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岁的小朋友去吃两岁的西兰花”,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表达了对西贝儿童餐使用长达24个月保质期冷冻西兰花的震惊。这场由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引发的争议,已经演变为全国消费者对餐饮行业诚信的集体质疑。
一份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一桶廉价转基因大豆油,西贝这场后厨直播意外揭开了中国餐饮行业的信任伤疤。
“一岁的小朋友去吃两岁的西兰花”,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表达了对西贝儿童餐使用长达24个月保质期冷冻西兰花的震惊。这场由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引发的争议,已经演变为全国消费者对餐饮行业诚信的集体质疑。
在记者直播镜头下,西贝后厨展示出令人瞠目的场景:员工用漏勺疏通下水道后继续烹饪,使用廉价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以及那些经过漫长冷冻的食材——18个月的烤鱼、24个月的羊排、12个月的鸡汤。
01 直播翻车,好口碑随油烟消散
西贝为自证清白,开放后厨接受媒体直播,却意外上演了一场“大型翻车现场”。镜头记录下了令人震惊的画面:员工正用漏勺在下水道捞残渣,而一旁的操作用勺与疏通下水道的工具惊人相似。
眼尖的网友还发现,西贝使用的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几乎是“路边摊同款”。这种油因其价格便宜,被低档餐馆和流动摊贩广泛使用。
更令人担忧的是,西贝厨师长在直播中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煮好的羊排赏味期是三餐,今天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明天上午还能卖。
02 信任坍塌,家长群体集体破防
西贝长期以来将自己定位为 “家庭带娃吃饭首选餐厅”。通过给小孩子送玩具、提供情绪价值,鼓吹“食材纯天然”“百分百现做”“干净又卫生”,西贝占据了众多家长的消费心智。
2024年西贝卖出了超4000万份儿童餐。许多80后父母每周都要带孩子去吃一次西贝。随着细节曝光,这些忠实粉丝发现西贝的话术存在大量水分。
西贝口口声声说“食材纯天然”,但直播中被发现使用转基因油;声称“百分百现做”,但厨师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宣称“干净又卫生”,却被抓包用漏勺挖下水道。
03 危机应对,辩解加剧信任危机
面对质疑,西贝的危机应对堪称反面教材。企业负责人发出“三个一定”的强硬起诉声明,将产品争议演变为个人对抗。
西贝最初辩称“中央厨房不算预制菜”,后被挖出根本没有中央厨房,就是跟预制菜工厂进货。他们坚持“使用预加工食材≠预制菜”的技术性解释,反而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
“预加工不算预制菜”的解释未能消除消费者疑虑。消费者普遍认为“非现做即预制”,这种认知差异使西贝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
04 商业博弈,降本不降价引众怒
理论上,预制菜应降低餐厅运营成本——减少厨师依赖、降低食材损耗、提升出餐效率。但消费者发现,预制菜品价格往往与现制菜品持平甚至更高。
电商平台里的“预制烤鱼”只要29元,还包邮费,而西贝的“葱香烤鱼”卖价高达89元。这种“降本不降价”的现象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西贝使用廉价转基因大豆油也反映了类似问题。餐厅哪怕用好一点的油也增加不了太多成本,但西贝仍然选择了最便宜的选项。
西贝一家店的员工告诉记者,风波爆发后的周六,店里几乎第一次出现没有坐满的情况。
外卖订单也从平时的400多单下降到350单。肉眼可见的差距让员工们感到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老乡鸡等明确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的餐厅却人气大增。这预示着:信任一旦崩塌,就再也煮不熟那锅本该暖心的汤。
来源: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