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不过罗老师没关系:西贝贾老板输在哪?还能怎么赢?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7:17 1

摘要:他不是简单地“反对预制菜”,而是精准拿捏了大众情绪:消费者最在意的其实不是“预制不预制”,而是“你有没有告诉我真相”。

要搞懂这场争议,先得看看罗永浩是怎么赢的。

他不是简单地“反对预制菜”,而是精准拿捏了大众情绪:消费者最在意的其实不是“预制不预制”,而是“你有没有告诉我真相”。

整场直播中,罗永浩反复强调的是“知情权”,不是“食品安全”。他没有说西贝的菜有毒,也没有说预制菜不合格,而是说:“你卖的是预制菜,却告诉我它是现做的。”

这一招狠在哪?它直接把自己放在了消费者一边,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西贝不管怎么回应,都是在他的“框架”里活动——不回应吧,被说心虚;回应吧,又显得理亏。

更厉害的是,他没有把战火烧向整个行业,而是“点名批评”西贝,顺便还拉来老乡鸡当榜样,避免树敌太多。这波操作,让他赢得了群众支持,也减少了行业反弹。

相比之下,西贝这边就显得手忙脚乱了。

贾国龙的回应,逻辑上没问题,情绪上却出了大问题。他一边说“非黑即白必须说清楚”,一边又说“生意可以不做”,看起来像是委屈求全,实则让人觉得“玻璃心”。

更尴尬的是,一线员工面对媒体时的表现也暴露了问题。有厨师说“鸡汤是现熬的”,又说“兑料包”,这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吗?消费者最怕的,就是这种“说一套做一套”。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西贝始终没搞清楚:大家为啥这么有情绪?

预制菜并不是原罪,真正让消费者不满的,是“贵还不值”。

你卖21元一个馒头、108元5根羊排、59元的番茄莜面,消费者忍了;但一旦知道你这些其实是“预加工”来的,那种被“忽悠”的感觉才是致命的。

舆论战已经打到这个份上,西贝还能怎么翻盘?我们不妨从三个维度来看:

1.信息透明,别再玩“文字游戏”

既然预制菜是行业现实,那就坦坦荡荡说出来,别再用“中央厨房”“标准化流程”这种模糊词语糊弄人。

学学老乡鸡,公开展示后厨、分类标注食材加工方式,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你越透明,消费者反而越安心。

2.价格策略必须调整

西贝的人均消费在90元上下,远高于老乡鸡(约25元)、乡村基(约27元)和小菜园(约70元)。在如今竞争激烈、消费趋于理性的餐饮市场,这样的价格不具优势。

适当推出平价套餐、加大优惠力度,是眼下最现实的选择。别让“西贝=贵”成为品牌的永久标签。

3.重新定义“值不值”

西贝这些年把儿童餐做成了招牌,强调营养、安全、科学搭配。那就干脆把“儿童餐”做成品牌核心——你说我预制?对不起,我是为了宝宝营养均衡;你说我贵?对不起,我是为了孩子吃得健康。

与其在“现做/预制”上纠缠,不如在“营养/品质”上发力,换个战场,重新定义“性价比”。

贾国龙说:“生意可以不做,是非必须说清楚。”但在这个时代,消费者不需要你讲道理,他们只要你“真诚”。

餐饮是情绪生意,搞品牌不是比谁更讲理,而是看谁更懂人心。

西贝的问题,不只是一个“预制菜”的误会,而是消费信任的裂缝。要想赢回来,不靠嘴皮子,而靠行动。

所以,贾老板,别再跟罗老师吵了,赶紧把店里的馒头降一降价,菜单标清楚点,后厨多开给人看看。你真诚一点,顾客就会再给你一次机会。

毕竟,餐饮这行,走得久的,从来不是会吵的,而是会听的。

来源:亓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