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输在定位错误,西贝10年支付6000万做营销咨询,但是在这场最具有争议的舆论中,西贝的定位却错得一塌糊涂,没有将罗永浩当客户!罗永浩对西贝的吐槽的前提是什么?是他下飞机后在西贝吃饭了,他一行5个人,点了15个菜,花费了800多,这段饭吃完,他的身份变成了什么?
西贝终于发了道歉信,没想到被骂到删除,这是为什么?西贝到底输在哪里?
论人数,员工两万人,论营收,60亿,论经验,贾国龙创业32年,看似远远比罗永浩有优势,但是这场争论从一开始就输了。
输在哪里?
输在定位错误,西贝10年支付6000万做营销咨询,但是在这场最具有争议的舆论中,西贝的定位却错得一塌糊涂,没有将罗永浩当客户!罗永浩对西贝的吐槽的前提是什么?是他下飞机后在西贝吃饭了,他一行5个人,点了15个菜,花费了800多,这段饭吃完,他的身份变成了什么?
饭吃完他就变成了客户,不是那个互联网吵架没输过的老罗,而是消费者罗永浩,他吐槽西贝的身份是具有正义性的,因为是以顾客消费后的感受,难吃、贵,还是预制菜。
罗永浩是名人,这个吐槽很快就上了热搜,贾国龙作为西贝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此时出来维护公司的声誉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的方向和手段错了,他的第一反应是要用法律手段将罗永浩告上法庭。
我们忽略罗永浩的名人身份,他就是西贝的一个消费者,他不过是消费后吐槽了一下你的菜品,你竟然就要起诉人家,这种做法是不是太霸道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外面吃过饭,都会评价一下菜品,如果商家都这么霸道,消费者还有什么权益?
所以,贾国龙起诉罗永浩就是一招棋,要么你就当没有发生,过两天热搜就下去了,有点负面影响 ,但是也不大,不至于伤筋动骨;你如果要出面,那你要做的是将对方当成消费者,任何一家餐饮公司都有过培训,消费者有不好的用餐体验,你们该如何应对?
这是每一个餐馆都知道应对的,虚心接受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就这么简单,你改不改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话要说到位,姿势要站对,要不然就是店大欺客了,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盛气凌人,小肚鸡肠,心胸狭隘,说多错多。
几天下来,口碑崩盘,网友开玩笑说,西贝在自证和自救之间,选择了自杀,消费者吐槽了你三个点,贵、难吃和预制菜,你精准地忽略了贵和难吃,而是选择了预制菜,如果这是一场局,那么你就入了别人的局了。
在消费者心中,预制菜明显是一个偏负面的标签,否则你西贝为何要避之不及呢?一年期,国家发文,要求建立预制菜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这就说明现在的预制菜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的产品。
没有标准,在消费者心中又是偏负面的,你选择这个为突破口对罗永浩进行反击,你得自身要有多硬啊?你得对自己的厨房要有多自信啊?结果一直播,就是灾难现场,没有灶,都是微波炉,菜几乎都是需要解冻的,隔夜的羊排,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
更令人失望的是,在直播镜头下,一个员工用厨房炒菜用的大漏勺去掏下水道,他掏得是那么的驾轻就熟,旁边没有一个人去阻止他,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直播镜头下都这样,这是连装都不装了?
之前大家以为,就算你不是现炒的,起码你能做到干净卫生,干净卫生也是能够溢价的,苍蝇馆子虽然充满了锅气,但是卫生是一言难尽。当消费者在直播中看到西贝的员工用漏勺掏下水道的时候,那感觉和海底捞的客户看到撒尿到火锅视频时的感觉是一样的吧。
事情发酵了几天,西贝终于意识到时自己的定位错了,他的对手不是罗永浩一个人,而是整个客户群体,况且罗永浩就是最有名的消费者,所以那封道歉信中终于对客户道歉了,还引用了董事长贾国龙的“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
问题是,罗永浩就是你的客户,你没有向他道歉,那么你向谁道歉?是其他的消费者?但是其他的消费者没有“虐”你啊,你这个“虐”字也就只有罗永浩符合,又是定位错误,说到底,西贝始终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当然根源也许在董事长贾国龙身上。
贾国龙的思维转不过弯来,他将罗永浩定位为“网络黑社会”,马上被罗永浩反击,说他诽谤,还要保留法律手段,最新消息是,罗永浩放弃对贾国龙和西贝追究法律责任,但是将继续监督西贝整改,罗永浩这个华丽转身,全赢,贾国龙输得彻彻底底,直接被KO。
传统的营销定位是没有客户管理这一块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营销诞生于电视、报纸等单向输出,是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输出,消费者是被动接受者,但是如今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十分发达,人人都是自媒体,观看、点赞就是投票。
任何一家做C端生意的大型企业都应该重新思考如何面对消费者,那种动辄就要教育消费者,说出不同意见就要起诉消费者的企业,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会跌一个大大的跟头,没有几个人愿意当冤大头,我出钱消费,是来享受的,你竟然要教育我、甚至起诉我,这个冤大头没有人愿意当
来源:市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