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镜者,真如也,佛性也。《大般涅槃经》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人人都有佛性,猕猴自然也不例外。
自从百丈怀海确立了农禅制度后,天下的禅寺都是严格执行此制度的,义存禅师的雪峰寺也不例外。
这一天,又到了寺院普请的时候,义存禅师照例带领着全寺僧众外出干活。
当义存禅师和慧然禅师一行走在干活的路上时,他们在路上碰上了一只猕猴。
义存禅师马上借此开示道:“人人尽有一面古镜,这个猕猴亦有一面古镜。”
慧然禅师随即逼问道:“旷劫无名,何以彰为古镜?”
义存禅师马上道:“瑕生也。”
慧然禅师立即呵斥道:“这老汉着甚么死急,话头也不识。”
义存禅师平静的道:“老僧住持事烦。”
古镜者,真如也,佛性也。《大般涅槃经》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人人都有佛性,猕猴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慧然禅师却马上发现了义存禅师话语中的问题。真如也好,佛性也好,都是那个不可名状的“东西”的代名词而已,当你把那个不可名状的“东西”称之为真如称之为佛性的时候,已经是头上安头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六祖慧能大师道“本来无一物”,慧能大师的弟子怀让禅师道“说似一物即不中”。
所以,你把“那个”称之为道、佛、大、真如、佛性等等等等,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你要明白,“那个”最初是没有名称的,是不可名状的。
所以,慧然禅师逼问义存禅师道:“旷劫无名,何以彰为古镜?”
但是,义存禅师反过来也立即发现了慧然禅师逼问中的问题,既然旷劫无名,既然不可名状,既然说似一物即不中,那么你还在那里盯着有名无名干嘛。
况且,就算我把它称之为古镜,也没什么啊,它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你只要不被这个外在的名称迷惑就行了啊,这有什么值得你大惊小怪的呢。
你如此在意的话,恰好是你的认识出现偏差了啊,恰好如圆满明亮的古镜上出现瑕疵了啊。
义存禅师瑕生也之语,是非常厉害的反逼之语,一般禅师往往到了此处,都会无言应对从而败下阵来。
但是慧然禅师从来都是在不可转身处能潇洒转身,不可言语处能轻松下语。所以他马上呵斥义存禅师道“这老汉著甚么死急,话头也不识。”
你着急啥呢?你急着表明啥呢?你自认为在我的话语中抓住了我的漏洞了吗?我前面已经给你说得很清楚了,“那个”是无名的,是不可名状比拟的,是说似一物即不中。既是说似一物即不中,你还着急忙慌的上来说个什么有瑕无瑕呢?
慧然禅师此语,那是颇有向上之机的,非功夫登峰造极之人,那是说不出这种话语出来的,也是不敢在义存禅师这种天下数一数二之人面前说这种话语的。
面对慧然禅师之呵斥,义存禅师还是平静的道:“老僧住持事繁。”
什么义理,什么古镜,什么有瑕无瑕,什么成败,我忙着呢,没空和你扯这些东西。
看来,义存禅师依旧一语之下就把所有的东西推得一干二净。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白杨法顺禅师作偈评唱道:
鉴觉未萌全体现,才分鉴照便成瑕。
要知莹彻圆明处,长短青黄总不差。
南宋万松行秀禅师评唱道:“三圣神锋颖利,每当点勘太难为人。其如雪峰大方海涵天覆,直饶浪激千层,争奈龙王不顾。虽然,也须知他烂泥里有刺。”
明末清初的三宜明盂禅师评唱道:“好一面古镜,被二老击得粉碎,直至如今要个完全的也难得。僧曰老汉又恁么去也,余曰老僧罪过。”
慧然禅师在江湖中游历了很多年,遍参当时江湖中的各路高手且从无败绩,这就为慧然禅师在江湖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禅家所谓“未有长行而不住,未有长住而不行”,所以,在江湖中闯荡多年的慧然禅师,最后也回到了自己当年求学的河北石家庄市,并且在三圣寺当上了住持。从此后,江湖中人也就以三圣慧然来尊称他了。
而后来成为临济宗第二代掌门的兴化存奖禅师此时正在南方游历,当他听说老班长慧然禅师回到石家庄担任了三圣寺的住持后,立即从南方赶回了三圣寺跟随慧然禅师学习深造。
兴化存奖能成为临济宗的第二代掌门,自身的素质和根基自然是非常牢固的,这一点作为同学的慧然禅师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没多长时间,慧然禅师就任命存奖禅师为寺院的首座。
这一天,慧然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道:“我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说完后,慧然禅师就从讲台上走出去了。
不过,后来当上了大名兴化寺住持的存奖禅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却说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即为人。”说完后,存奖禅师也是立即就走下讲台去了。
出家之人为了追求佛法为了彻悟禅道,一个个四处游历,八方参访。这些出家人的精神自然是值得嘉奖的,而且参学之路也是异常艰辛,自然他们也是值得鼓励和接引的。
所以,任何出家之人来到了我这里,我都会热情接待殷勤开示的。但是,我出来热情接待你们这些参禅悟道之士,却并不是为了你们能悟道,你们也不要因为我的接待从而欢喜鼓舞。
我佛如来弘法四十九年,却无法可说,也并无一法与人。所以,我这里也没有那些残羹馊饭可供你们食用,你们也不要妄想从我这里能有什么收获。
但是,禅,是活泼泼充满生机的,是不能执滞于一机一境的,是忌讳沉浸在死水中的。所以,纵使慧然禅师有上述说法,如果有人执滞于此,美食反成毒药也。
所以,存奖禅师反过来说道,如果有人来参访我,我是不会搭理他的,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禅法开示于他。但是,你们要当机立悟的是,我无法可说,已经是在说法了啊。我无一物与人,实在是已经把“无一物与人”这个物给你了啊。
慧然禅师和存奖禅师的言论虽然看起来针锋相对,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
大珠慧海禅师道“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慧然禅师和存奖禅师就是这种能纵横自在之人啊。
慧然禅师和存奖禅师两兄弟针锋相对之话语传入江湖后,立即引来了众多禅林高手的热议。
北宋真净克文禅师评唱道:“这两个老古锥,窃得临济些子活计,各自分疆列界,气冲宇宙,使明眼衲僧,只得好笑。诸禅德,且道笑个甚么?还知落处么?若知,一任七颠八倒。若不知,且向三圣兴化葛藤里咬嚼。”
宋朝禅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禅师评唱道:“一人在孤峰顶上土面灰头,一人在十字街头斩钉截铁。有头有尾,同死同生。且道出即不为人的是?出即便为人的是?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捷始应知。”
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堕也堕也,今日不是减古人声光,且要长后人节操。若是本色汉,提佛祖印,转铁牛机,把拄杖一时穿却,方见衲僧手段。”
清朝栖霞成禅师评唱道:“这两个汉,鼓两片皮,美则美矣,善则未善。何故?灵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慧然禅师道:“请问师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慧然禅师道:“臭肉来蝇。”
不过,后来也当上了住持的存奖禅师在给同学们上课时说道:“慧然禅师道臭肉来蝇,我却不这样说,如果有人问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我会回答道‘破脊驴上足苍蝇’。”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之问答,在禅宗典籍中有数百则之多,面对同一个问题,禅师们的回答那是五花八门妙语迭出的。
而慧然禅师之回答,可谓是非常独特的了。
慧然禅师臭肉来蝇之语有多层意思。
在这里慧然禅师把佛法禅道比喻成一块臭肉,把参禅悟道之士比喻成苍蝇,这和前面宣鉴禅师把佛法禅道比喻成残羹馊饭如出一辙。
臭肉来蝇一语,在红尘洗梦看过的所有诠释中,大都是从贬义一面来讲述的。其实臭肉来蝇是个双意语,正反都可以说得通的。
正面的意思是大道虽无为、无言、无声,但是信者自依学者自皈。
这就如一块臭肉一样,你放在那里不用打任何的广告,不用作任何的吆喝,苍蝇们都会成群结队嗡嗡而至的。
但是,纵使你自以为是的扑在臭肉上吸吮得津津有味心满意足,须知臭肉就是臭肉。在明眼人的眼里,这些在你眼中如宝贝般珍贵的东西,它其实是不可依不可靠不可得不可执的。
所以,真正的禅道,是无你措足处无你吸吮处无你执滞处的。如果你不能明白这一点,那么你实在和那只嗡嗡扑在臭肉上的苍蝇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而存奖禅师则更进一步的道“破驴脊上足苍蝇”。存奖禅师之语和慧然禅师之语其实大同小异,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臭肉是“死物”,而破驴则是“活物”。
对于慧然禅师和存奖禅师两兄弟之禅语,北宋佛眼清远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团臭肉有商量,皮下流芳若麝囊。
忽若禅人亲咬破,看来满口是清香。
北宋智海本逸禅师分别针对慧然、存奖两人之语作偈评唱道:
水母有骨,灵龟无壳。瞎驴臭肉来于蝇,佛意祖意如山岳。
灵龟有壳,水母无骨。破驴脊上足苍蝇,曹溪古路行人绝。
这一天,一个僧人来到三圣寺参访慧然禅师。
慧然禅师问道:“近离甚处?”
不料慧然禅师话音未落,这个僧人对着慧然禅师振声便喝。
慧然禅师随即也对着他振声便喝。
这个僧人不甘示弱,再次对着慧然禅师放声一喝。
慧然禅师也再次对着他放声一喝。
这个僧人随即道:“行棒即瞎。”说完后,他立即对着慧然禅师放声便喝。
看来,这个僧人是非常熟悉慧然禅师之套路的,他知道慧然禅师大喝不止后,一定会施展棒法出来打断对手所有的念头的,所以就提前说出话来,以期能封住慧然禅师的口和手。
但是慧然禅师可不管这些,他照样顺手抓起身边的柱杖。
这个僧人看见慧然禅师依然要施展棒法,于是立即转过身来,作出承受棒打之姿势。
慧然禅师一见,立即道:“下坡不走,快便难逢。”说完后,抡起柱杖就打了过去。
这个僧人道:“这贼。”然后便走出去了。
慧然禅师也随即抛下了手中的柱杖。
旁边的学生看到这个僧人竟然敢在慧然禅师面前数次下喝,并且说慧然禅师是贼,而慧然禅师居然不像往常那样把他打得抱头鼠窜,而只是打了一下就把柱杖扔下了。
于是这个学生上前问道:“适来怎容得这僧。”
慧然禅师笑着道:“他曾经跟随义玄师父学习过临济宗禅法,并且是过关之人。”
对于这个公案,明末清初的镜宗新禅师评唱道:“拈头作尾则易,看楼打楼则难。何故?不见道:白云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明末清初的二隐行谧禅师评唱道:“这僧具超方手眼,三圣展格外威权。虽然纵夺可观,未免旁观者哂。”
明末清初的天岸本升禅师评唱道:“是精识精,是贼识贼。恶人自有恶人磨,新罗人遇普州客。搀旗夺角饶机先,打劫就窠归劲敌。珠走盘,活鱍鱍。吹毛横按雪霜寒,收下翅辽天俊鹘。”
慧然禅师虽然禅宗功夫登峰造极,并且在同江湖中那些绝顶高手之交锋中从无败绩,但是他住持的寺院之规模并不宏大,其门下也没有什么得意弟子来传承他的禅法。其弟子在禅宗典籍中仅有镇州大悲和尚和淄州水陆和尚两人有机缘语录记载,并且此二人之法嗣无记载,致使慧然禅师这一系的禅法二传以后就在江湖中湮灭无闻了。
不过,慧然禅师在生前曾经把师父临济义玄的机缘语录整编成册,即《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义玄禅师以及临济宗之禅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实在是功莫大焉。
来源:红尘洗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