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张召忠在央视节目中的一句“美国就算啥也不干,中国也得追20年”,犹如一颗石子投入舆论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当时,这一观点引发了军迷们的激烈讨论,外媒更是如获至宝,将其作为中国“认怂”的证据大肆宣扬。然而,到了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却狠狠
2015年,张召忠在央视节目中的一句“美国就算啥也不干,中国也得追20年”,犹如一颗石子投入舆论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当时,这一观点引发了军迷们的激烈讨论,外媒更是如获至宝,将其作为中国“认怂”的证据大肆宣扬。然而,到了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却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飞速崛起。
回溯2015年,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美国坐拥11艘核动力航母,这些海上巨无霸组成的战斗群,搭载着90架以上的舰载机,在全球各大洋耀武扬威,彰显着美国的军事霸权。而彼时的中国,仅有从乌克兰购入的辽宁舰,还是常规动力,舰载机搭载量顶多二十多架,差距一目了然。空军方面,美国的F-22已形成强大的战斗群,F-35也进入量产交付阶段,制空优势尽显。反观中国,歼-20还在跑道上反复测试,发动机还依赖进口,在航空领域被美国远远甩在身后。不仅如此,美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军费投入,800多个海外基地构建起的全球军事网络,情报、通信、补给、空中加油等完善的作战体系,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那时的中国,刚刚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北斗系统尚未全球组网,核潜艇噪音大,核威慑能力仅能勉强“及格” ,在军事体系上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2016年,南海局势紧张,美国“斯坦尼斯”号和“里根”号航母双舰南下,与中国海军对峙。当时,中国海军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辽宁舰,面对美国的两艘航母,差距显而易见,外界普遍唱衰,断言中国军力几十年也赶不上美国。但中国并没有被这巨大的差距吓倒,也没有盲目地与美国拼数量、堆装备,而是冷静分析,找准问题关键,精准发力,一点一点补短板,在高超音速、弹道突防、信息化联通等领域寻求突破。
关键的转折点来自于军事改革。2016年底,中国对军事指挥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原本的七大军区重组成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这一改革不是简单的行政区域调整,而是从根本上重塑指挥链,改变调度方式。部队指挥实现了战区直达,大大压缩了反应时间,从过去的“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甚至迈向“秒级”。全新的结构为新的军种诞生创造了条件,空天、网信、战略支援部队相继组建。这些新军种整合了无人装备、远程打击、电子干扰、卫星感知等作战任务,使作战效率得到了成倍提升 ,构建起了现代化的作战体系。
十年磨一剑,2025年的九三阅兵,便是中国军事改革成果与装备发展的全景呈现。歼-20双座型、歼-35A首次联合亮相,惊艳世界。双座设计的歼-20S如同空战中的“空中教练车”,不仅能承担作战任务,还能指挥一整个机群,调配战术、协同动作,极大地提升了空中作战的灵活性与协同性。歼-35A作为新一代舰载机,填补了中国隐身航母战力的缺口,使中国海军在航母舰载机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地面上,巨浪-3导弹车载发射阵列通过长安街,这一改变核战略格局的重器,具备分导多弹头能力,射程超过一万两千公里,精度误差不到百米,大幅增强了中国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让中国在核威慑领域有了更坚实的底气。阅兵中,察打一体无人机编队呼啸而过,这些无人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战工具,而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战斗单元”,它们能够在战场上自主决策、执行任务,标志着中国无人作战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
此次阅兵后,西方媒体纷纷发表评论,CNN称“这不是秀肌肉,这是在展示战争剧本”,《纽约时报》也指出,中国的阅兵不仅展示了新装备,更展示了“新战争的思维”。的确,中国在过去十年间,不断演进军事理念,不再单纯追求装备数量的堆砌,而是注重将装备融入作战系统,将系统融入作战结构,实现体系化作战。这种理念的转变,使中国军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战争时,能够快速反应、高效作战。
与此同时,美国的军事发展却陷入了困境。F-35项目饱受成本和维护问题的困扰,下一代战斗机NGAD迟迟未能立项,预算被国会多次削减,曾经引以为傲的空中优势逐渐丧失。在航母领域,美国的福特级航母二号舰交付延期,新武器测试故障频发,暴露出美国军事工业在技术创新与项目管理上的诸多问题。而中国的福建舰开始电磁弹射试航,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从滑跃起飞迈向弹射出击,实现了质的跨越,舰载机起飞效率大幅提升,航母真正成为具备强大作战能力的海上平台。
2025年的中美军事对比,已不再是简单的装备数量和规模的比拼,而是体系整合能力与作战效率的较量。中国没有陷入与美国的全面竞赛,却通过精准的战略布局和技术突破,建立起了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威慑力。从“追不上”到实现关键领域的反超,中国用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国防发展道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与变革。
来源:蜉蝣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