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父”:如果我们开发出超级智能,人类将没有工作机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5:22 1

摘要:按理说,AI的“爸爸”应该是挺乐见自己孩子事业蒸蒸日上的,但他现在却成了这位孩子的“黑粉”——他认为,这个“AI娃娃”不但可能夺走我们的工作,还可能把我们活活“逼到墙角”!

| 昕昕

你听过“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的预警吗?

最近,他在播客里给人类敲响了“末日警钟”:超级智能AI要来了,我们可能要迎接前所未有的“全面失业危机”!

这可不是开玩笑,辛顿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元老级人物”,是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开路先锋之一。

按理说,AI的“爸爸”应该是挺乐见自己孩子事业蒸蒸日上的,但他现在却成了这位孩子的“黑粉”——他认为,这个“AI娃娃”不但可能夺走我们的工作,还可能把我们活活“逼到墙角”!

回顾历史,技术革命一直是“淘汰一部分人,创造另一部分人的”套路,就拿纺织业来说,原来大家是靠手工做衣服,结果一台织布机来了,工作岗位大量消失,失业率飙升,但后来大家慢慢找到新活儿了,谁也没想过这玩意能“让我们下岗”,虽然最后也能找到点新机会。

从工业革命到计算机时代,技术在不断“清理”传统岗位,但人类总能在技术的“反攻”中,找出新的就业机会,大家总能找到一个“比老本行更轻松或者赚得更多”的新岗位。

可是辛顿说,现在这一切都不靠谱了,因为“超级智能”的出现,将会彻底改变这个规则。

以前的技术大多都是“增强”人的能力,比如新机器让你做得更高效,或者能干些你做不到的活儿,但超级智能AI不一样,它的牛逼之处在于它能做一切!

不止做得比你快,比你好,它甚至能做得比你有“创意”,比你更有“情商”!

辛顿举了个例子,“我敢打赌,面试官的工作可能会消失。”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震惊?面试官连面试都被AI替代了,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就连那些需要“情感判断”、“社交技巧”的工作,也不是AI的对手。

所以要是真的有超级智能AI横空出世,人类的竞争力就会大幅度降低。

当前的AI技术,就像我们现在用的各种大语言模型,确实在某些任务上已经做得比人还好,比如说翻译、计算、数据分析等,但它们也有显著的“短板”——人类大脑那种复杂的推理、创意和情感判断,它们还是做不到的。

可是超级智能AI来了,这些问题都不算事儿!它能在所有领域都秒杀人类,这可不是“AI就是比你快一点”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但如果超级智能AI能在所有领域都远超人类,那经济市场根本就没得玩了。

辛顿说得很直白:如果大多数工作都被AI接管,那“工作-收入-消费”这套老套路恐怕要彻底崩盘。

我们一向认为,靠工作赚钱,然后用工资来消费、缴税、支持经济发展,但如果我们没有工作,这一切就成了空谈。

有专家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意思是给每个人发点固定的钱,大家不用工作也能生活。

听起来很理想,但问题是,如何在AI主导的世界里公平地分配资源?怎么保证每个人都能过得去,而不是被AI“甩在后头”?这可是个大难题。

另外,有人觉得“工作”这个概念可能得大变样了,比如说,AI负责大部分体力活、脑力活,咱们人类可能要去做“创造性、艺术性”或者“社交性”的工作,毕竟这些领域AI做起来还不够“人味”。

但这种转型需要教育体系、社会价值观、政策框架的全面调整,你想想,这得改变多少东西?

因此,AI带来了危机。

2023年5月,辛顿公开表示,他担心自己参与创造的AI技术最终会带来灾难,他甚至直言,AI技术有可能“消灭人类”。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他担心的安全问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的AI技术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万一发展失控,谁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

如今国际社会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联合国、欧盟、美国等地方都在忙着制定AI相关的政策框架,既要推动技术进步,又要防范可能的风险,只是技术的进展速度总是比政策的跟进快,这种“追不上”可能加剧潜在风险。

辛顿的警告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AI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未来的命题,超级智能AI的出现时间难以预测,但我们必须开始准备。

重构教育体系、探索新的经济模式、加强AI安全研究、构建国际合作机制,这些事儿得赶紧做,而且咱们也不能全盘悲观,历史上我们有过很多次技术革新,虽然挑战巨大,但人类凭借着“超级适应力”,往往能够在困境中找到新出路。

来源:昕昕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