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争议,以营销咨询巨头华与华向罗永浩道歉告终。这场风波不仅揭示了餐饮行业的透明化趋势,更展现了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
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争议,以营销咨询巨头华与华向罗永浩道歉告终。这场风波不仅揭示了餐饮行业的透明化趋势,更展现了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
9月15日,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华与华的老板已经跟我道了歉,这件事可以过去了。”这场持续数日的争端终于画上句号。
01 争议升级,从西贝预制菜到华与华卷入
事件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吐槽西贝“高价预制菜”,称与朋友就餐时发现“几乎全部都是预制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随即回应否认,而作为西贝长期品牌战略合作伙伴的华与华公司创始人华杉则选择力挺贾国龙。
华杉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直接将矛盾激化。他公开支持贾国龙,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并主张“硬杠”到底。
这一表态引发罗永浩更强硬回应。在9月14日的“交个朋友直播间”中,罗永浩将矛头指向华与华,批评其作为收费的营销咨询服务商,在西贝面临舆论压力时仍怂恿对抗。
罗永浩用生动比喻描述当时情况:“这大致相当于两个人对干,其中一方不在理,并且上来先捅了自己20多刀,血流不止,然后他那伙儿的军师还在边上说干,上去干。”
02 十年6000万,华与华专业能力遭质疑
罗永浩在直播中透露,华与华服务西贝十年收取超过6000万元咨询费,却给出了激化矛盾的应对方案。
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以后别的企业再用华与华,产生的可能就是大家会怀疑那个品牌是不是智力有问题。”这句话直接质疑了华与华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华与华成立于2002年,由华杉和华楠两兄弟创立,合作客户覆盖互联网、餐饮等行业。该公司以“不投标、不比稿”为市场姿态,擅长通过制造强记忆点的品牌符号和营销概念塑造品牌形象。
03 道歉落幕,但核心问题仍未解决
随着华与华老板的道歉,这场争端暂时告一段落。但罗永浩强调,这“只是一个跑题的插曲”,严肃的主题还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为何必须给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在微博再次表明立场:“我过去在直播间,也卖过很多预制菜。”他主张的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要求餐饮企业提供透明信息,让消费者拥有选择权。
与此同时,西贝也于9月15日发布了致歉信,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04 九大调整,西贝承诺门店现场制作
西贝在致歉信中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承诺在2025年10月1日前在全国门店陆续完成九大调整,包括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改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牛肉焖饭牛肉酱在门店现炒等。
关于消费者关心的保质期问题,西贝表示正在与上游供应商积极沟通,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保质期。
05 业绩受损,每日营业额减少数百万
这场争议已经对西贝造成了实际经济损失。据媒体报道,西贝自事件爆发后“每天的营业额减少200万元-300万元”。
这样的数据令人震惊,也解释了为什么西贝和华与华最终会选择退让和道歉。消费者的选择正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的决策。
06 行业影响,预制菜透明化成必然趋势
这场争端不仅关乎西贝和华与华,更将对整个餐饮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一背景下,西贝事件已成为行业关注案例,展示了忽视消费者知情权的市场后果。
罗永浩在事件中一再强调:“严肃的主题还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为什么必须给消费者知情权。”这句话可能成为预制菜行业发展的转折点。
积极拥抱透明化标注的企业将赢得市场信任,而坚持“模糊宣传”的企业将面临消费者质疑。
华与华的道歉和西贝的转型承诺,标志着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胜利。随着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餐饮行业的信息透明化已成不可逆趋势。营销大师可以打造吸引眼球的符号,但只有真材实料和透明信息才能赢得消费者长久的信任。
来源:啊聊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