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错了,正在改。”9月14日深夜,@西贝XIBEI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短短十二个字,却掀起一场关于“餐桌透明”的舆论海啸。事件缘起于某媒体直播:镜头扫过广州一家门店后厨,一排转基因大豆油赫然在列。弹幕瞬间爆炸——“儿童餐也用这个?”“说好的品质呢?”面对
“我们错了,正在改。”9月14日深夜,@西贝XIBEI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短短十二个字,却掀起一场关于“餐桌透明”的舆论海啸。事件缘起于某媒体直播:镜头扫过广州一家门店后厨,一排转基因大豆油赫然在列。弹幕瞬间爆炸——“儿童餐也用这个?”“说好的品质呢?”面对汹涌质疑,西贝用一份“时间表”回应:全国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即日起全部替换为非转基因大豆油,且未来不再使用转基因油品。
一、从“员工餐专用”到“全部替换”,西贝的48小时 “这款油确实曾用于员工餐,并未直接面向顾客。”广州某分店厨师长最初的解释,本想灭火,却添了新柴。公众的逻辑很简单:员工也是人,后厨一锅油,谁能保证完全不交叉?眼看舆情升温,西贝启动“48小时紧急换油”——大区督导直飞门店,物流仓库连夜调货,供应商签字盖章,旧油就地封存。有店长在朋友圈发文:“凌晨三点卸货,只为早上七点的第一锅莜面。”效率背后,是品牌对流量的敬畏,更是对“食品安全”四个字重新掂量的分量。
二、成本账:非转基因油每吨贵1200元,西贝为何“敢”全面切换?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非转基因大豆油到岸价约比转基因油贵1200—1500元/吨,一家年消耗300吨油的直营连锁,意味着新增成本近50万元。对于拥有350多家门店、年营收超60亿元的西贝而言,50万只是“小数点”,却释放出“信号弹”:在“食品安全焦虑”抬头的当下,谁先拥抱透明,谁就能先占领用户心智。资本市场也给出即时反馈——道歉微博发布后,西贝母公司“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债券价格小幅拉升,市场解读为“风险可控,品牌愿付代价”。
三、律师说法:不违法,但可能“缺德” “我国现行法规并未禁止餐饮环节使用转基因大豆油。”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食品安全顾问张晓东指出,只要油品符合国家标准,商家可以自主选择。然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如果菜单、店内标识均未告知,却声称‘品质天然’,就可能构成误导。”换言之,西贝这次“踩雷”,本质是信息不透明,而非油本身。也正因为如此,西贝在致歉信中追加承诺:后续将在菜单、桌贴、官方小程序上标注油品来源,接受顾客抽检。
四、行业震波:餐饮业会迎来“非转基因”多米诺吗? 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5万家连锁餐企使用大豆油,年消耗量超过120万吨,其中约70%为转基因油。西贝的“高调转向”,让供应链上游瞬间紧张。山东某油脂企业销售总监透露,14日下午起,非转基因油订单暴增3倍,“很多客户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西贝同款’”。业内预测,若头部品牌陆续跟进,非转基因油或出现“价格倒挂”,小门店可能因成本压力“用不起”。如何平衡品质与价格,将成为下一道考题。
五、消费者不买账?信任重建需“慢工” “换油只是第一步。”在美食评论人李潇潇看来,西贝的危机公关打了80分,但用户信任不是微博热搜,而是日复一日的心智积累。“家长更关心儿童餐的油盐糖比例,白领更关注热量标识,银发族想知道动物油是否过量。”品牌只有把“透明”做成系统——原料可追溯、加工可直播、营养可计算——才能真正把“对不起”说成“谢谢你”。
六、三点启示,写给所有餐饮人
直播时代,后厨无盲区。一部手机就能让“死角”变“焦点”,与其被动曝光,不如主动公开。法规是底线,口碑是生命线。转基因油合法,却挡不住消费者“用脚投票”。提前告知、尊重选择,才是长久之计。供应链早布局,成本可控。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与上游签订“双轨协议”,在行情低位锁定非转基因油,既保价又稳供。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说:“把顾客当亲人,就要让亲人吃得明明白白。”一场风波,让一句口号变成一张考卷。换油易,换心难,如何把“非转基因”从危机标签升级为品牌勋章,西贝才刚刚交上第一页答案。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