代,郎平成了国家希望的化身,她的每一次扣杀,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也极大地推动了排球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

这把“铁榔头”的威力,并没有随着她脱下运动服而消失,反而在教练席上得到了延续,当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她。

她的回归,总被看作是“临危受命”,仿佛只要她站在场边,就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成为教练的郎平,展现了她作为战略家的另一面,她出了名的投入,为了研究战术和对手录像,熬夜是家常便饭。

她不像有些教练那样搞一刀切,而是想尽办法挖掘每个队员的独特潜能,把她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和智慧,她硬是把一支困境中的队伍,重新打造成了世界顶级强队,里约奥运会那枚沉甸甸的金牌,就是最好的证明。

“铁榔头”这个符号,最复杂也最饱受争议的一笔,无疑是她远赴海外执教的经历。

她曾带领意大利摩德纳俱乐部,在2000年问鼎联赛冠军,后来,她更是接过了美国女排的教鞭。

当她率领的美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银牌时,国内的舆论炸开了锅。

一些激进的声音给她贴上了“卖国贼”的标签,批评声不绝于耳,然而这恰恰也让“铁榔头”的形象变得更加坚硬和复杂。

成为一个国家符号,是要付出代价的。聚光灯下有多耀眼,阴影里就有多沉重,郎平作为“铁榔头”背后的那个普通人,在身体、情感和舆论三个层面上,都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压。

首当其冲的是身体的损耗,“铁榔头”式的打法,每一次奋力起跳和暴力扣杀,都是对身体的一次猛烈冲击。

长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和比赛,在她的手腕、腿部等多个关节留下了难以逆转的严重伤病。

这些伤痛不仅仅是荣誉的勋章,更是让她运动员生涯被迫提前画上句号的直接原因。

这是她为“铁榔头”这个名字,付出的第一个,也是最沉重的代价。

身体的伤痛尚且有形,精神上的重负却是无形的枷锁,作为国家偶像,她似乎没有喊累的权利。

每当女排成绩出现波动,舆论的期望就像潮水一样涌向她,认为她“理所当然”应该回归拯救队伍,这种期待,既是信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她执教美国队期间,那种情感上的撕裂感恐怕外人难以体会,一边是自己为之奋斗的职业,一边是来自祖国同胞的误解甚至谩骂。

这已经不单纯是舆论压力了,而是一种深刻的身份认同挑战。

她究竟是谁?是中国排球的英雄,还是一个为对手效力的“叛徒”?这个问题,想必在她心里盘旋了无数个日夜。

最后是个人生活的巨大牺牲,翻看她的履历,就会发现她的生活几乎全部被排球填满,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教练,她都投入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

夜以继日地研究战术,家庭、生活、个人空间,都被严重挤压。

在退休之前,“郎平”这个名字几乎是和排球馆划等号的,那个属于她自己的生活,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其实,近照中的那个才是真正的郎平,照片里的她,脸上有了皱纹,颧骨也显得突出。

潇湘晨报:65岁郎平近况曝光,身穿粉色卫衣状态大好,称放下排球工作

但更重要的是,那种昔日在赛场上和教练席上凌厉、凶狠的眼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慈祥,甚至有些安逸的气质,这不正是内心状态的真实写照吗?

当一个人从持续数十年的高压战斗状态中彻底放松下来,那种紧绷感自然会消失。

过去,人们对她的要求是苛刻的,期望是无限的,而现在,社交媒体评论区里,绝大多数声音都是理解和祝福。

大家都在说:“郎导辛苦了,好好享受生活吧!”“千万别再复出了,保重身体最重要。”

回望郎平的半生,“铁榔头”是她的至高成就,某种程度上,也是她的枷锁。

她的传奇,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战绩,更在于,在走下神坛之后,她有勇气亲手放下这个承载了太多东西的沉重符号。

澎湃新闻:【听故事·悟党史】郎平“铁榔头”的称呼,源自这场中日女排决战!

潇湘晨报:65岁郎平近况曝光,身穿粉色卫衣状态大好,称放下排球工作

来源:影子红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