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是这样的,9月12号晚上,于东来在抖音上发了个视频,力挺西贝,这一下子就炸锅了。
于东来最近有点烦,本来想帮朋友西贝说几句好话,结果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9月12号晚上,于东来在抖音上发了个视频,力挺西贝,这一下子就炸锅了。
结果不到24小时,于东来就把视频删了,还把自己的账号设置成私密状态,直接玩起了消失。
这事儿还得从西贝和罗永浩的“预制菜”争论说起,俩人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结果于东来这一掺和,舆论直接反转了。
之前大家还觉得于东来是个“良心企业家”,现在都觉得他是在“站队企业”,人设有点崩塌。
于东来为啥要帮西贝说话?他自己在评论区解释说,是因为觉得西贝不容易,想支持一下。
但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可能还涉及到一些商业利益,毕竟胖东来也有餐饮业务,说不定以后会有竞争。
而且,于东来可能也想维护一下供应链关系,怕因为自己说错话,影响到合作伙伴的信任。
之前于东来也“翻车”过,比如他预言恒大要出事,还有李佳琦掉粉,这些都给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预制菜到底靠不靠谱。
罗永浩质疑西贝用预制菜,让消费者开始担心餐饮的透明度,西贝老板贾国龙一开始还想告罗永浩,后来又说要开放后厨,想挽回面子。
结果有记者去西贝探店直播,发现他们用的都是冷冻食材,这下信任危机更严重了。
其实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但前提是商家要坦诚告知,啥是“中央厨房预处理”,啥是“提前炒好”,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
-18℃锁鲜不等于隔夜饭,消费者对食品新鲜度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现在预制菜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统一标准,各个企业都是自己说了算,消费者也不知道该信谁的。
于东来这次的处理方式,也算是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公关了,删帖、锁号、闭嘴,明哲保身,避免惹火上身。
这样做既能保全自己的利益,也能给供应商传递一个信号,让他们放心。
西贝老板贾国龙就比较硬气,想用法律手段解决舆论危机,结果适得其反。
他想把“负资产洗成正能量”,最后还是失败了,于东来这次事件也给其他企业家提了个醒,人设是很脆弱的,信用才是最重要的。
每一次公开说话,都是一次信用抵押,以后可得小心点。
西贝现在应该好好想想怎么自救,光宣传食材没用,得正视消费者诉求。
要不就把冷冻食材换成新鲜的,重塑一下消费者信任,罗永浩肯定还会继续关注预制菜的问题,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透明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现在最要紧的是建立完善的预制菜行业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餐饮企业也要考虑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兼顾食品安全和口感。
就这样吧。
来源:工地小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