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抖音看实时路况,扫码查充电桩空位,现在出行办事真方便!”2025年以来,群众对江苏交通执法服务的感慨,道出了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的创新实践——以新媒体为纽带织密服务网,以改革攻坚为抓手打通民生堵点,让智慧服务与制度创新双向发力,为千万出行路注入“江苏动能”。
“打开抖音看实时路况,扫码查充电桩空位,现在出行办事真方便!”2025年以来,群众对江苏交通执法服务的感慨,道出了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的创新实践——以新媒体为纽带织密服务网,以改革攻坚为抓手打通民生堵点,让智慧服务与制度创新双向发力,为千万出行路注入“江苏动能”。
新媒体矩阵:让服务信息“跑”在需求前
江苏交通执法正以新媒体为笔,勾勒出一幅“服务超前、触达精准”的民生画卷。
实时路况“看得见”。节假日出行,最怕的就是“两眼一抹黑”——前方堵不堵?江苏交通执法深切关注民生之需,于2025年春节期间,用90余条实时路况短视频打响了“可视化导航”的第一枪,747.3万次播放量与单条3619次点赞,直观反映了群众对“看得见的路况”的强烈期待。到“五一”“端午”假期,更是将这种“看得见的路况服务”升级加码:江苏交通执法人员、江苏高速交警与江苏交控主持人联袂上阵,把抖音直播间对准了高速一线,通过无人机航拍、路面监控实时讲解高速通行情况,并现场连线各高速支队,不少司机晒出“全程无堵”的行程截图,直呼“太实用”。
政策解读“动起来”。在江苏高速服务区、收费站,565套二维码海报与472套宣传海报组成了“行走的服务站”。今年“五一”假期首日,自驾出游的李女士一家,在盐城大丰服务区稍作休息时,被张贴在显眼位置的二维码海报吸引。扫码后,她清晰看到沿途G15高速各服务区充电桩的实时使用情况、空闲数量,甚至还有每个充电桩的充电功率与预计充电时长。“有了这信息,心里有底多了,规划好行程,轻松就能给车补电。”李女士说。
围绕《聚焦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领域加强交通综合执法服务的若干举措》,江苏交通执法系统精心制作了动画短片、一图读懂,通过中储智运、运满满、货拉拉等货运平台定向推送政策解读,覆盖从业人员近600万。司机反馈:“以前看政策像看天书,现在一看就懂。”
改革攻坚:从“痛点破解”到“全链升级”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江苏交通执法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护企新政:精准施策“添动能”。“‘自诊整改’给了我们主动纠错的空间,‘邀约式执法’更是送来专家级指导!”常州某货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江苏交通执法部门“护企十二条”带来的实效。这套涵盖科技监测、自主整改、专业指导的组合拳,正以法治温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清障护航。
在监管机制设计上,江苏交通执法始终坚持“企业自主整改优先”。2025年5月,当布设在某物流园区的货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连续10次捕捉到超限数据异常时,执法人员没有直接上门检查,而是先电话预警:“贵公司所属车辆在G25高速某路段出现超限数据波动,请立即开展自查整改。”这种“先提醒后核查”的模式,让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转为主动排查问题——该企业很快发现,部分车辆在装载环节因称重设备未及时校准,导致货物实际重量超出核定载量。“现在有时间自己找问题,整改更从容。”该货运企业负责人说。
针对企业自查可能存在的疏漏,江苏交通执法创新推出“邀约式执法”机制。接到该企业的邀约申请后,执法人员联合货运行业专家组成服务团队上门,不影响企业生产,精准指导整改:在企业装载车间,专家指出“称重设备虽定期检修,但未考虑货物堆叠密度对实际重量的影响,需加装动态称重系统”,现场提供设备升级方案,并提醒“驾驶员在装载前要核对货物清单与车辆核定载量,建立‘装载—称重—确认’的闭环流程”;在企业停车场,执法人员结合规定,演示“车辆超限风险日常排查规范”,叮嘱负责人:“要将超限运输案例纳入驾驶员培训内容,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实操演练,从源头降低违规风险。”
这种“先预警自查、再邀约指导”的模式,让企业从“怕检查”变为“盼服务”。从“预警不直接执法”的机制设计到“应约带专家指导”的服务细节,从“企业自主整改优先”的理念到“安全与发展双赢”的目标,江苏交通执法正以制度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在法治护航下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司机之家:诚信服务“暖旅途”。长途货运司机的急难愁盼,同样是江苏交通执法改革攻坚的重点。在宁杭高速东庐山服务区南区,170平方米的“司机之家”已成为货车司机们口口相传的“暖心驿站”——这里划分的餐厅区提供煲仔饭、水饺等热食,休闲区配备空调、阅读角,卫生区设淋浴间、洗衣设备且免费开放,全方位解决司机休憩、洗漱、用餐难题。
“跑长途最愁的就是找地方歇脚,这里能洗澡吃饭,比在车里蜷一夜舒服多了!”安徽货车司机周师傅的感慨,道出了“司机之家”的价值。作为监管部门的宁杭支队,始终以“执法监督与服务并重”为理念,将“司机之家”建设纳入日常巡查重点,用透明诚信筑牢服务根基。秉持“城市的延伸、旅途的驿站”定位,“司机之家”全心投入服务,让奔波的司机感受到“家”的温度。
老旧船舶更新:政策+服务“促转型”。“补贴到账快,全程有人帮,咱这老船换得值!”泰州某航运公司负责人看着刚拆解完毕的老旧货船清单,赞不绝口。
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涉及审批、拆解、补贴等多个环节,江苏交通执法部门牵头拉起“协同网”——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海事局及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于2024年9月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将申请流程、资金拨付等细则一一明确。在盐城响水拆解现场,驻点的交通执法人员正对着材料核对船舶信息:“船主只需提交一次材料,补贴资金就能及时到账。”这种一次提交迅速办理的服务举措,让2024年全省855艘老旧船舶拆解工作顺利完成,总吨位达27.3万吨,2.676亿元补贴精准拨付到位。2025年,这项举措持续升级,截至6月已完成525艘船舶拆解,总吨位23.97万吨,为1805艘年度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为推动企业规范参与拆解,江苏交通执法部门推出“三送服务”:送政策进企业;送培训到一线,2025年3月组织全省信息系统集中培训;送帮扶解难题,重点指导江苏国盛、无锡兴隆等企业完善船舶拆解资质申报材料,让全省具备资质拆解企业增至15家。
为确保拆解工作规范高效,江苏建立“日统计、周提醒、月调度”机制:每日安排专人统计拆解进度,每周通报各地进展,每月由分管领导召开视频调度会,对滞后地区“点名督导”。2025年,这套监管机制再升级——通过老旧船舶报废更新信息系统,实现拆解档案线上存管、补贴资金全程追踪。“系统会自动预警‘超期未拆解’‘材料不完整’等问题,我们能第一时间介入解决。”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系统已累计监管拆解档案1200余份,确保每一艘报废船舶“拆得规范、补得精准”。
从“多头跑”到“协同办”,从“摸着干”到“有人带”,江苏以制度创新与服务温度,让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成为水运行业绿色转型的“助推器”。截至2025年6月,全省新能源动力运输船舶已达110艘,其中纯电池动力船舶5艘、LNG动力船舶105艘,“绿色船队”规模持续扩大,为全国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本。
路网保畅:科技+机制“双保险”。2025年“五一”假期,G15沈海高速南通段车流量达8万辆/日,较平日增长150%。上午10点,江苏省路网指挥中心大屏上,无人机实时传回车流画面:K1111雪岸枢纽出现3公里缓行,因一辆小轿车故障停在应急车道。指挥中心立即启动“一点一策”方案:“通知沿海公司,5分钟内清拖故障车;协调开放应急车道作为临时通行道;引导后方车辆从就近的如皋服务区分流。”15分钟后,拥堵路段恢复通行。这是江苏“科技+机制”保畅的常态。
2025年,江苏针对45处易堵路段实施“一天一策、一点一策”:节假日提前分析流量趋势,在易堵点部署无人机、高音喇叭引导;与气象部门联动,遇恶劣天气提前2小时发布绕行提示;联合高速交警、路段公司建立“1分钟响应、8分钟实施现场干预”联动机制。
假期江苏高速流量创新高却无长时间拥堵,南京市民陈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每个路段都有方案,一路顺畅!”2025年春节、“五一”期间,江苏共出动无人机887架次,相当于在空中架起“千里眼”,让拥堵处置从“盲人摸象”变为“精准施策”。
温情执法:志愿服务+应急守护“双向暖”
江苏交通执法用“温情”为刚性制度注入温度,让“有困难找‘交通蓝’”成为群众的默契。
志愿服务:红马甲的“暖心守护”。作为省局倾力打造的服务品牌,“高速雷锋”正成为江苏高速上的移动“暖心驿站”。2025年春运期间,连徐高速迎来返程高峰。凌晨4点,鲁苏省界收费站外,货车司机赵师傅的车因电瓶亏电抛锚。正焦急时,印有“高速雷锋”字样的执法车停下,队员小张跑过来:“搭电启动免费,您先到车里暖和下。”5分钟后车辆启动。“高速雷锋”的红色标识在路灯下格外醒目。
自该品牌创建以来,已累计直接服务群众超万人次,开展志愿活动200多次。“‘高速雷锋’品牌,让服务变成‘主动上前’。”连徐支队负责人说。目前全省已在10个支队推广该模式,将逐步实现“一键呼叫‘高速雷锋’”,让红马甲的温暖覆盖更多出行路。
普法宣传:屏幕内外的“法律温度”。“桥洞下堆柴火就像给自家旁装了个火药桶!”2025年4月,沿海支队的执法人员身着“志愿红”,走进大丰区光明村等沿线4个乡镇6个自然村,用当地方言讲解法律法规,并现场讲述危险场景,让村民直观感受桥下堆积物的危险性。方言执法打破了语言壁垒,让村民能轻松听懂法规条文,让法治宣传真正“入乡随俗”,让执法服务更有温度。盐锡支队的“以案说法”短视频也很接地气。以“货车司机王某超限被查”的真实案例,拍摄成短片,全程还原执法过程。“看短片就像看故事,不知不觉就懂了法。”司机们说。
应急响应:突发时刻的“可靠肩膀”。2025年5月6日,G2京沪高速一货车行驶过程中侧翻,其拉载的10余头黄牛尽数跑出,现场气氛紧张。接报后的京沪支队执法人员立即联合高速交警、养护等部门紧急处置,经过数小时奋战,事发路段交通秩序得以恢复。《京沪高速公路“牛出没”执法人员紧急处置》的新闻5月11日登上央视CCTV-2“第一时间”,引发强烈反响;该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刊发后,获得123.6万浏览量和8000余个点赞,网友评论“牛仔很忙,致敬交通人!”
持续发力:让便民红利“再升级”。从新媒体直播到温情执法,从“司机之家”到无人机保畅,江苏交通执法的改革创新从未停步。“群众的满意,永远是我们创新的方向;群众在交通执法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始终是我们攻坚的目标。”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交通执法将继续以改革为刃、以治理为基,让交通执法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更高效、更暖心,让群众在交通出行、运输往来、政务办理等全场景中感受更实在的便利与温度。” 苏交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