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钢老三”其实指的是一所靠钢铁冶金起家的大学,当时的它并不是国内最顶尖的学府,却和清华北大并列在了一起,实力可见一斑。
在未来,北科大学子也将继续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浩荡浪潮中谱写出新的科技篇章。
——女同事说
#
上个世纪50、60年代,有一句话叫“北大、清华、钢老三”,这是当时北京学院路上广为人知的顺口溜。
图源:小红书@阿群
所谓“钢老三”其实指的是一所靠钢铁冶金起家的大学,当时的它并不是国内最顶尖的学府,却和清华北大并列在了一起,实力可见一斑。
然而这所大学却没有评上985,所以也有人说它是“最遗憾的大学”之一。
虽然没评上985,但是这所学校在211领域做到了顶尖:根据软科发布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它已经蝉联中国纯211高校第一名三年 。
图源:软科
这所高校就是——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科大)。
01
钢铁摇篮,砥砺前行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钢铁产量非常低。但国家工业的发展亟需大量钢铁,所以在1952年抽调了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六所国内著名高校的矿冶系科,建成了北科大的前身——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图源:北京卫视
这是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所以从成立之初起,北京科技大学便承载着建设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历史使命。
学院建立初期,冶金学和冶金物理化学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冶金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之一魏寿昆带领天津大学部分教职工到北京参与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教务长一职。
为了适配当时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他在两三年内进行了四次修订,完成了最终版《钢铁冶金教学大纲》。这一大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适合中国国情、较为完善的冶金教学大纲,为其他冶金类专业制定、修订教学大纲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在各方的协调和调动下,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汇集了各方优秀人才。
其中,有放弃了英国的终身教职的柯俊教授,在钢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
有试验成功世界首台工业生产型弧形连铸机的徐宝升教授;
还有发明电渣冶炼合金钢工艺并设计开发了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的朱觉教授;
还有成功研制新型高强度钢,被用作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的壳体材料的杨让教授......
图源: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官网
“满井苍苍,泽润钢铁脊梁”,正如校歌《北科华章》所唱,满井边的钢院里,他们撑起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钢铁脊梁。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和学校的需要,加上“科技兴国”的东风刚起,在1988年4月22日,钢院正式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图源:北京卫视
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北科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1990年,学校已拥有18个系、26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点和35个硕士点。
然而转折也在此时发生,那时的中国钢铁行业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产能过剩,冶金、材料等传统优势专业的需求大幅下降。
曾经位居全国第12名,甚至超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当前985高校的北科大排名也在不断下降。
然而,北京科技大学却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以破局者姿态开启创新改革。科研上,从传统冶金向氢能、深空探测、高原制氧等新兴战略领域突围;学科上,推动冶金工程绿色升级,建立新兴交叉学科;育人上,开始注重培养科技复合型人才。
作为2017和2022年两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学,北科大坚持以“坚持特色、争创一流”为发展方向,以材料、冶金等传统优势学科为根基,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为拓展,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加速迈进。
回望来时路,从新中国钢铁工业拓荒者到新时代科技创新引领者,可以说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史,就是一部用钢铁意志与科教情怀书写的奋斗史。
图源:北京科技大学校史馆 首届全体毕业生赠
02
始于钢铁,但不止钢铁
在北科大银杏大道上,金属雕塑《淬火》傲然矗立,它寓意着:真正的教育不是迎合风口,而是坚守本心、锻造真才。
在七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北科大不断淬炼,已经成长为一所已经成长为一所工、理、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2025年7月ESI数据库更新结果显示,北科大的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地质科学以及社会科学8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的前1%,冶金工程专业则连续六年稳居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一,展现出强大的学科实力。
图源:软科
作为北科大的王牌专业,冶金工程专业曾备受冷遇。那时,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在人们心中不再属于好就业的专业,更多人把目光投向计算机、金融等领域。
但是2025年的冶金工程专业,并不是传统印象中的“炼钢烧炉”,而是融合了新能源材料、半导体制造、航天科技的赛道。
与时俱进的发展,让作为传统专业的冶金工程专业的就业并不落后于新兴专业:北科大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冶金工程专业就业率为95%以上,大半学生能够进入五矿、首钢等国内大型冶金企业,大型研究所、政府部门或者华为、中兴等IT企业。
图源:北科大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官网
在科研方面,北科大同样硕果累累。
截至2025年5月,1978年至今,北科大共申请专利17517项,授权专利10944项;有2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5项。
1987年,北科大余达太教授团队攻克机器人控制系统难题,我国首台完全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冶钢1号”在此横空出世,突破控制系统技术封锁,为智能制造播下火种;
2002年,刘应书教授团队建成的世界首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在海拔4600米的青藏铁路沿线建成,以93%纯度氧气供给技术守护15万建设者生命安全;
还有由我国腐蚀学科“鼻祖”肖纪美院士、张文奇教授奠基建设的北科大腐蚀中心,现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腐蚀中心,完成了“嫦娥四号”“天宫一号”“长征五号”等材料安全评价,开发的高品质耐蚀钢为中马友谊大桥、冬奥场馆建设等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一切,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的支持。
在师资方面,学校现有教职工337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98人,副高级900人,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在科研资源方面,北科大为学生提供了最顶尖的配备:建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覆盖材料表征、先进制造、环境安全、新能源等前沿方向......
图源:北京科技大学自然基础实验中心
作为“始终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北科大一路走来,靠着不断创新和脚踏实地,其不仅能紧跟国家战略布局、为各领域输送优秀人才,更在全球科技前沿开展竞争与合作,让中国科技闪耀于世界舞台。
03
校园多彩,求实鼎新
经过多年发展,北科大目前拥有海淀、昌平、管庄、西三旗、顺德和雄安六个校区,其中海淀校区为主校区,多数本科生在此学习生活,研究生则分布于各校区。
北科大的主校区地处高校林立的学院路,校区面积并不算大,但布局紧凑、功能齐全,给赶早八的同学省下不少时间。
图源:北京科技大学官网 海淀校区
校园中,泰山石上镌刻的“北京科技大学”、主楼匾额上的“为中华之崛起”,以及秋日里松柏与银杏的交织辉映,无不传递着这所学校沉稳厚重、务实向上的气质。
校内的两个食堂是亮点,为了抓住学生的胃,两大食堂近年来“卷生卷死”,不断推陈出新,菜品口味不断升级,拥有麻辣烫、麻辣香锅、烤串、部队火锅、铁板饭、黄焖鸡、汤粉、小碗菜等众多明星菜品。
食堂吃腻了?那没关系,东门出去就是一条小吃街,可以随时和老麻抄手、鸡蛋灌饼还有串串和水果捞等来个约会,是“大馋丫头”和“大馋小子”的觅食好去处。
在住宿方面,北科大目前以六人寝的上床下桌为主,不过也有学生提到有一些六人寝马上要爆改八人寝,上床下桌也会变成上下铺。
图源:小红书@开往布吉岛的电车
除了寝室,北科学子的最爱竟是图书馆,看来真的很爱学习了(bushi)。图书馆里,研修室、自习位、各类专著应有尽有,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位置不太够,考试周的时候抢图书馆预约比抢演唱会门票还紧张。
相比于本部的热闹与便利,其他几个校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但胜在环境开阔、设施崭新,而且有相当多的实验室和研究设备,比如昌平校区的道路工程实验室、西三旗校区的生物农业研究院试验田、顺德校区的科研大楼等,可供学生静心科研。
虽然地理位置间隔较远,但这几个校区里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在校园的不同地方都可以看到北科大的校训:求实鼎新。这是对全体北科大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激励和号召。
“求实鼎新”的校训,不仅写在各处,更融入了校园日常。
学校通过“求实计划”培养能学能写、能说能干、善用新媒体的青年政治骨干;通过“五创协同”机制将双创教育嵌入本科培养方案,成为必修环节;暑期组织多支实践团开展红色寻访,强化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在浓厚的务实与创新的氛围中,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各种竞赛中表现突出。
2024年“挑战杯”创业竞赛中,北科大学子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11项、铜奖4项,各赛道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1;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北科大有166个项目获奖,位居首都高校第一......
除了参与全国性比赛,北科大还积极举办校内科技竞赛,比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智能汽车竞赛、“科技园杯”百科知识竞赛等,这些校内竞赛每年吸引了不少学生参与。
图源:北科大创新创业竞赛官网
与此同时,北科大的社团文化也很丰富,有81个学生社团供学生选择,像尺素汉服社、国防体育协会、紫枫堂动漫社、无人机社团、摄影协会等,感兴趣的方向应有尽有。
此外,在国际交流方面,北科大目前正在推进“鼎新北科”国际化平台建设,希望提升整体研究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并且截至2025年,学校已建立240余个海外合作伙伴,涵盖联合办学、共建实验室等深度合作。
“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奉科技以立校,育强国之栋梁。”
正如这句校歌所唱,北科大学子无论是在实验室里、国际学术舞台上,还是在田间地头、科技企业里,都以沉默而坚实的奉献,为中国的科技未来持续提供着坚实支撑。
在未来,北科大学子也将继续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浩荡浪潮中谱写出新的科技篇章。
每日互动
你觉得钢铁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在评论区告诉我8~
//
更多好看的
北体大军训登顶热搜,网友:各省武状元齐聚京城,是时候比武招亲了哈哈哈!
大学生开始倒贴卷实习,当牛马还得先交“入栏费”?评论区:把人气笑了
后来才发现,老师是和我们毫无血缘关系,却又希望我们过得好的人
来源:新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