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湖之最之四:最早公园式的官湖图书馆 | 作者 薛家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20:21 1

摘要:官湖图书馆又叫官湖公园、文化馆。民国21年(1932)国军团长吴云程率部驻扎官湖时,收取以袁宗凯、杨汝兰等各大富户之巨资,于山西会馆内建立的图书馆。其规模巨大、花园式的建筑鼎盛一时,令人惊叹,而且凭它当时藏书2万余册,其中有大型书籍《万有文库》,各种报纸、完整

官湖图书馆又叫官湖公园、文化馆。民国21年(1932)国军团长吴云程率部驻扎官湖时,收取以袁宗凯、杨汝兰等各大富户之巨资,于山西会馆内建立的图书馆。其规模巨大、花园式的建筑鼎盛一时,令人惊叹,而且凭它当时藏书2万余册,其中有大型书籍《万有文库》,各种报纸、完整的资料闻名遐迩。

当年,官湖图书馆(公园、文化馆)的原址在如今官湖复兴大街西头路北,大德隆药店的西边约百米处。

图书馆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前有大门,门楼高而宽大,门的东侧有地方名人草书“官湖图书馆”字牌,主要建筑为阅读室和藏书室,后有凉亭和带有九曲桥很大的荷花池塘(湖),左右是花园。

进入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园里造型奇特峰峦起伏的假山,假山的前面是养鱼池,用水泥砌成为椭圆形。池内清水如碧,夏日荷花盛开,游鱼可数。池沿放置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池边栏杆有块牌匾上书“云程藕池”。池北还是一个小巧、精致的长形花园,四周为路。

花园的北面便是主建筑之一的阅读室。是座外形为“五脊殿”的仿古建筑,屋面为四面斜坡,极像故宫太和殿,古香古色,巧夺天工,宏伟别致。阅览室建在由青石条围绕约半米高的台基上,绕房一周的是宽约3米的走廊。四周廊檐柱粗如水桶,共20根,全都油漆涂成红色,每根廊柱上部都镶有雕龙画凤和各种花鸟虫鱼。屋檐飞翘,四角悬挂铜铃,微风吹来叮咚作响,柔和之音清幽及远,有袅袅之感。屋脊上镶满镇邪驱魔的陶制神兽,屋顶整体为黑灰色小瓦覆盖,远观如点点鱼鳞,近看似条条小龙。

图书馆大门的走廊檐下悬有“搜罗古今”匾额,廊内的大门上书“文渊门”,有一副对联曰“左库右序全分布,前山后水馆中枢”。室内四周排列书架和报架,插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如《小说月刊》、《良友》、《东方杂志》、《儿童世界》等多种杂志和画报,报架上有《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徐报》、《邳报》等十多种。室内中央放置大方桌,长约10米,宽约3米,四周排列木椅,为读者阅读、书写提供方便。书柜内藏书除古代的经史子集外,还有当代出版的中外史学,文学作品,及科学专业书籍,读者可随时参阅。

阅览室后边为花园,周边有郁郁长青的松树,中间有一棵两人合抱粗细的高大皂角树,秋天虬枝上挂满约有一尺长饱满的皂荚,花园的后面是藏书室。

藏书室原是清朝早年间山西会馆修建的“天齐庙”,庙也建立在青石板砌成一米多高的高台上,长约20米,宽约8米,高大富丽。里面有书橱陈列四壁,书橱高约2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玻璃柜,放置各种重要书籍,下部为木板柜,按年代存放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内容为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最令人震撼的是还有商务书局在1922年至1933年出版的“万有文库”一套巨著,共上下两集,此书包罗万象,连同10多种工具书,共计1020种,可谓是镇馆之宝。藏书室一般对外不开放,须凭借书证,供查阅。

藏书室后面是很大的荷花池(湖),水面宽阔约五亩有余,水清碧透,游鱼时常泛起涟漪。四周垂柳拂堤,菰蒲弥望。每逢盛夏,全为绿荷所盖,荷叶青翠欲滴,相互掩映。贴着水面的荷叶水珠晶莹滚动。高出水面的则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满池荷叶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楚楚动人。荷花盛开时如火如荼,煞是好看。

湖的南面有凉亭矗立,题曰“瑞臣亭”,有联曰:“水榭一村莺啭四周翠柳,横塘五亩鱼戏万朵莲花。”北面对岸土埠上建有“云程阁”,画栋雕梁,拔地而起,更为宏伟壮观,有联曰:“凭栏耸立东望扶桑思射日,拾级而上西瞻芒砀忆斩蛇。”

湖两岸亭阁之间,有九曲木桥相通,蜿蜒曲折,娇若游龙。游人漫步桥上,浏览湖景,心旷神怡。遥望城山,碧空如洗,新黛如沐。阁影入水,宛如蓬莱仙境。

藏书室东西两侧各为南北长形花园,园内花草繁茂,从春天的迎春、木香、牡丹,到夏日的万花争荣,从秋之菊花,到冬季的腊梅,品种之多,令人惊叹。园中有几个藤类花架,下有圆桌石凳供游人小憩。

图书馆首任馆长是顾岐山。上任伊始,制定法规,园内遍设“折花一朵罚银一元”警示牌。每抓住攀折花木或湖中偷钓者,即扭送警察局严惩不贷。另有一名馆员为杨桂森、一名工友、二名园丁管理花卉,这些人认真负责,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第二任馆长是一位四十余岁曹瑞珍女士,馆员亦为女性,名叫杨筱亭。这两位女士,都是中师毕业的知识分子。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执行法规尤为严厉,游园者、阅览者皆规规矩矩,安分守己。当时日寇大举侵华,民族危机深重时期。两位女士每天按时用馆内收音机播放新闻,并编辑出版墙报,宣传抗日。又办起妇女识字班,对镇上的妇女进行义务扫盲教育。两位图书管理员的高度敬业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镇民,她们被老百姓尊之为“英雄”。

1938年,日寇入侵官湖,图书馆人员外撤。管内无人管理,书籍及名人字画被抢劫一空,官湖这座存续6年之久的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荡然无存,只留下空空的房间。

白云苍狗,城头变换大王旗。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起邳县文化馆,馆内有聂馆长和几个工作人员。可惜的是:金鱼池、假山、九曲桥、最北面的亭子皆荡然无存,花园内只剩一些低矮的松树、花木。阅览室一角存有很少几份报纸杂志,藏书室变成排练文艺节目地方。阅览室西南角的花园成为一个篮球场,每到休息日,在邳城县公安局的“龙虎”篮球队和官湖联队必有篮球赛,加油、鼓劲之声不绝于耳。

1954年县文化馆随县城机关一起迁移到运河,龙腾虎跃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邳县文化馆也变成官湖文化站,管理人员只有一个姓韩的站长。六十年代前后文化站艰难地维持运转,空空的阅览室曾经有人在这里打过乒乓球,展览过雷锋事迹的图片,多数时间闲置。每到集日,这里有说书的、唱大鼓的,夏天是附近居民纳凉的好去处。文革中,文化站开始被当地人蚕食,大门、院墙、窗户都不见了踪影,花园也成为光秃秃、坑坑洼洼的平地,破败之象令人惨不忍睹,再后来这里划为社员的宅基地,图书馆被连根清除,她的辉煌随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仙境里的图书馆,精神粮食的殿堂,只留在后人的传说中。

来源:大洲文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