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零跑B10上市:从中欧市场看产品与消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14:31 1

摘要:9月9日,慕尼黑车展展馆内,零跑B10的展台旁围着不少欧洲观众。有人蹲在车身侧面研究隐藏式门把手,有人拿着手机拍摄14.6英寸的中控屏,还有人拉着工作人员询问电池续航情况。当天,零跑正式宣布B10进入欧洲市场,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同步开启预订,起售价2

9月9日,慕尼黑车展展馆内,零跑B10的展台旁围着不少欧洲观众。有人蹲在车身侧面研究隐藏式门把手,有人拿着手机拍摄14.6英寸的中控屏,还有人拉着工作人员询问电池续航情况。当天,零跑正式宣布B10进入欧洲市场,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同步开启预订,起售价2.9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

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我身边不少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都发来截图交流:“25万?国内才卖9.98万起呢!”“同款车,海外买要贵不少,配置还少了些?”其实不只是普通消费者,德国汽车媒体《Auto Zeitung》在报道里也提及:“这款来自中国的紧凑型纯电SUV,在价格和配置方面给欧洲市场带来了新的探讨空间。”作为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人,小编更关注的不是“价差”本身,而是价差背后的市场逻辑、产品差异,以及这些能给国内消费者带来哪些实际参考。

一、价差背后:成本与市场的影响

初次看到零跑B10的欧洲售价时,直观的感受是“反差明显”——国内顶配12.98万元的车型,在欧洲买基础版就要25万元,差价不小,容易让人产生“车企区别对待”的疑问。但仔细梳理汽车出海的全流程,会发现这种价差并非主观选择,而是由多重客观因素导致的。

首先是“出海链路的成本叠加”。我咨询了从事跨国汽车供应链的朋友,他给我算了笔账:一辆零跑B10从国内工厂生产完成,要先通过公路或铁路运到港口,单台车的国内物流费用约500-800元;接着装船跨洋运输到欧洲港口,海运费用加货物保险,每台车需要1.5-2万元;到港后,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10%的关税,以25万元售价计算,单关税就需2.5万元;清关完成后,还要通过欧洲本地的物流网络运到各个经销商网点,这部分费用又要5000-8000元。这些环节加起来,单台车的“出海基础成本”就接近5万元,直接推高了终端售价。

其次是“市场适配的成本投入”。欧洲市场的法规标准与国内差异很大,不是把国内的车直接运过去就能销售。比如欧盟的环保法规要求车身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必须超过85%,内饰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含量需符合严格限制,这就需要零跑重新调整供应链,更换符合标准的塑料、织物、胶粘剂等材料,仅这一项的研发和测试成本就增加了不少;安全方面,欧洲NCAP碰撞测试比国内更侧重行人保护,车企需要优化车头结构、调整气囊触发逻辑,甚至增加行人保护缓冲装置,这些改动都需要额外投入;就连车灯的亮度、雨刮器的刮水角度、轮胎的噪音等级,都要符合欧盟的细化标准,每一项适配都意味着成本上升。

最后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差异”。在欧洲市场,2.99万欧元的起售价处于“主流家用纯电SUV”的价位区间——比雷诺ZOE(起售价2.3万欧元)略高,比大众ID.3(起售价3.1万欧元)稍低,且配置上多了14.6英寸中控屏和车机系统,欧洲媒体普遍认为其“性价比不错”。但国内10万级纯电SUV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光是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主流品牌就有十几款车型,零跑B10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通过“低价高配”的策略吸引消费者,这也是国内售价远低于欧洲的核心原因。

不过即便理解了价差逻辑,对比具体配置后,仍能感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选择优势”。国内9.98万的基础版,已配备132kW电机、56.2kWh电池,CLTC续航达510km;而欧洲25万的基础版,虽电机功率提升至160kW,但电池容量不变,WLTP续航仅361km(因WLTP测试标准更贴近欧洲实际路况,包含高速、郊区等场景,数据更严格),且没有座舱的高阶功能。这种情况,本质是两个市场的消费需求与竞争环境差异导致的,并非车企“厚此薄彼”。

二、产品差异:“本地化”的体现

不少人可能觉得,汽车“出海”就是换个标识、改个语言设置,但零跑B10的中欧版本对比,能看到大量针对性调整。这些差异虽小,却体现了车企对海外市场的理解——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因地制宜”地适配需求。

先看外观设计,两者整体风格一致:简洁的家族式前脸、三段式线条、飞翼式大灯、隐藏式门把手和贯穿式尾灯,这种设计在国内受欢迎,在欧洲也得到了认可。慕尼黑车展的现场照片里,有德国观众和同伴说“这个灯的设计很有特点,晚上开在路上应该容易被看到”。但细节处有明显不同:欧洲版的前保险杠下方增加了一个小型“行人保护缓冲块”,这是为了符合欧盟严格的行人保护法规,能在碰撞时通过缓冲减少对行人的伤害;轮毂尺寸仅提供18英寸一种选择,而国内有17英寸和18英寸两种,朋友解释说,欧洲街道普遍较窄,18英寸轮毂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能让车辆更灵活,也能降低风阻,符合欧洲消费者对“操控性”的偏好。

配置差异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尤其在驾驶辅助和车机系统上。国内版零跑B10提供6个版本,顶配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支持NAP领航辅助功能,能实现高速自动变道、市区跟车、自动泊车等操作;中高配车型配备高通骁龙8650芯片,车机反应速度更快。我曾在4S店体验过顶配版的领航功能,在高速上提前打转向灯,车辆会自动扫描侧后方车况,确认安全后平稳变道,比我自己手动变道还稳妥;市区堵车时,不用频繁切换油门和刹车,它能跟着前车自动调整车速,脚都能歇会儿,这个功能在早晚高峰很实用。

而欧洲版仅3个版本,全系没有激光雷达,辅助驾驶仅支持“基础ACC+车道保持”,连国内中配版的“自动泊车”都没有。为何会有这种差异?我查阅欧洲汽车消费报告发现,超过60%的欧洲受访者表示“更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不太放心把车辆控制权交给电脑”,且欧洲道路标识清晰、堵车情况少于国内,对领航辅助的需求本就不高;此外,激光雷达的成本不低,若加在欧洲版上,售价可能超过3万欧元,失去价格竞争力,因此车企选择“简化”驾驶辅助配置。

车机系统的调整也围绕欧洲用户习惯展开。国内版搭载高通8295芯片,14.6英寸中控屏支持方言识别、3D交互界面,能同时运行导航、音乐、视频等多任务,我测试时语音指令“打开空调24度”“导航到最近的充电桩”,响应时间不到1秒,比不少同价位的合资车型快得多。而欧洲版车机芯片换成了高通6155,虽屏幕尺寸不变,但功能大幅简化:移除方言识别,替换为英语、德语、法语等欧洲主流语言识别;取消3D交互界面,改用更简洁的2D界面;甚至砍掉“车机联网看视频”功能,仅保留蓝牙连接和基础导航。从事汽车软件开发的朋友告诉我,这是因为欧洲消费者更习惯用手机导航,车机主要用于听音乐和查看车辆信息,复杂功能不仅使用率低,还可能因语言、网络环境差异引发故障,影响用户体验。

动力与续航的差异则贴合两地路况特点。国内版提供132kW和160kW两种电机,满足不同用户对动力的需求——日常通勤选132kW版本足够,喜欢动力充沛的可以选160kW版本;欧洲版仅保留160kW电机,原因是欧洲部分高速公路不限速,消费者更看重“加速能力”,160kW电机的动力输出更符合其驾驶习惯。电池组方面,两者均提供56.2kWh和67.1kWh两种选择,但续航数据差异明显:国内版CLTC续航510km-600km,欧洲版WLTP续航361km-434km。这里需要说明的是,CLTC测试标准更贴近国内城市路况,车速较慢、启停频繁,续航数据偏高;WLTP标准涵盖高速、市区、郊区等多种场景,车速更快,续航数据更贴近实际驾驶情况。实际使用中,国内版在市区通勤满电可跑450km左右,欧洲版在欧洲城市路况下满电约300km,均能满足日常需求——毕竟欧洲城市间距离较短,如德国慕尼黑到奥地利维也纳仅400多公里,中途充一次电即可抵达。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欧洲版座椅比国内版更硬。我咨询零跑工作人员得知,这是基于欧洲用户的乘坐习惯调整——欧洲消费者喜欢长途驾驶,偏硬的座椅能提供更好的腰部支撑,减少疲劳感;而国内消费者更偏好“柔软舒适”的乘坐体验,因此国内版座椅填充更厚、海绵密度更低。这种针对“乘坐感受”的细微调整,比配置表上的参数更能体现“本地化”的用心。

三、欧洲市场反响:产品力的认可

在慕尼黑车展前,我曾有疑问:零跑作为国内新势力品牌,在欧洲市场缺乏品牌积累,为何能吸引当地消费者关注?直到看到车展现场的反馈和后续媒体报道,才明白,欧洲消费者关注的不是“品牌名气”,而是“产品本身的实力”与“价格的匹配度”。

慕尼黑车展的现场视频显示,零跑B10展台前一直有不少观众。有欧洲观众坐进驾驶座后,反复操作中控屏,念叨着“反应挺快,比我家的老车好用多了”;有人打开后备厢,比划着“放两个行李箱没问题,还能装婴儿车”;还有人围着车身转圈,观察隐藏式门把手的开启方式。一位德国汽车博主在现场视频中说:“这个价格能买到这么大的屏幕和宽敞的后排空间,比同价位的雷诺ZOE、标致e-2008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对家庭用户来说,空间太重要了。”

这种关注并非个例,欧洲汽车媒体《Auto Bild》在评测中提到,零跑B10的“空间利用率”和“车机交互逻辑”是其主要优势,尤其称赞2735mm的轴距“在紧凑型SUV中表现出色,后排腿部空间足够宽敞,坐三个成年人也不拥挤”。《Auto Express》则评价:“虽然品牌知名度不高,但这款车的配置诚意很足,14.6英寸中控屏、自适应巡航、倒车影像都是标配,在同价位车型中很难得。”

为何欧洲消费者会关注一款“陌生品牌”的车型?核心原因是“产品力与价格的匹配”。欧洲纯电汽车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但同价位车型中,本土品牌多侧重“操控性”,在空间和配置上有所欠缺——比如大众ID.3的后排腿部空间仅两拳左右,车机屏幕也只有10英寸;而零跑B10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2735mm轴距带来的宽敞空间,适合家庭使用;14.6英寸中控屏和车机,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科技感”的需求;2.99万欧元的起售价,也在大多数家庭的购车预算范围内(欧洲家庭年均购车预算约3万欧元)。这种“契合需求”的产品定位,让零跑B10在众多车型中受到关注。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积累”。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在电池管理、车机系统、空间设计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零跑B10搭载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实现精准的电量控制,减少续航虚标;车机系统的交互逻辑,经过国内市场验证,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空间设计上,通过优化底盘布局,在4515mm的车长内实现了2735mm的轴距,空间利用率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不错。这些技术积累,让零跑B10在面对欧洲市场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而不是只靠“低价”。

不过,也需要客观看待零跑在欧洲市场的挑战。品牌认知度低是最大问题,不少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印象还停留在“性价比高但品质一般”的阶段,需要通过长期的产品体验来改变;此外,欧洲经销商网络建设还在起步阶段,零跑目前在欧洲仅覆盖30个国家、600多个网点,相比大众、雷诺等本土品牌的完善网络,售后服务的便利性还有差距;还有充电基础设施的适配问题,欧洲各国充电接口标准虽已统一,但不同品牌充电桩的兼容性仍需测试,这些都需要车企持续投入解决。

四、国内消费参考:关注自身需求

零跑B10的中欧售价和产品差异,引发国内消费者讨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外版本差异”?国内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更关注哪些方面?

首先,要明白“版本差异是市场需求的结果”。欧洲版简化驾驶辅助配置、调整座椅硬度,是因为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与国内不同——欧洲消费者更看重操控和基础实用性,国内消费者更在意配置和舒适性;国内版保留更多配置、定价更低,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车企需要通过“高配低价”吸引消费者。这种差异是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的合理选择,无需过度解读。

其次,国内消费者应更关注“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而非单纯纠结“欧洲版卖得多贵”。零跑B10国内版的9.98万起售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日常通勤可选132kW基础版,510km续航足够应对一周通勤;注重驾驶辅助可选顶配版,激光雷达+NAP领航辅助能减轻驾驶疲劳;家庭使用可关注空间和舒适性,2735mm轴距和柔软座椅能提升乘坐体验。购车时,不妨先梳理自己的核心需求——是需要长续航还是配置?是日常代步还是家庭使用?结合需求和预算选择版本,才是更理性的做法。

从实际体验来看,零跑B10国内版的优势很明显。空间上,我180cm的身高坐后排,膝盖到前排座椅还有两拳距离,脚下也不拥挤,周末带家人去周边玩,后排孩子坐安全座椅也不局促;后备厢常规容积能放两个28寸行李箱,放倒后排座椅还能装婴儿车、露营装备,家用完全够。能耗方面,我测试的160kW版本,市区开百公里电耗约12度,按家用电价0.5元/度算,百公里成本才6元,比油车省很多;快充30%-80%约40分钟,早上出门前充一会儿,就能满足一天的通勤需求,补 能很方便。

当然,零跑B10也有不足,需要客观看待。低配车型没有全景天窗,喜欢车内通透感的朋友得选中高配;后排座椅靠背角度不能调,长时间坐的话,腰可能会有点累;品牌认知度虽然在提升,但相比一些头部品牌,仍有差距。不过这些不足在“9.98万起”的价格面前,显得相对可控——毕竟同价位车型中,能同时提供大空间、长续航和车机的,并不多见。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零跑在海外的布局也能侧面反映品牌实力——目前已进入30个国家,拥有600多个网点,海外销量在新势力中表现不错,不是“小作坊”车企,售后服务有保障,买着也放心。

五、总结:国产新能源车的发展

慕尼黑车展上的零跑B10,像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了国产新能源车的技术积累,也看到了中外汽车市场的差异;看到了“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也看到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优势。

零跑B10能在欧洲市场获得关注,说明国产新能源车在产品力上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不再是“低价低质”的代表;而国内9.98万起的售价,让消费者能以更低的成本享受优质配置,这是国内汽车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体验。

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与其羡慕欧洲版的定位,不如关注国内版是否适配自身需求——毕竟买车的核心是“好用、实用、符合预算”。如果最近你在看10万级纯电SUV,不妨去4S店试试零跑B10,实际体验下空间、动力和车机,或许会发现,这款车在国内确实能带来不错的性价比体验。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零跑B10的“出海”不是个例,而是国产新能源车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市场经验的丰富,相信会有更多国产车型在海外获得认可,而国内消费者也能持续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实际支持。

来源:汽车大师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