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才那顿饭花了他整整2800块钱,本以为是AA制,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过程似乎哪里不对劲。
张明坐在电脑前,盯着微信群里的沉默,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很久。
刚才那顿饭花了他整整2800块钱,本以为是AA制,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过程似乎哪里不对劲。
"老婆,我可能被同事们坑了。"他转头对正在收拾衣服的妻子说道。
"怎么了?"李琳放下手中的衣服,走过来看了看他的手机屏幕,"这么贵的饭局?"
"本来说好AA的,结果我买完单后,群里鸦雀无声,一个人都没提转账的事。"
张明苦笑着摇头,"我发信息问,也没人回。"
李琳皱起眉头:"不对啊,你们部门的人平时不是这样的吧?"
张明想起了晚餐时那些微妙的细节——主管刘总故意走开接电话,王经理借口上厕所,就连平时最爽快的小李也突然变得沉默起来。
所有人都在等他买单,好像早就商量好了一样。
"明天怎么办?还要不要去上班?"张明感到前所未有的尴尬。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老朋友孙伟打来的...
01
事情要从三天前说起。那天下午,部门主管刘总在群里发消息:"明天晚上大家聚个餐,好久没聚了,增进一下感情。"
张明看到消息时正在忙着做报表,随口回了个"好的"。他在这家公司已经干了五年,部门聚餐是常有的事,一般都是AA制,每个人分摊个两三百块钱。
第二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刘总又在群里说:"今晚去江南会所,我已经订好包厢了,大家七点准时到。"
江南会所?张明愣了一下。这可是市里有名的高档餐厅,人均消费至少四五百块钱。不过想想也是,部门今年业绩不错,大家确实该好好庆祝一下。
"没问题,刘总。"张明在群里回复道。
其他同事也陆续回复表示同意。王经理说:"难得刘总请客,我们得好好喝一杯。"小李也跟着起哄:"是啊,是啊,感谢刘总。"
看到这些回复,张明有些困惑。什么时候变成刘总请客了?不过他也没多想,可能是大家开玩笑吧。
晚上七点,张明准时到了江南会所。包厢里已经坐了六个人:刘总、王经理、财务部的小李、人事部的小张、还有两个其他部门的同事。
"明哥来了!"小李热情地招呼他,"快坐快坐,就等你了。"
张明在唯一的空位坐下,环顾了一下包厢。装修很豪华,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菜品,还有两瓶看起来很贵的红酒。
"这规格有点高啊。"张明心里嘀咕,但脸上还是保持着笑容。
02
聚餐开始后,气氛很热烈。大家推杯换盏,聊工作,聊生活,聊未来的规划。张明虽然有些心不在焉,但也努力融入其中。
"来,为我们部门今年的优异表现干杯!"刘总举起酒杯。
"干杯!"所有人都举杯响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明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服务员上新菜或者开新酒的时候,刘总都会点头示意,好像他在主导整个聚餐的节奏。
"这酒不错,多少钱一瓶?"王经理拿起红酒瓶子看了看标签。
"别问这些,今天高兴就行。"刘总摆摆手,但张明注意到他的眼神有些闪躲。
小李开始聊起最近的股市行情,小张则抱怨房价太高。张明试图参与讨论,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对了,明哥,听说你最近买了新车?"王经理突然问道。
"嗯,买了辆帕萨特,代步用。"张明如实回答。
"不错啊,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刘总笑着说,"明哥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真让人羡慕。"
听到这话,张明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这种话听起来像是在暗示什么,但又说不清楚是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喝得差不多了,菜也吃得七七八八。张明看了看时间,已经九点多了。
"差不多了吧?"他试探性地问道。
"是啊,时间不早了。"刘总点点头,然后做了个买单的手势,"服务员,结账。"
03
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刘总,您的电话。"服务员刚好进来,递给刘总一部手机,"说是很急的事。"
"不好意思,我出去接个电话。"刘总站起身,"你们先聊着。"
刘总走出包厢后,王经理也突然站了起来:"我去趟洗手间。"
紧接着,小李说肚子不舒服,也出去了。小张说要出去抽支烟,也跟着走了。其他两个同事更是直接说要先走,有急事。
眨眼间,包厢里就剩下张明一个人。
他坐在那里,看着满桌的杯盘狼藉,心里开始明白发生了什么。这些人是在等他买单!
服务员又进来了,手里拿着账单:"先生,您的账单,总共2800元。"
张明接过账单,扫了一眼:各种菜品1800元,红酒800元,服务费200元。他的手微微颤抖,这比他预想的要贵很多。
"请问可以刷卡吗?"张明问道,声音有些发干。
"当然可以。"服务员很专业地回答。
张明拿出银行卡,心里想着:算了,先付了再说,等会在群里问问大家怎么分摊。
付完账,张明走出包厢,发现其他人都已经不见了。停车场里,他看到几个同事正在各自的车边聊天,看到他出来,都很自然地打招呼。
"明哥,今天吃得不错吧?"小李笑着说。
"嗯,还行。"张明勉强笑了笑,"那个...账单的事..."
"什么账单?"小李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刚才的聚餐费用啊,总共2800,我先垫付了。"张明有些尴尬地说。
"哦,这样啊。"小李点点头,"行,回头再说吧,我先走了,家里还有事。"
说完,小李就上车走了。其他人也陆续找借口离开,只留下张明一个人站在停车场里。
04
回到家后,张明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李琳。
"你被骗了。"李琳很直接地说,"这明显是个局。"
"我也觉得不对劲,但是..."张明有些犹豫,"毕竟是同事,天天要见面的。"
"那你准备怎么办?直接在群里要钱?"李琳问。
"我试试吧。"张明打开手机,在工作群里发了条消息:"今天聚餐费用总共2800元,我先垫付了,大家转账的时候每人400元。"
消息发出去后,群里一片寂静。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任何人回复。半小时过去了,还是没人理会。一个小时后,依然鸦雀无声。
"这些人太过分了!"李琳气愤地说,"明摆着就是要赖账。"
"可能大家都在忙,或者没看到消息。"张明还在为同事们找借口。
"你太天真了。"李琳摇摇头,"43岁的人了,还这么单纯。"
就在这时,张明的手机响了,是他的老朋友孙伟打来的。
"老张,怎么样?今天心情不错吧?"孙伟的声音很轻松。
"别提了,遇到糟心事了。"张明简单说了一下聚餐被套路的事。
孙伟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这种事我遇到过,而且有办法解决。"
"什么办法?"张明急忙问。
"明天你别急着催账,先观察一下他们的反应。我教你一招,保证能体面地把钱要回来。"孙伟神秘地说。
05
第二天上班,张明故意表现得很正常,见到昨晚聚餐的同事也正常打招呼。他发现这些人见到他时都有些不自然,眼神闪躲,说话也不如平时那么自然。
"明哥早啊!"小李主动打招呼,但声音明显有些做作。
"早。"张明淡淡地回应,然后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工作。
中午吃饭的时候,王经理走过来:"明哥,昨天聚餐不错吧?"
"还行。"张明头也不抬地说,"就是有点贵。"
"哈哈,偶尔奢侈一下嘛。"王经理尴尬地笑了笑,"对了,有个项目想和你讨论一下。"
"项目的事等会再说,我先忙完手头的工作。"张明依然很淡漠。
王经理见状,只能悻悻地走开了。
下午的时候,张明接到了孙伟的电话。
"观察得怎么样?"孙伟问。
"他们确实心虚,但还是不主动提转账的事。"张明说。
"正常,这种人就是想混过去。"孙伟说,"现在听我的,你去找个借口,说要请大家再吃一顿饭。"
"什么?还要请?"张明不理解。
"相信我,这是套路。你就说感谢大家昨天捧场,想再请大家吃一顿,但这次要去更贵的地方。"
"这样不是要花更多钱吗?"
"你听我说完。你提议去最贵的那家米其林餐厅,人均至少一千块。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
"然后呢?"
"如果他们同意去,说明确实想占你便宜,那你就直接摊牌;如果他们找借口推辞,你就可以顺势提出昨天的费用分摊问题。"
张明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06
下午四点钟,张明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昨天聚餐很愉快,感谢大家捧场。我想请大家再聚一次,去试试市中心那家新开的米其林餐厅。"
消息一发出,群里立刻炸了锅。
"哇,明哥太客气了!"小李第一个回复。
"米其林餐厅啊,那得不少钱吧?"王经理有些犹豫。
"没关系,我请客。"张明又发了一条消息。
"那太不好意思了。"刘总终于冒泡了。
"是啊,让明哥破费不合适。"小张也附和道。
"没关系的,反正昨天大家也帮忙分担了费用,这次就当我回请。"张明故意这样说。
群里突然安静了。
过了五分钟,小李发消息:"明哥,昨天的费用...那个...我最近手头有点紧..."
"我也是,最近买房缺钱。"王经理也开始找借口。
"孩子要交学费,实在抱歉。"小张跟着说。
看到这些回复,张明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些人昨天晚上装作不知道费用的事,现在却主动提起来,说明心里有鬼。
"没关系,大家都有难处。"张明继续演戏,"既然这样,那米其林餐厅就算了,我们去吃点简单的。"
"不不不,明哥,我觉得还是算了吧。"刘总终于忍不住了,"昨天的聚餐已经够奢侈了,我们不应该让你一个人承担费用。"
机会来了!张明立刻顺势而为:"刘总说得对,昨天2800块确实不少,如果大家方便的话,还是AA吧。"
"应该的应该的。"小李立刻表态,"我马上转账。"
"我也是。"王经理跟着说。
"那就每人400块钱。"张明说。
很快,群里开始有人转账。先是小李转了400,然后是小张,接着是王经理。其他人看到有人开始转账,也不好意思再拖延,纷纷转了钱。
十分钟内,张明就收到了七笔转账,总共2800元,不多不少。
07
当天晚上,张明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孙伟。
"怎么样?管用吧?"孙伟在电话里笑道。
"太管用了!你这招叫什么?"张明很好奇。
"这叫'欲擒故纵',先让他们以为你要继续当冤大头,然后再适时收网。"孙伟解释道,"这种人就是吃软怕硬,你直接要钱他们会装糊涂,但你一旦表现出要继续被利用的样子,他们反而心虚了。"
"原来如此。"张明恍然大悟,"不过我还是有点不明白,他们昨天为什么要这样做?"
"很简单,试探你的底线。"孙伟说,"职场上有些人就是这样,看你好说话就想占便宜。如果你昨天默默承受了,以后这种事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那我今天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同事关系?"
"恰恰相反,你这样做才是明智的。"孙伟说,"你既要回了钱,又没有撕破脸皮,还让他们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以后他们再想占你便宜,就得掂量掂量了。"
张明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天上班,张明发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确实有了微妙的变化。不是变坏了,而是多了一份尊重。小李主动请他喝咖啡,王经理找他讨论工作也更加客气,就连刘总见到他也会主动打招呼。
"看来孙伟说得对,有时候适当展示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反而会赢得更多尊重。"张明心里想着。
从那以后,部门聚餐张明依然会参加,但再也没有人想让他一个人买单。每次聚餐结束,大家都会很自觉地AA付账,没有人再玩消失的把戏。
一个月后,公司年终聚餐。这次是全公司的大聚会,规模更大,场面更豪华。张明到达酒店时,发现竟然是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装修极其奢华,菜品也都是顶级配置。
"这次规格这么高?"他问旁边的同事。
"听说是老板亲自安排的,要好好庆祝一下今年的业绩。"同事回答。
聚会进行得很顺利,大家吃得开心,聊得愉快。但张明注意到一个细节:总经理和几个高管坐在主桌,中途陆续有人离开,到最后竟然只剩下他和另外几个中层管理人员。
"奇怪,怎么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张明环顾四周,发现大厅里的人确实少了很多。
就在这时,服务员走了过来:"先生们,您的账单。"
张明愣住了,接过账单一看,差点晕倒:总费用竟然高达48000元!
"这...这是什么情况?"他声音颤抖地问。
"刚才那位总经理先生说,费用由在座的各位分摊。"服务员很平静地说,"现在还剩六位,每位8000元。"
张明环视四周,确实只剩下六个人:他、财务总监、人事总监、市场总监,还有两个部门经理。所有人脸色都很难看。
"总经理人呢?"张明急忙问。
"已经离开了,说您几位会处理的。"服务员回答。
财务总监面色铁青:"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几个买单?"
人事总监也很愤怒:"这明显不合理啊!"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张明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08
"张经理吗?我是王秘书。"电话里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总经理让我转达一下,今天的聚餐费用麻烦您几位处理一下,公司账上暂时周转不开。"
"什么叫我们几位处理?"张明压着怒火问道,"这是公司聚餐,为什么要我们承担费用?"
"这个...总经理说您几位都是公司骨干,业绩优秀,应该没问题的。"王秘书的声音有些尴尬,"而且今年您几位的奖金都不少..."
张明明白了,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用业绩好、奖金多为借口,让他们几个中层管理承担这笔巨额费用。
"我需要考虑一下。"张明说完就挂了电话。
转过头,他发现其他几位同事都在看着他,眼神中有愤怒,也有无奈。
"怎么办?"财务总监问道,"48000块钱,平均每人8000,这不是小数目。"
"找律师告他们!"市场总监气愤地说,"这明显是诈骗!"
"算了吧,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人事总监劝道,"毕竟还要在这里工作。"
张明陷入了深思。这种情况比上次的聚餐套路更加恶劣,也更加复杂。如果妥协,就等于纵容这种行为;如果抗争,可能面临职场报复。
"我有个主意。"张明突然说道,"大家相信我吗?"
其他人都点了点头。在公司里,张明的人品和能力都是有口皆碑的。
"我们先付钱,然后我来处理后续的事情。"张明说,"保证让大家的钱一分不少地要回来。"
"你有什么办法?"财务总监问。
"相信我,给我三天时间。"张明坚定地说。
最终,六个人每人凑了8000块钱,付清了聚餐费用。离开酒店的时候,每个人脸色都很难看,但对张明都充满了期待。
09
回到家后,张明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和孙伟。
"这次比上次严重多了。"孙伟分析道,"这不是同事之间的小打小闹,这是上级对下级的剥削。"
"那我应该怎么办?"张明问。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孙伟想了想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忍气吞声,以后这种事还会发生;二是彻底解决,但可能面临风险。"
"我选择第二个。"张明毫不犹豫地说,"我不能让其他同事也受这种欺负。"
"那好,我教你一个更高级的办法。"孙伟说,"这招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接下来,孙伟详细给张明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利用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让总经理自己承担后果。
第一步,张明要收集证据。他让财务总监调取了当天的消费记录,证明这是以公司名义的聚餐;让人事总监提供了员工手册,证明公司聚餐费用应该由公司承担;让市场总监录下了王秘书的电话,证明这是总经理的授意。
第二步,张明要制造舆论压力。他在公司内部匿名举报,说有高管违规让下属承担公司费用;在行业内的朋友圈里暗示,某公司管理层作风有问题;甚至联系了几个媒体朋友,透露了这个消息。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张明要给总经理一个"选择"。
10
三天后,张明主动找到了总经理。
"李总,关于上次聚餐费用的事情,我想和您谈谈。"张明很客气地说。
李总正在看报纸,头也不抬:"有什么好谈的?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是这样的,我觉得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张明坐了下来,"您可能不知道,让员工承担公司聚餐费用是违法的。"
"违法?"李总终于抬起头,"什么违法?"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员工承担应由公司承担的费用。"张明拿出一份打印的法律条文,"而且,如果这件事被劳动监察部门知道,对公司的声誉会有很大影响。"
李总的脸色开始变化:"你这是在威胁我?"
"不是威胁,是提醒。"张明很平静地说,"我听说已经有人向劳动局举报了这件事,而且行业内也开始有传言。"
"什么传言?"李总明显紧张了。
"说我们公司管理层欺压员工,让中层承担高层的消费。"张明说,"您也知道,现在网络传播很快,这种事情一旦发酵..."
李总沉默了很久,然后问:"你想要什么?"
"很简单,把那48000块钱退还给我们六个人,然后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张明说,"我们也不会再追究,相关举报也可以撤销。"
"你确定能控制舆论?"李总问。
"只要您配合,我保证这件事不会有任何后续影响。"张明诚恳地说,"我们都是为了公司好,不希望小事变成大事。"
李总考虑了几分钟,最终点了点头:"行,我让财务把钱转给你们。但是,这件事到此为止,不允许再有任何声音。"
"当然。"张明微笑着说,"我们都是成年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11
当天下午,张明就收到了财务部转来的48000元。他立刻通知其他五位同事,每人退还8000元。
"明哥,你太厉害了!"财务总监佩服地说,"怎么做到的?"
"没什么,就是讲道理。"张明谦虚地说,"领导也是明白人,知道什么是对的。"
但他没有告诉同事们具体的操作过程。在职场上,有些方法只能自己知道,不能到处宣扬。
这件事之后,公司的风气确实有了改变。总经理再也没有搞过类似的操作,公司聚餐都是正常的程序和费用。其他高管也收敛了很多,不敢随便欺负下属。
"你这招确实高明。"孙伟在电话里夸奖道,"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有撕破脸皮,还改变了整个环境。"
"关键是要有理有据。"张明总结道,"不能靠情绪,要靠智慧。"
从那以后,张明在公司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不是因为他闹事,而是因为他展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同事对他更加尊敬,领导对他也更加重视。
半年后,张明被提拔为副总经理,主管整个市场部门。在他的管理下,部门氛围很好,从来没有出现过欺负下属或者让员工承担不合理费用的情况。
12
一年后,张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再次遇到了孙伟。
"还记得那两次聚餐的事吗?"孙伟笑着问。
"当然记得,受益匪浅。"张明举起酒杯,"多亏了你的指点。"
"其实方法很简单,关键是要有勇气和智慧。"孙伟说,"很多人遇到这种事就忍了,结果越忍越被欺负。"
"是啊,我现在也经常和下属说,在职场上要有原则,但也要有方法。"张明感慨道,"不能当老好人,但也不能当恶人。"
"你现在总结得很到位。"孙伟点点头,"做人如水,能屈能伸,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
这两次经历让张明深刻理解了职场的复杂性。有时候,适当的示弱是智慧;有时候,坚持原则是必须。关键是要判断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
"对了,你现在还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孙伟好奇地问。
"基本没有了。"张明笑了笑,"大家都知道我不好惹,但也知道我好相处。只要不踩我的底线,什么都好说。"
"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孙伟举杯,"来,为我们的友谊,也为你的成功干杯!"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现在的张明,已经44岁了。他不仅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更加成熟。那两次聚餐的经历,虽然当时让他损失了金钱,但最终却让他收获了智慧。
他经常对年轻的同事说:"在职场上,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要学会优雅地解决冲突。有理有据,有进有退,这样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利益,又不破坏人际关系。"
这句话,也成了他的职场座右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都能用这个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那个43岁时被同事套路的张明,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的他,是一个既有原则又有方法,既能维护自己权益又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成功人士。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两次看似简单的聚餐经历,和一个老朋友的智慧点拨。
来源:永远不想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