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因很简单,长久以来,波斯人有自己的历史史观体系,这套史观,杂糅了不少宗教经典、神话和传说元素。根据这套史观:
居鲁士大帝,以及他所开创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其实在波斯人的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原因很简单,长久以来,波斯人有自己的历史史观体系,这套史观,杂糅了不少宗教经典、神话和传说元素。根据这套史观:
波斯第一位帝王,是凯尤马尔兹(或译为“基乌马尔斯”),他开创了俾什达迪王朝,长久被波斯人视为帝国历史的开端。
凯尤马尔兹之后,继任者胡山,教会了人民使用火;继任者塔赫姆列斯,教会了人民纺织、狩猎、农耕、饲养家畜。
继任者贾姆希德,则教会了人民锻造兵器和生产工具、划分了社会阶层、组建军队和官僚机构,进一步壮大了伊朗国家……
俾什达迪王朝终结后,经过蛇王佐哈克的短暂残暴统治,凯扬王朝最终在伊朗大地上确立,伊朗人家喻户晓的鲁斯塔姆、夏瓦什、伊斯凡迪亚尔、苏赫拉布等勇士故事,也大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凯扬王朝终结后,则是伊斯坎达尔(亚历山大)的故事,随后才进入安息王朝时代,同众人熟知的伊朗历史合二为一。
就这样到萨珊王朝时代,历史记述愈发详实,并越来越接近众人所熟知的“世界历史”。
大名鼎鼎的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用的也是这套史观。
所以根据这套史观,波斯人更推崇的,是凯尤马尔兹、贾姆希德、法里东等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以及鲁斯塔姆等英雄勇士。
上图:伊以冲突期间,伊朗贴出波斯传说勇士阿拉什的画像
而居鲁士大帝呢?
根据“凯扬史观”,他的形象,与凯扬王朝君主霍斯鲁融为一体了,而另一个帝王大流士的形象,则与凯扬王朝君主达拉卜融为了一体。
所以直到近现代史学与考古学体系完善前,波斯人可能甚至不知道居鲁士是哪路高明,他们能了解的,是凯扬王朝的“霍斯鲁大帝”。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从客观历史条件说起了。
首先,古早时代书写媒介短缺。
在公元前的时代,生产力低下,中国发明的“蔡侯纸”更是远未能传播。这就导致记录历史的资料匮乏。况且古早时代的波斯人更尊崇“口头叙述”,这就更加重了历史的失真。
直到萨珊王朝时代,出现专门书面记录的文士阶层,且国家也重视官方修史,所以书面资料才逐渐多了起来。
直到萨曼王朝时代,得益于怛罗斯之战后的造纸术传播,波斯的纸张生产量大幅度提升,这才诞生出《列王纪》这种十几万行的鸿篇巨著。
其次,萨珊王朝的“锅”。
萨珊王朝建立之初,出于政治目的,刻意强化了对“凯扬王朝”的弘扬,构建与其法统联系,所以逐渐“带偏”了波斯人的史观。
上图:波斯人对萨珊的认同明显更高
而第三,笔者认为,很可能涉及一场“话语权争夺战”。
记录居鲁士大帝等历史的,主要是古希腊人希罗多德的著作,而“古希腊”究竟是什么成色,想必不少人都很清楚,各种“西史辨伪”已经把“古希腊”的“底裤”扒了不少。
所以,是否有可能,“凯扬王朝”,反而(相对)更贴近真实历史?“居鲁士大帝”,反而融入了更多的传说演绎成分?
其实,哪怕是部分西方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
比如学者琼斯就认为,希腊人记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是伪史,是对凯扬王朝的讹传。“居鲁士”和“霍斯鲁”仅仅是同一个王名在希腊语和波斯语中的不同拼法而已。
上图:更准确的历史有待继续研究
当然,第三点也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毕竟凯扬王朝杂糅了大量神话传说,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恐怕只有更多的考古资料出土,来进行证明了。
来源:刘纪尧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