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女子晨起肺栓塞离世,提醒:晨起不要做4件事,增大栓塞风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3:28 1

摘要:52岁,正是许多女人刚把孩子送进大学、准备喘口气的时候。可那天清晨,江苏一位52岁的阿姨,却在起床十分钟内突然倒地,抢救无效。死亡原因:肺栓塞。

52岁,正是许多女人刚把孩子送进大学、准备喘口气的时候。可那天清晨,江苏一位52岁的阿姨,却在起床十分钟内突然倒地,抢救无效。死亡原因:肺栓塞

她不是“病入膏肓”的病人,平时身体也算健康。可这类“突发猝死”,医生见得太多了。大多一个共同点:出事是在清晨刚起床那会儿

很多人没意识到,清晨起床,是一天里最容易出事的时刻之一,尤其对于中老年人、基础病患者、久坐不动或久卧者。“血栓性猝死”不是遥远名词,它就藏在你每天起床的那个瞬间。

肺栓塞是怎么发生的?说白了,就是血栓卡住了肺的血管。

血本该流动,一旦静止太久,就像水沟里积起了泥,慢慢结块。最常见的是腿部深静脉血栓,像隐形炸弹,一旦脱落,顺着血流冲进肺动脉——肺动脉堵了,氧气送不出去,人就没了

医学上把这种“栓子跑到肺里”叫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急症。现在问题来了:这血栓为什么偏偏在早上发作?你起个床,它就发难?不是巧合,是机制。

人体在清晨这段时间,本身就处在一个“高凝状态”——也就是血液更容易变稠、更容易形成血栓。

这跟多种生理节律有关。研究显示,清晨4点到10点,是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粘稠度增加的时间窗口。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变慢,血小板更活跃,这些因素都在偷偷推着血栓往前走。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晨起有四个“致命小动作”,不知不觉中把这个隐患推向爆发。

动作一:醒来就猛起身

很多人闹钟一响,翻个身就坐起来、下床走人。殊不知,快速起身会让血压骤变,血流紊乱,原本稳定的血栓就可能被“冲下来”。特别是那些腿部已有深静脉血栓的人,栓子脱落进入循环,一下冲进肺动脉,来不及反应就倒地不起。

建议:醒后别急着起,在床上活动3分钟,动动脚腕、伸伸腰、侧身坐起,再缓缓起身。这个动作,可能就是你和肺栓塞之间的那道防线。

动作二: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大便用力

听起来有点“不体面”,但临床真见过不止一次:蹲厕所用力过猛导致肺栓塞或心梗猝死。这个动作会引起“Valsalva反应”——也就是憋气时胸腔压力增加,回心血量骤减,血压不稳,心率紊乱

而且很多人排便前不喝水,身体脱水,血液更稠,更容易形成血栓。一“用力”,血栓就被激活了

建议:晨起先喝200毫升温水,润肠也稀血;如厕时避免过度用力,时间别超过5分钟。便秘严重的人,不要硬撑,该干预得干预。

动作三:起床后长时间不活动

刷手机、坐沙发、发呆、吃早餐……一坐就是半小时。你以为自己是“缓慢开启”,这段时间血液流速更慢,是血栓形成的温床

研究发现,晨起后静坐超过30分钟的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尤其对久坐族、肥胖者、静脉曲张患者,风险更高。

建议:起床后走动5分钟再坐下,哪怕是在屋里溜达几圈,也比一屁股坐下强。让腿部肌肉动起来,促进血液回流。

动作四:一醒来就喝浓茶或咖啡

很多人晨起靠一杯咖啡吊命,但别忘了,咖啡因会让交感神经更兴奋,血管进一步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时候,血液已经够粘稠了,再来一杯“兴奋剂”,等于添柴加火。

尤其是空腹喝,有些人还会出现心律不齐、胸闷,若本身就有房颤或心脏基础病,更容易诱发血栓脱落

建议:先喝一杯温水,再吃点东西,咖啡或浓茶应安排在早餐后半小时以上。如果你已经50岁以上,或者有三高、心脏病史,建议控制晨起咖啡因摄入。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心里发毛:那我是不是也有血栓啊?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风险?有些信号,其实身体早就给出了提醒。

腿部肿胀、一侧沉重感、皮肤发红或发紫、持续性小腿疼痛,这些都是血栓的早期典型表现。但更麻烦的是,有些血栓是“沉默型”的,完全没有症状,一旦脱落就是一击致命。

体检也不一定查得出。彩超只能看到静脉内有没有已形成的血栓,但看不到“正在形成中的风险”

那怎么预防?

医学上有个词叫“血栓三联征”: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

只要你同时具备这三条,血栓就容易找上门。久坐不动、长期卧床、骨折手术后、服用避孕药、吸烟、肥胖、肿瘤、老年人,这些都是高危人群。

还有个常被忽视的,是长期熬夜、作息紊乱的人。研究发现,夜班族、作息不规律者,血液中促凝因子水平更高,清晨时段的血栓风险也随之上升。

真正的防线,不只是“别猛起身”这么简单,而是你每天的节律、习惯、饮食、身体的微小变化,是否在慢慢制造那颗“定时炸弹”。

如果你已经上了岁数,或者有三高病史、家族栓塞史,一定要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做D-二聚体检测血栓弹力图等血液评估检查。

有些人可能还需要定期用抗凝类药物来预防,但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服药,别被网上所谓“阿司匹林保命法”误导。

肺栓塞的死亡率有多高?根据《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22年一项多中心研究,我国急性肺栓塞住院死亡率高达13.2%,发病后24小时内猝死者占比超过一半。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个52岁的阿姨,哪怕抢救及时,也没能回来。对肺栓塞来说,“抢救”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真正的胜利,是防在前面。

也许你早上起床的那一瞬间,并不会想起“肺栓塞”这三个字。但希望从今天起,你记住:你的血液,不会说谎。它会忠实记录你昨天有没有熬夜、今天清晨有没有猛起、这一年是不是胖了十斤、是不是太久没动腿了。

它不会惩罚你,但它也不会放过你。给自己多一点清晨的温柔。醒来那一刻,不要急着做英雄。先缓一缓、动一动、喝点水、走几步。那是你给自己最实在的保护。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辰,王福生.中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指南(2021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11):761-782.
[2]张宏伟,周玉杰.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及预防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3):204-209.
[3]刘思敏,陈红.清晨高凝状态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5):10-13.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