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俗资料汇编37《荆州府志》(八十卷·清光绪六年刻本)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05:37 1

摘要:则初属纩之时,延僧封殓。三日行成服礼。每七日备祭,谓之 “过七”,至四十九日而止;或有延僧作道场功德者。死后,朝夕上食,至百日始罢。有乘初丧而婚娶者,谓之 “乘凶”。今延僧及乘凶诸恶习,士大夫家无是也。发引先一夕,凡陈设奠献诸仪,悉准《家礼》。祭用童子数人,歌

婚礼

荆俗娶妇,初聘用钗镯、酒果之仪,继行纳币礼。亲迎先

一日,设筵邀宾,即父醮子遗意。合卺次日,谒祖先,贽见舅姑,以次及家众。

十日,女父母家来饷食,谓之 “十朝饭”。至

一月,女偕婿归宁父母,谓之 “回门”。亦有家贫而出赘者,至论财诸恶习,近俗幸无之。

丧礼

丧,则初属纩之时,延僧封殓。三日行成服礼。每七日备祭,谓之 “过七”,至四十九日而止;或有延僧作道场功德者。死后,朝夕上食,至百日始罢。有乘初丧而婚娶者,谓之 “乘凶”。今延僧及乘凶诸恶习,士大夫家无是也。发引先一夕,凡陈设奠献诸仪,悉准《家礼》。祭用童子数人,歌《蓼莪》之章,谓之 “堂祭”(原 “唐祭” 为讹误)。延乡党有齿德者题铭旌、神主。是日用鼓乐导从,丧车至墓所,封圹毕然后归。凡送死之事,称家循分,不事靡文,不尚虚气,犹得丧易宁戚之遗意。(以上《施志》。)

婚礼

驻防婚娶,初聘延媒妁踵女家通言,议允始择良辰用钗镯、酒果之属,谓之 “行礼”。及岁,由原媒(原 “原煤” 为讹误)踵女家索庚选吉。先一日送奁具,设筵邀亲友,行礼合卺。次日,谒祖先,执贽见舅姑及戚友,名曰 “识大小”。逾夕,女归宁。

丧礼

丧葬,将属纩时,封殓成服。三日后关门,按丧日推算回煞。是夜设酒肴于丧次,家人避于外舍。相传有煞神引死者归家,触之则凶。发引前一夕设奠,名曰 “家祭”。清晨,亲友陪送,扶柩至墓所。封圹毕,庐墓五日而后返。本防官兵百日脱孝服后虽照常当差,仍服素二十七月。举贡生监及膺外任者,并照律丁忧。

祭礼

相传正月十六日为 “祖宗生辰”,满洲、蒙古各祭于家。春秋二季朔日,家长于祖宗位前跪,择吉日合族人祀之。大祭,满洲则用猪一,蒙古则用羊一,或牛一;若小祭,或米糕,或水饽饽、伏汁酒等物。祀之日,启族谱,随时详登新娶妇及新子女,共请带蓝白线索。春露秋霜,子孙登垄墓,化纸钱,以抒孝思。(以上《驻防志》)

正月

“立春” 先一日,官师班春于草市岱岳庙,觇土牛采色以卜岁事。农人牵生牛于有司堂上,扮播种犁田形样,洒谷满堂,取丰稔之兆。(《荆楚岁时记》:“亲朋会宴,啖春饼、生菜,贴宜春字,剪彩为燕戴之,或错缉为幡胜,谓之‘春幡’。”)

“元日”,祈年,洁屋宇,陈设酒醴,焚松柏枝。子妇夙兴,各盛服祀神,男子谒庙,谓之 “出天行”。少长叙拜,戚友相过贺。三日市无列肆,宅内亦不扫除。至初三日,燃烛于大门,将屋檐所插松柏枝合楮焚于街际,谓之 “烧门神纸”。

“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此节明代诸藩宫中作之,士民家不然。初九日,谓之 “上九”。夙兴祀神,陈枣汤,焚松枝柏叶,亦如 “元旦”。是日土人谒城西太晖观进香,凡荆郡属邑及潜、沔诸处,远者数百里悉至,诵佛号膜拜而前者,其趾相属。(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亦然。)

“上元” 张灯,自十一日起,至十三、十四、十五三夜尤盛。影灯裁绘,剪纸像人物、花果、鱼龙、禽鸟,聚于南门关庙,谓之 “灯市”。妆演故事,俳优百戏,箫鼓喧阗,列户悬灯于门,宵分始息。“元夜” 迎紫姑,卜问丰歉。各乡村燃炬火以照田间,声彻远近,谓之 “赶毛狗”。食粉饵,曰 “元宵”。

“元日” 起至十二日止,每日取水一瓶秤之,验其轻重,以卜十二月之雨水多寡(“元日” 对应正月,二日对应二月,依此类推)。其日水重,则其月雨多。谚云:“正月有三白,田公笑呵呵(原‘吓吓’为方言讹写)。” 又云:“若要麦,见三白。” 谓三番雪也。

二月

“社日”,村农醵钱扮赛,街市各坊建醮演戏,每岁二月朔二、八月朔二皆然,即春祈秋报之意。

十五日 “花朝”,晴则百果实。又为劝农日。日间宜晴,夜间宜雨,土人隔屋掷筐于外,仰则占棉花(原 “绵花” 为讹误)丰获。

三月

“清明”,祀先祖,男女挈榼相望,绮纨角胜,歌哭迭应,楮钱满陌,更以纸幡标垄头以识之。近来有延客上新冢者,鼓乐喧闻,甚至张帏坐唱,殊乖入墓思哀之意,士夫之知礼者无之。

“上巳”(原 “上己” 为讹误)悬荠菜于门。荆人好作风鸢之戏,谚云:“杨柳青,放风筝。” 是日游人踏青泛舟,东至白云塔儿,西至龙山太晖观,看花修禊,登山临水,亦一胜游也。(《荆楚岁时记》:“上巳日取鼠曲汁蜜和粉,谓之‘龙舌粔籹’,以厌时气。”)

“寒食日” 宜雨,主岁丰。谚云:“雨打墓头钱,今岁好丰年。” 初三卜蛙声,上昼叫上田熟;下昼叫,下田熟;声哑水小,声响水大。又,是日阴雨丰年兆,暗明则旱而桑贵。谚云:“三月初三晴,桑上挂银瓶;三月初三雨,桑叶上苔痕。”

四月

八日 “浴佛”,寺刹作 “龙华会”。

五月

五日,采百草,悬艾于户,食角黍,书符作门帖,以雄黄、朱砂入酒饮之,用艾茎洒雄黄酒于户舍墙壁,小儿则以其末涂耳鼻,云辟百毒。是日竞渡,楚俗咸同,而江津龙舟尤盛。

十三日,谓之 “单刀会”。是日类多风雨,俗谓之 “磨刀雨”,列户祠祀关庙。

十五日,谓之 “大端阳”,列户亦酒食征逐。

二十六日为 “谷生日”。土人有 “得谷不得谷,但看五月二十六” 之谚。

六月

六日,谓之 “龙晒甲日”。人家暴晒衣物,以为不患霉蛀。

七月

“七夕”,《事始》云:“楚怀王初置七夕,妇女是日以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以乞巧,有喜子网瓜上为得巧之验。” 俗又于是夕祭祖祢,谓之 “迓亡”。连享七日,焚楮荐之,曰 “送亡”。新死者则于是月朔迓祭,于此夕奠送。

乡镇少年斗蟋蟀,谓之 “开圈”。起处暑,迄寒露,胜负动至千百,亦弊俗也。(《江陵县志》)

“中元日”,具酒馔献祭先祖。乡村宰牲尝新,父老子弟群聚宴会,谓之 “过月半”。寺观作 “盂兰会”,钟鸣达旦,江干灯火荧荧如繁星。(《荆楚岁时记》:“十五日,僧尼坐夏为一岁。云四月八日结夏,至七月十五日解。众僧以长养之节在外恐伤草木虫类,故九十日安居。”)

“立秋日” 占风。谚云:“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透底。” 又,“立秋” 后虹见为天收,即大稔亦减分数,及 “白露日” 雨,皆为荒歉之应。

八月

“中秋”,各家陈瓜果、饴饼以庆月。此夜之月,关于来岁 “元夕”,俗有 “云掩中秋月,雨洒上元灯” 之谚。是夕,妇女连臂出游,谓之 “走百病”。

九月

“重九日”,蒸糕,饮菊酒、插茱萸以辟恶,登高览胜,悉仿龙山故事。

“重阳日” 多暴风,谓之 “寒信风”,舟人防之。土人有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 之语。又,“重阳无雨至十三,得雨主来年不旱。”

十月

十月旦晴和则少寒,十六日为寒波风,俗讹为 “韩婆风”。

十一月

“冬至”,谓之 “亚岁”。荆人虽不拜庆,而袜履之献舅姑,仪如北地。

冬月三一宜晴。谚云:“冬月三一晴,谷米一般平。”(三一,初一、十一、二十一也。)

十二月

“腊八日”,寺院以豆果杂米为糜,供而食,曰 “腊八粥”。是日,人家汲水贮盎,谓之 “腊水”;酿秫,曰 “腊酒”;盐脯,曰 “腊肉”,盖亦《周礼》之昔酒,《大易》之腊肉也。

二十四日为 “小年”,悉以竹枝扫户宇。夜具酒肴、果饵 “祀灶神”,以秫刍秣马。田父燎火畦塍间,曰 “照田蚕”。

“除夕”,更春帖,燃爆竹于庭,以松柏、冬青、麻茎插户楣。设酒食聚饮,曰 “团年”。子弟向家长拜庆,曰 “辞年”。家中所用器具均散挂纸钱,曰 “散岁”。达旦不寐,曰 “守岁”。饭兼数日之炊,曰 “宿岁饭”,又曰 “隔年陈”。(《风土记》:“腊祭后,以藏钩为戏,分二曹以角胜负。手各藏物探取之,如奇一人,则往来于两朋,谓之诫鸱。旧言起于钩弋也。”《酉阳杂俎》:“举人高映善意驱,段成式尝于荆州藏钩,每曹五十余人,十中其九,映言但意举止辞色,若察囚视盗也。”)(以上俱《施志》。)

来源:宋沮漳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