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在商场餐厅点了份酸菜鱼,看着服务员从后厨端出来,热气腾腾。突然想起罗永浩说的“预制菜没良心”,心里咯噔一下:这鱼,是今天买的吗?厨师现杀的?还是从中央厨房冻了半个月运过来的?如果你非要纠结这个,那建议你别逛商场了——因为你在商场吃的每一顿饭,大概率都逃不开“
你在商场餐厅点了份酸菜鱼,看着服务员从后厨端出来,热气腾腾。突然想起罗永浩说的“预制菜没良心”,心里咯噔一下:这鱼,是今天买的吗?厨师现杀的?还是从中央厨房冻了半个月运过来的?如果你非要纠结这个,那建议你别逛商场了——因为你在商场吃的每一顿饭,大概率都逃不开“预制”这两个字。罗永浩骂得越凶,你可能越得面对一个扎心的现实:现代商业早就把“现买现做”的餐饮,从购物中心里给“淘汰”了。
一、罗永浩没说透的真相:你要的“烟火气”,和商场餐饮根本不兼容
罗永浩和西贝的骂战,核心就一个:西贝用了预制菜没说,算不算欺骗消费者?但吵着吵着,风向变了——罗永浩开始强调“餐饮就该现买现做,有烟火气”,而西贝老板贾国龙直接回怼:“没有中央厨房,西贝开不了300家店。”两边吵得热闹,可没人告诉你:商场餐厅为啥非要用预制菜?难道真的是老板们为了偷懒、为了多赚钱,故意不用新鲜食材?
先问个简单的问题:你为啥去商场吃饭?总不能是为了“吃口新鲜的”吧?你逛商场,要么是周末带娃,要么是朋友聚会,要么是逛街累了歇脚。没人会专门跑到商场,就为了吃一顿“现买现做”的饭——真要追求这个,小区门口的菜市场旁,总有夫妻老婆店,老板凌晨去菜市场挑菜,上午现杀鱼,中午现炒,烟火气足得很。可你为啥不去?因为你逛商场的时候,根本没那个时间和耐心。
商场是个什么地方?是你逛街、看电影、遛娃、买衣服一站式解决的地方。你早上10点进去,可能下午4点才出来,中间总得吃顿饭、喝杯奶茶吧?你总不能逛到一半,打车去三公里外的菜市场旁找“现做”的馆子,吃完再回来接着逛。商场餐饮存在的意义,首先是“方便”,是让你能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待得住。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家门口的小店那样“现买现做”——厨房就那么大,客流量那么多,真要每天凌晨进货、现杀现洗,别说厨师忙不过来,连后厨都堆不下那么多新鲜菜。
有人说:“那我宁愿等!我愿意为了新鲜多花时间!”可商场餐厅等不起。你去商场吃饭,高峰期排队半小时就嫌烦,要是厨师告诉你“鱼刚杀好,还得腌20分钟,炒15分钟,您再等40分钟”,你下次还来吗?商场餐饮做的是“流量生意”,翻台率是命根子。西贝在北京国贸店,高峰期一个小时要接100多桌客人,后厨要是真搞“现买现做”,别说赚钱,连锅都得炒冒烟。
罗永浩说“餐饮就该有烟火气”,这话没错。但烟火气分地方:你家厨房有烟火气,是因为你愿意花两小时买菜、洗菜、做饭;小区楼下的夫妻店有烟火气,是因为它一天就接50桌客人,老板有时间慢慢折腾。可商场餐厅不行——它是现代商业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得跟着整个机器的节奏转。你不能要求一个齿轮既要转得快,又要发出手工打造的“叮当声”,这不现实。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二、你以为的“不新鲜”,可能比你家冰箱里的菜还安全
罗永浩最戳中人心的,是那句“预制菜没良心,不新鲜”。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家冰箱里的菜,放了三天的剩菜,可能比商场餐厅的预制菜还“危险”。
前阵子有个新闻:杭州一个妈妈在家给孩子做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放冰箱一周了,孩子吃了上吐下泻,一查是细菌超标。这事儿要是发生在商场餐厅,早就被骂上热搜了。可在家做饭,你只会怪自己“没及时吃掉”。为啥?因为我们对“家里的东西”天然宽容,对“外面的东西”天然苛刻。
商场餐厅用预制菜,恰恰是为了“更安全”。你以为中央厨房是啥?是个大冷库随便冻菜?错了。西贝的中央厨房,光是洗菜就有6道工序:先过臭氧水去农残,再过超声波洗泥沙,然后人工挑拣坏叶,接着切配,最后真空包装,零下18度急冻。你家洗菜,最多用流水冲两遍,谁给你用臭氧和超声波?
再说进货。连锁餐厅的菜,都是从固定供应商那里集中采购,每批菜都得有检测报告,农残、重金属超标了根本进不了门。你去菜市场买菜,能要求摊主出示检测报告吗?摊主只会白你一眼:“爱买不买。”更别说你网购的“有机蔬菜”,号称“现摘现发”,可快递路上捂了两天,叶子都黄了,你除了给个差评,还能咋办?
国家为啥鼓励连锁餐饮用中央厨房?不是为了让老板偷懒,是为了“控风险”。2018年,上海一家网红“现做”餐厅,因为老板图便宜,从路边摊买了没检疫的猪肉,结果导致30多人食物中毒。这要是换成连锁餐厅,中央厨房统一采购,猪肉必须有检疫章,出了问题能追溯到供应商,根本不可能出这种事。
你可能会说:“我宁愿吃菜市场的‘不安全’,也不吃中央厨房的‘预制’。”没问题——但这是你的个人选择,不是商场餐厅的错。商场餐厅服务的是大多数人,它得保证99%的人吃了没事,而不是满足1%的人对“绝对新鲜”的执念。就像飞机和火车,火车慢但能开窗,飞机快但封闭,你不能要求飞机为了“透气”把窗户打开,因为它要保证几百人的安全。
三、没有预制菜,你逛的商场可能早就黄了
罗永浩可能没意识到,他怼的不是西贝一家,是整个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你以为商场靠什么赚钱?卖衣服、卖化妆品?错了,餐饮才是“流量发动机”。
一个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餐饮面积通常占20%以上。为啥?因为你逛衣服店,半小时就走了;但你要是在餐厅吃顿饭,可能待两小时,吃完顺便去楼下买杯奶茶,再上楼看场电影——餐饮留住了人,人就能带动其他消费。上海新天地一个商场,餐饮区贡献的客流,能带动整个商场60%的销售额。
可餐饮要想在商场活下去,就得靠预制菜。商场租金多贵?北京国贸每平方米每天租金15块,一个200平方米的餐厅,光租金每月就90万。要是不用中央厨房,所有菜都“现买现做”,成本至少涨30%——菜价得翻一倍,你还会吃吗?西贝的招牌菜“蒙古牛大骨”,要是在门店现炖,得炖4小时,一天最多炖10锅,每锅卖10份,一天才赚几千块,连租金都不够。但中央厨房提前炖好,真空包装运到门店,加热10分钟就能上桌,一天能卖200份,这才能赚钱。
更关键的是,没有连锁餐饮,商场可能连招商都招不满。你想想:要是商场里全是“现买现做”的小店,今天这家老板不想干了,明天那家卫生不达标被查封了,商场里全是空铺,你还愿意去逛吗?连锁餐饮不一样,它有标准化的管理,能稳定运营,商场才敢把黄金位置给它。就像星巴克、麦当劳,几乎每个商场都有,不是因为它们多好吃,是因为它们“靠谱”——能保证每天开门,服务稳定,不会突然跑路。
罗永浩说“连锁化是商业退步”,可你知道吗?中国连锁餐饮的份额,从2010年的5%涨到了2025年的35%,这不是退步,是进步。以前你去外地,想吃口靠谱的饭,只能找当地老字号,还可能遇到“宰客”;现在你去任何一个城市的商场,都能找到西贝、海底捞、外婆家,味道、价格都差不多,这就是连锁化带来的“商业平权”——不管你在哪个城市,都能吃到放心的饭。
国家为啥鼓励连锁化?因为它高效、安全、可控。2024年六部委发文,明确说要“推动餐饮连锁化、中央厨房标准化”,就是因为连锁餐饮能把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能让更多人吃到“放心饭”。罗永浩怼预制菜,其实是在跟这个大趋势对着干——他可能觉得自己在帮消费者,可消费者要是真信了他,不去商场餐厅吃饭,商场客流少了,服装店、电影院都得关门,最后吃亏的还是想逛街的普通人。
四、行业人士为啥集体挺西贝?他们在保护自己的饭碗
罗永浩骂西贝的时候,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他,可餐饮行业人士却集体沉默,甚至偷偷给西贝点赞。有人说“老板们抱团”,其实不是——他们是在保护自己的饭碗。
我认识一个做连锁麻辣烫的老板,在全国开了50家店,看到罗永浩怼预制菜,急得一夜没睡。他跟我说:“我要是不用中央厨房,每样菜都让门店现洗现切,一家店至少多雇3个洗菜工,50家店就是150个人,一年工资多花800万,我还赚个屁钱?”他的麻辣烫底料,都是中央厨房统一熬好的,要是让门店现熬,每个厨师手艺不一样,有的咸有的淡,顾客下次还来吗?
连锁餐饮的命根子,就是“标准化”。从菜的大小、调料的多少,到加热的时间,都得一模一样。你在上海吃的肯德基汉堡,和在新疆吃的,味道差不了多少,这就是标准化的力量。可标准化的前提,就是预制菜——菜得提前切好、洗好、配好,调料得提前调好,不然怎么保证每家店味道一样?
新辣道创始人李剑悬赏20万,找“不用预制处理的连锁餐饮”,没人能拿到这个钱。为啥?因为连锁餐饮做不到。你开一家店,可以“现买现做”;开10家店,勉强能顾上;开100家店,不用中央厨房,根本玩不转。就像你开个小超市,可以自己去批发市场进货;但开1000家超市,必须建物流中心,不然光送货就得把你累死。
罗永浩可能觉得“连锁化就是没良心”,可他自己搞直播带货,不也是连锁化的逻辑吗?他直播间卖的口红,不是每个色号现做的吧?是工厂提前生产好,统一发货的吧?他怎么不说“口红就该现做,有手工气”?因为他知道,工业化生产才能保证效率和质量。餐饮连锁化,和直播带货的工业化,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用更高效的方式,服务更多人。
五、你到底在跟谁较劲?
罗永浩的争议,说到底是两种“吃饭逻辑”的碰撞:一种是“我要吃得新鲜、有温度”,另一种是“我要吃得方便、放心、便宜”。这两种逻辑都没错,错的是非要把它们拧在一起。
如果你真信罗永浩,觉得“预制菜就是没良心”,那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别去商场吃饭。你可以去小区楼下的夫妻店,老板每天凌晨去菜市场挑菜,现杀现做,烟火气十足。但你得接受:价格可能比商场贵30%,因为老板成本高;上菜可能慢半小时,因为他就一个厨师;卫生条件可能不如商场,因为他没那么多钱搞6道洗菜工序。
第二种,在家做饭。自己买菜、洗菜、做饭,绝对“现买现做”,烟火气最足。但你得接受:可能买到农残超标的菜(你没检测报告),可能把剩菜放冰箱三天(你觉得没事),可能花两小时做饭,吃完还得洗碗(你得有时间)。
可大多数人,既想要商场的方便、便宜、干净,又想要“现买现做”的烟火气,这就有点贪心了。就像你买手机,既想要续航三天,又想要轻薄如纸,还想要价格一千块,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国家为啥要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是为了“包庇”商家,是为了让你吃得明白。以后商场餐厅会明确告诉你:这道菜用了预制菜,保质期30天,你能接受就吃,不能接受就不点。这就够了——你有知情权,也有选择权。
罗永浩的争议,可能会让更多人知道“原来我吃的是预制菜”,但改变不了商场餐饮依赖预制菜的现实。因为这不是某个人的选择,是现代商业的必然。就像你现在出门坐高铁,不会要求火车“必须用蒸汽动力,有复古感”——因为你知道,高铁快、稳、安全,这就够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如果你真在商场餐厅吃到了不新鲜的预制菜,你该骂商家;但如果你只是因为“它是预制菜”就骂,那你可能骂错了对象——你该骂的,是你自己既想逛商场,又想让商场餐厅变成你家厨房的贪心。
毕竟,罗永浩骂完预制菜,转身可能就去商场餐厅吃了碗预制牛肉面——他总不能饿着肚子逛商场吧?
来源:闲侃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