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为什么在日本被称为“长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21:44 1

摘要:或许你会听到「食欲之秋」这样的说法,抬头望见满月时仿佛还能看出兔子的身影,心情也会随之变得不同吧。

随着夏天的酷暑逐渐退去,9月我们可以慢慢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或许你会听到「食欲之秋」这样的说法,抬头望见满月时仿佛还能看出兔子的身影,心情也会随之变得不同吧。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9月在「和风月名」中的别称——长月,并带大家看看这个月份有哪些习俗。

什么是长月

长月,日语读作「ながつき」,是旧历(太阴太阳历)九月的和风月名。换算到现代的阳历,大致相当于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

不过,现在人们为了方便,通常也直接把新历的9月称为「长月」。

9月为什么叫长月

既然「长月」是旧历九月的别称,那么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其中的缘由其实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进入九月后夜晚时间渐渐变长,所以原本叫「夜长月」,后来缩写成了「长月」。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九月降雨频繁。因此,原本叫「长雨月」,后来也简化为「长月」。

除此之外,也有人推测长月并非简称,而是以「长」字作为当字。

例如,稻刈月(收稻月)、稻熟月(稻子成熟的月)、穗长月(稻穗渐长的月),这些词语都可以读作长月「ながつき」,于是人们就取了一个「长」字来对应。

无论哪种说法,都能从长月这一名称中感受到日本语言背后所映照出的自然气息与生活痕迹。

月的别名 和风月名

为什么9月要用一个别称来称呼呢?这就要提到日本独有的「和风月名」。

什么是和风月名

和风月名的形成,离不开日本古代一直使用的旧历。所谓和风月名,就是旧历一月至十二月,每个月份所对应的日语名称。

在《日本书纪》中就已经出现了和风月名的记载。虽说早在8世纪的时候已经被使用,但具体是何时产生的,如今仍不得而知。

为什么旧历和新历不同步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既然9月有稻子收获的含义,那为什么时间上和现代的秋收季节对不上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和风月名是基于旧历制定的,而旧历和新历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关于旧历

旧历,指的是明治维新前日本所使用的太阴太阳历。它以月亮的圆缺周期来确定一个月,新月到下一个新月为一个月。

但这样计算,年与年的时间会不断出现偏差。为了弥补这一点,人们又以太阳运行为基础,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并设置闰月来调整。

关于新历

新历,就是今天我们使用的阳历(或公历即格里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作为一年,调整为365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

日本是在明治初期正式切换到新历的。

换句话说,旧历和新历之所以会出现错位,根本原因就在于计算一年长度的方式不同。

新历的一年是365.25天,因此每四年会加一天闰日,变成366天而旧历的一年只有354天,比新历少11天。这样一来,三年就会累积出一个月的差距。

于是旧历每隔32~33个月就会增加一个闰月,把一年变成13个月,以此来弥补。

然而在调整前,这种差距依然会不断积累,所以常常会出现旧历中的月份和实际的季节景象对不上的情况。

比如,旧历的九月对应到新历,已经是十月甚至十一月了。

长月里的节日和习俗

那么,在旧历所称的长月,也就是九月,日本都有哪些节日和习俗呢?下面就从古至今,为大家介绍几个颇具代表性的传统。

重阳节

首先要提到的是「重阳节」,它的起源其实和端午节一样,都来自唐的风俗。唐文化里,奇数被认为是阳数,而奇数重叠的日子被视作吉日。

比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便是这样传入日本的。

其中,九月初九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所以被称作「重阳」,又叫「菊花节」。那么,为什么会和菊花联系在一起呢?这背后其实还有另一层意义。

古人认为,阳数相叠并非只有吉祥的一面,也可能引发灾祸,所以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祓除邪气的习俗,以求平安长寿。

旧历的九月九日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十月中旬,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于是,人们便以菊花入酒或者用沾有菊花露水的棉花擦拭身体,这就是所谓的「着せ綿」习俗。

同时,人们还会食用应季食材,以此祈愿无病长寿。那时人们相信,秋季的时令食材营养丰富,能帮助驱散身体里的各种灾厄。

彼岸日

彼岸日分为春彼岸和秋彼岸,分别在春分日和秋分日举行。秋彼岸的习俗从秋分开始,持续一周。所谓彼岸,是指祖先灵魂所在的极乐净土。

佛教认为彼岸在西方,而秋分这一天太阳正好从正西方落下,因此被认为是与祖先沟通最为顺畅的日子。

秋分日昼夜等长,也象征着佛教中的「中道」思想,既不偏向苦乐,也不执着于有无,保持平衡与圆融。古人借由自然现象的启示,把这一天看作修行与体悟佛理的重要时机。

正所谓「暑去寒来,彼岸分明」,彼岸也被视为季节更替的分界点。从春到夏、从夏入秋,人们在彼岸之中感受自然的流转。

中秋名月

中秋名月,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十五夜。相比起「名月」这个称呼,大家可能对「十五夜」更有亲切感。它与月亮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从新月到满月正好需要十五天。

旧历中,月初一是新月,十五日则是满月。因此,这一晚就被称作「十五夜」。

恰逢秋天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日本农民们会准备象征满月的圆形团子,用来祈求丰收、表达感恩。团子不仅是祭品,更被视为幸福与健康的象征,人们相信吃下祭拜过的团子能保佑身体康健。

团子常常高高堆叠,象征祈愿和感谢,但它的形状略微压扁,以区别于供奉在亡者枕边的团子,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细节。

为什么十五的月亮最美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十五夜的月亮最为动人。它之所以显得格外清澈美丽,其实有科学上的原因。

·气温:入秋后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减少,空气变得清澈透明,因此月光格外明亮。

·月亮的位置:靠近地面的空气里往往夹杂尘埃和雾气,而秋季的月亮运行在较高的轨道,光线穿过的空气层更清洁,因此显得格外清晰。

防灾日

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个日子与关东大地震的发生以及台风季节相重合。因此,在1960年(昭和35年),日本政府正式将其定为防灾日。

巧合的是,按照日本传统历法,这一天正好是从立春起算的第210天,被称为「二百十日」,与第220天的「二百二十日」并列,被认为是台风频发的凶日。因为正值稻谷开花期,人们更需要警惕台风带来的破坏。

如今,日本把包含这一天在内的一周定为防灾周,各地政府和机构都会开展宣传和演练,以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

敬老日

敬老日是日本的法定节日,设立于1966年(昭和41年),如今固定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7年(昭和22年),兵库县多可郡野间谷村(今多可町)最先提出了「老人日」,号召人们尊重老人、发挥长者智慧,共建更好的村庄。

这个理念逐渐传播到整个兵库县,最终扩展到全国范围。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觉得名称需要更积极、更优雅。于是「老人日」最终定名为「敬老日」。

九月的其他和风月名

其实,九月除了长月,还有不少别称。下面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名称:

红叶月(もみじづき):因旧历九月对应新历十月到十一月,正是红叶染山时节。

色取月(いろとりづき):意为树木逐渐被秋色渲染。

菊月(きくづき):因菊花盛开而得名。穗长月(ほながづき)、稻熟月(いなあがりつき)分别因稻穗渐长、稻谷成熟而来。

寝觉月(ねざめづき):因夜长,容易醒来。

长雨月(ながめづき):因秋季多雨而得名。

咏月(えいげつ):意为赏月赋诗。

可以看出,九月的别称多与稻作、菊花和季节特征相关,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诗意。

这里我们从「长月」的含义与由来说起,介绍了九月几个重要的节日习俗,以及其他和风月名。

仅仅一个九月,就能生发出如此多富有诗意的名字,足见其语言中蕴藏的文化厚度。

当我们在长月里,感受到夏末的余韵与秋意的渐浓,不妨透过这些节日和习俗,去体会人们如何在自然的节律中,构建出独特的文化风景。

来源:霓虹吃喝玩乐特攻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