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女孩吸毒8年骨瘦如柴,进监狱仅一年即蜕变,她经历了什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16:20 1

摘要:她会电脑录入,会做美容美发,会修电器,会说英语,会裁剪服装,会演奏打击乐,会调试舞台灯光,会修鞋,现在又在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专课程。

她长得小巧玲珑,剪着一个短短的男孩儿发型,乍一看颇像个大学生。

她小小年纪,却已经在死亡线上转悠了好几个来回。

她是吉林省女子监狱演出队的台柱子,歌唱得特别棒。

她会电脑录入,会做美容美发,会修电器,会说英语,会裁剪服装,会演奏打击乐,会调试舞台灯光,会修鞋,现在又在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专课程。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人,几年前却在白粉游涡中醉生梦死,由于过量注射海洛因使得臀部烂了两个大洞。

是谁花钱供她学了这么多本事?

是谁把她从一个玩世不恭的罪人转化成一个英姿勃发、积极向上的新人?

是吉林省女子监狱的民警们。

来自网络 非本案

她叫宁春燕,1969年出生于美丽的汽车城——长春。

刚刚出生,灾难就降临到她的头上。

父母的离婚大战愈演愈烈逐步升级,家里整天硝烟弥漫。

她9个月时父母掰了,离婚后的父母没有一个人愿意带她这个拖油瓶,年迈的爷爷奶奶收养了她。两位善良的老人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孙女身上,生怕她遭受一点委屈。

她智商很高,门门功课都拔尖,老师同学都夸她聪明,觉得她一定能顺利地考上大学。

可宁春燕却觉得:大学生活固然令人向往,但自己家的条件却不允许她念大学。

爷爷、奶奶一天天老了,她的当务之急是早点工作赚钱养家,让两位老人安度晚年。

1984年,15岁的宁春燕走上了工作岗位,在邮电部长春电话设备厂当工人。

当第一次领到工资时,她兴奋得像一只欢快的小鸟。

下班后她连蹦带跳地跑到商场,把一个月的工资花了个精光。

她拎着给爷爷、奶奶买的礼物回到家里,满以为爷爷、奶奶会夸她孝顺、懂事,谁知从来没对她发过脾气的爷爷却生了气,一个劲儿地数叨她:“你这么小,花钱就这么大手大脚没算计,将来怎么过日子?我们知道你的心意,你挣的钱,我们暂时不需要。自己攒起来,以后你会知道它有多大用处的。说句老实话,我和你奶奶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多活一天,你就多享一天的福。我们要是不在了,你可就遭罪了。懂吗孩子?”

她一个劲儿地点头:“我懂,我全懂,我能理解您二老的良苦用心。虽然我没有了母爱,可我得到的温暖,得到的爱,却不亚于同龄的孩子,这种幸福别人是体会不到的。”

从此,每个月挣了钱一分不少地交给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乐得皱纹都舒展开了。

正当祖孙3人过着舒心的日子时,爷爷却被查出晚期肺癌。

仅仅10多天的功夫,爷爷就撒手人寰。

爷爷去世后,奶奶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

家庭全靠宁春燕苦苦支撑。

谁知,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奶奶又因药物中毒去世。

奶奶离开她那年,她只有15岁。

3个月之内她连续失去两个亲人,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她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她大病了一场,那是一段痛苦而难忘的时光,孤独和寂寞撕扯着她的心。

经过一段痛苦的调整,她终于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影,她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乐观向上的小女孩儿,她变了,变得既冷傲又孤僻。

她长大了,居然可以一个人顶门过日子。

每月三十七块五的工资,柴米油盐、房租水电,半个月就花光了,后半个月的生活就在饥寒交迫中度过。

这时候,她才深深地理解了爷爷不让她乱花钱的真正用意。

来自网络 非本案

她一天天地长大了。

虽然大爷和姑姑也很疼爱她,但她不想给他们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和负担。

她整天工作在整机车间的流水线上,与她共事的女孩子闲谈的话题就是怎么美,怎么打扮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最时髦,用什么样的化妆品最讲究,背什么样的包最新潮。

强烈的自尊掩盖的是强烈的自卑。

她其实很羡慕那些女孩儿,羡慕她们有父爱、母爱,羡慕她们有一个温暖的家。

那时候她活得很累,很辛苦,小小年纪就有一种厌世的感觉。

也许是心里太苦,她经常去舞厅跳舞,结交了好多朋友。

她惊奇地发现,这些朋友的境遇和她是那样相似,不是父母离异就是单亲家庭,都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才到这个灯红酒绿的地方来填补精神的空虚。

她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与自己一样不幸,在他们的笑脸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辛酸与苦楚。

她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些人才是一路人,她和这些人是同一个阶层的人。

他们很富于同情心,看到她的日子过得青黄不接,这个人从家里给她拿来挂面,那个人从家里给她拿来大米。

有时她工作忙,需要加班,为了省事,就蒸一大锅米饭,炒一大锅土豆丝。

下班回来用凉水一泡就凑合一顿。

三天两头吃剩饭,朋友们就劝她:“别太苦了自己,你这样忙忙碌碌能挣几个钱,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双鞋的呢。人活在世吃喝玩乐,跟我们一起干吧,一个月下来比你上班强多了。”

这些人是她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陌生人,他们自立能力很强,年龄虽然不大,可尽做些大人才能做的事:卖服装了,卖水果了,开饭店了。

他们花钱如流水,穿的用的都是上档次的,比自己潇洒多了。

她扪心自问:我每天这样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一个字是为了“钱”。

没有钱就无法生存,没有钱就无法在人群中立足。我要赚钱,赚好多好多的钱,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也加入了生意人的行列,做起了各种各样的买卖。

对单位的工作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长此下去不是个办法,她索性于1987年停薪留职,一停就是10年。

从那时起,她卖过水果,开过饭店,倒腾过服装,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真正地独立生活了。

转眼间她已经20岁了。

在过去几年的拼杀中,她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

她把成功的喜悦和朋友一起分享,把挫折的痛苦独自承受。

每一次摔跤都不断地叮嘱自己要坚强。

来自网络 非本案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她经常跑到天津的洋货市场弄点东西倒到吉林来卖,一来二去在天津就认识了一些买卖人。

一天,她在天津的塘沾港看到朋友用锡纸吸食一种白色的粉末,那粉末的味道很怪异,她好奇地问:“你弄的什么东西,难闻透了。”

朋友却不紧不慢地告诉她:“你没有吸过,自然感受不到它的美妙之处,它是白粉海洛因,也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好的朋友。我离不开它,它的神奇之处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你可以尝尝,无论你有多少烦恼和不如意,吸上一口统统会抛到九霄云外。”

白粉,海洛因,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毒品吗?

她在潜意识中对白粉还有一丝惧怕,可看到朋友飘飘欲仙的样子,她的心动了。

带着一种新鲜和好奇,也带着忐忌不安的心理,她懵懵懂懂地走进了“雾区”。

吸第一口时,她觉得头昏脑胀,恶心,身上发痒,再吸上几口就觉得很舒服,那真是奇妙的感觉,想上太空就到了太空,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她身不由己地游入一条不该属于自己的河流,在急流险滩之间被撞得遍体鳞伤。

每天与毒为伴,真好比与狼共舞,她吸得天昏地暗,不思饮食,吃什么吐什么,最后连喝口水都吐得干干净净。

几个月的工夫,她前后判若两人,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她也曾想过要戒掉它,可说来容易做来难,戒毒的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更何况毒品已经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伴侣,没有白粉的日子是阴森而恐怖的,为了满足自己吸食毒品的需要,为了减少开支,她经常去天津购买毒品。

有时她也请天津的朋友把毒品送到长春来。

一小包白粉要500到600元,她每天都要吸一包,不吸就会出现感冒的症状,打喷嚏、流鼻涕,多热的天身上都会一阵阵发冷。

1990年时她做买卖已经攒了10来万元,可她一个月的白粉钱就得好几万,几个月下来就把积蓄折腾光了。

1994年10月的一天,她的一个朋友乘坐282次列车从天津到长春给她送白粉,途中他不停地去厕所引起了乘警的注意,人家以为他是个惯偷,在厕所里搞调包的把戏,就在他上厕所时突然打开门,却发现他是个瘾君子。

当她如约到长春火车站来接送货人时,发现这个给她送货的男人被警察带着手铐押送着。

她立刻明白了一切,收拾好行囊就踏上了逃亡之路。

人世间有些路是注定要一个人去跋涉的,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逃亡和戒毒中艰难地行走着。

毒瘾发作时有如万箭穿心,吃不下,睡不着,上吐下泻,一会儿热得大汗淋漓,一会儿冷得瑟瑟发抖,她瘦得只有90多斤,上出租车连腿都迈不上去。司机关切地说:“姑娘,你怎么病成这样?

她撒谎说:“我贫血,心跳加速。”

她被白粉折腾得死去活来。

整整8年的时间,她用自己的生命同命运开了个大玩笑,为了满足自己吸毒的需要,她参与贩毒。

1999年4月13日,长春市铁路公安到她家逮捕了她。

来自网络 非本案

当冰冷的手铐锁住她的双手时,她才如梦方醒。

13年的漫漫长夜将在高墙电网中度过,她将为自己触犯法律付出惨重的代价。

吸了8年毒,她的身体搞垮了。

刚入狱时很虚弱,骨瘦如柴,脸呈绿色,阴天下雨就得穿棉袄才行。

监狱警察们本着人道主义,非常关心她的身体,处处关照她的饮食起居。

1999年12月,经过一个月的入监教育,她被分配到特体中队开始了改造生活。

主管改造的张彦警官耐心地找她谈话:“政府对你的家庭环境、生活状况已经有所了解,刚入监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在思想上不要有包袱,如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我,我会帮你解决的。在改造上要好好表现,做人要坚强,要面对现实。”

过去,她的潜意识里觉得警察都特别厉害,难以接近,可她从张彦等监狱警察身上,却感受到她们严厉中透着温柔,不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还体贴关心犯人,帮助这些失足的浪子。

这让她在失去自由的同时,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1999年底,监狱举办了“迎新春卡拉OK大赛”,宁春燕以一首周华健的《风雨无阻》获得第一名。

获奖后张彦警官高兴极了,说了好多鼓励的话,使她对改造充满了信心。

过了几天,她被调到演出团唱歌,张团长和周干事安排她学打架子鼓,调试舞台灯光。

她的心理压力很大,她根本不识谱,能学会吗?

张团长和周干事就鼓励她说:“宁春燕,什么都是从不会到会,只要你努力,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成绩的。不要有顾虑,我们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民警的一番话增强了她的自信,她更加刻苦地钻研业务。

她的毒瘾有不定期发作的规律,稍有不适民警就带她到医院打针吃药。

她毒瘾发作时,还给她喷哮喘气雾剂,以减轻痛苦。

来自网络 非本案

吉林省女子监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吉林省女子育新学校,民警们管这里的犯人叫做学员。

她们在这里不但能够在生产劳动中改造自己,而且劳动之余还有必修的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监狱领导意识到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方能在不久的将来应付自如。

教育科的民警不仅在思想上对犯人进行帮助、教育、挽救,还能结合社会的发展,为服刑人员着想,让她们在劳动改造的同时,又给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服刑人员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人犯了罪,可他们的知识却没有罪。

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成的人才,可以让他们对其他服刑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培训。

吉林省女子监狱的领导有着前瞻性的眼光和开拓型的思维,他们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地启用了一位曾是电脑工程师的女犯当教员。

2000年元月,监狱开办了计算机专业培训班。

消息刚刚传出,女犯们奔走相告。

考虑到当时监狱只有两台微机、5台学习机可供犯人学习,监狱领导规定好事大家轮,尽着刑期短的犯人先学。

前来报名的人十分踊跃,宁春燕也在其中之列。当时的教育科长武泽云在报名会上犯了难,僧多粥少,她皱起了眉头:“宁春燕,你刑期长,这回就别来挤了,下回再学吧。”

看到别的犯人顺利报了名,宁春燕在旁边急得要哭了,不知是哪儿来的勇气,她大胆地毛遂自荐:“武科长,我是新入监不久的犯人,13年的刑期。我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在服刑期间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太难得了,我一定好好把握,好好学。武科长,您破例一次,收下我吧,我不会令您失望的!”

武泽云为难地说:“你们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还能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我很高兴。可是由于设备不足,条件有限,必须要分期分批地学,请各位学员体谅一下监狱的难处。”

宁春燕不死心,仍然去找武科长泡蘑菇。

看到宁春燕这么执著,武科长终于答应了她的请求。

来自网络 非本案

计算机班刚刚开办时,条件非常艰苦。

学员们轮流上机操作,剩下的听老师讲课。

宁春燕深知学习机会不易,除了生产劳动外,她把剩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有时被某个问题难住了,她马上就去请教王玉芳老师,有问题从来不过夜。

王玉芳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她讲解,直到她弄明白为止。

学习开阔了宁春燕的视野,她觉得每一天的日子都那么有滋有味。

教育科的民警在监狱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完善教学设施,让更多的学员有学习机会,东奔西走,呼吁社会来关心、帮助服刑人员。她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她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她们的呼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

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成立了“服刑人员援助站”来支持监狱的教育、改造事业。援助站的成立,标志着监狱的教育改造又上了新台阶。

一年多来,在民警们的努力下,吉林省女子监狱的计算机班已经有了16台微机、20台学习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

宁春燕从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发展到可以飞快地打字,她不但能开发简单的软件,而且还能独立地为监狱办的报纸排版。

来自网络 非本案

吉林省女子监狱不仅开办计算机班,还根据女人的特点开办了美容美发班。

有一位服刑人员过去是美容院的老板,会一手美容绝活。

吉林省女子监狱就发挥她的一技之长,让她教女犯们学美容。

宁春燕又报了名,老师讲课时她认真地盯着看,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过了几个月,她的按摩手法特别到位,十个手指头像弹钢琴一样灵活自如,她很快就取得了国家认可的美容美发证书。

她报考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场营销专业。民警们把大学教师请到监狱来给服刑人员上课。

从“鬼”到人,宁春燕获得了新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神秘案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