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到底错在哪?西贝冤不冤,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1:51 1

摘要:9月10号,罗永浩在微博上火力全开,说西贝全是预制菜、价格还贵,让人恶心。他也顺便呼吁国家强制餐厅标注“预制菜”信息。

最近,罗永浩和西贝杠上了。

9月10号,罗永浩在微博上火力全开,说西贝全是预制菜、价格还贵,让人恶心。他也顺便呼吁国家强制餐厅标注“预制菜”信息。

这一条微博,直接把西贝送上了风口浪尖。

西贝不服,创始人贾国龙马上回应:我们没有预制菜,还要起诉罗永浩。紧接着,西贝也搞了一套“反击组合拳”——推出“罗永浩同款菜单”、开放后厨参观、展示制作流程,一副“我问心无愧”的姿态。

但问题是,消费者真的关心这些吗?

其实,大家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预制菜”,他们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告诉我,你是不是预制菜。

这次罗永浩和西贝的交火,表面上是“预制菜”的争议,实际上,真正点燃情绪的是——消费者对“被蒙在鼓里”的愤怒。

为什么大家突然对预制菜这么敏感?

因为现在的餐厅,越来越像“工厂”:中央厨房、料包、流水线,菜不是厨师炒的,而是加热出来的。可价格呢?还是餐厅的价格,甚至更贵!

你说你合规?没错,确实有政策支持。比如,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文件里就说,中央厨房做的菜,不算预制菜。

但问题是,消费者不这么看。

在老百姓心里,预制菜的定义很简单:不是现场新鲜炒的,就是预制菜。

所以你跟我讲“卤味、料理包、净菜、急冻牛腩”这些分类,消费者根本不在乎。你端上来的是不是提前做好、是不是加热的,才是他们关心的。

更要命的是,西贝以为这是一场“定义之战”,但其实,公众早就不是在跟你争“合不合规”,而是在表达长期以来对餐饮行业“预制不透明”的不满。

西贝这次真的有点“用力过猛”。

他们发微博,公开每一道菜的制作流程,想证明自己不是预制菜。结果网友一看,“大包番茄泥”“浓汤宝”这些词眼一跳出来,大家反而更不信了。

你越解释,网友越扒。你越高调,质疑声越多。就像有人说的:“你越想证明自己不是预制的,大家越觉得你心虚。”

而罗永浩这边,倒是越吵越起劲,接连发了二十多条微博,还抽奖送iPhone、开直播继续聊。结果,这场“个人吐槽”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围观的“餐饮审判现场”。

不止西贝,连其他品牌也被带下水。有人开始探店、翻旧账、扒老板发言,甚至西贝的官方账号评论区都被灌爆。

说到底,西贝这次的“敌人”根本不是罗永浩,而是消费者心里那句:“你到底有没有骗我?”

西贝的标志产品“莜面”,是现场手搓,手工气息拉满,看起来一点也不预制。但网友们根本不买账,评论区一样是群嘲。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只是为了吃饱,他们更在意价格和知情权

你要是卖得便宜、出餐快,那你预制也可以。像老乡鸡,就堂堂正正地标注自己用了预制菜,还把价格压下来,反而赢得了好口碑。

但你要是卖得贵、还不告诉我用了预制菜,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西贝的问题,不在于它是不是用了预制菜,而在于它没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价格和品质的对应关系。

所以,罗永浩这次虽然“狂”,但他说对了一点:

餐饮行业,是时候对预制菜明示了。

大家不是讨厌预制菜,而是讨厌被糊弄、被隐瞒。

如果这场争议,能倒逼整个行业变得更透明、更尊重消费者,那这场“西贝大战老罗”,说不定真能成为一次转折点。

真正让人不爽的,是花了现炒的钱,吃了加热的菜,还被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傻子。

来源:墨兰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