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立秋已过一月有余,但泉州的“秋老虎”依然势头强劲。持续闷热的天气让石狮市72岁的王大爷便秘愈发严重。为了“通便”,他没有去正规医院就诊,而是食用了家里部分腐烂的香蕉、桃子、芒果。结果便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引发细菌和霉菌感染,出现典型脓毒症休克症状。家人察觉
食用腐烂水果 七旬大爷休克
医生提醒:腐烂水果藏有细菌与霉菌, “宁弃勿食”
指导医生 石狮市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 邱圣源
泉州网9月16日讯(融媒体记者 邱丰 通讯员 廖敏珍 陆平)虽然立秋已过一月有余,但泉州的“秋老虎”依然势头强劲。持续闷热的天气让石狮市72岁的王大爷便秘愈发严重。为了“通便”,他没有去正规医院就诊,而是食用了家里部分腐烂的香蕉、桃子、芒果。结果便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引发细菌和霉菌感染,出现典型脓毒症休克症状。家人察觉后赶紧将王大爷送往医院。经过治疗,老人于10天后顺利转出ICU病房。
误信“腐果通便” 大爷全身感染
72岁的王大爷患有糖尿病,长期受便秘困扰。7月中旬的一天,他看到家里发黑的香蕉、几个渗着汁水的桃子和表皮长满黑斑的芒果,突然想起“烂水果通便”的民间说法,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吃了下去。三小时后,王大爷开始频繁跑厕所,他却误以为是“偏方见效”。
一天后,王大爷高热不退,家属将其送至石狮市总医院。初入普通病房,王大爷病情持续加重,反复高热,血压也难以维持正常水平,呼吸越发困难,很快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石狮市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姚思胜医生在病历中记录:“患者出现典型脓毒症休克症状,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医生对王大爷进行了全面检查,试图揪出导致如此凶险感染的“元凶”。然而最初的检查结果令人困惑,未能明确锁定感染源头,给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与家属沟通查明病因 精准施救患者出院
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和不明原因的感染,重症医学科医生邱圣源、姚思胜没有放弃,从患者发病前的日常饮食、生活细节入手,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终于得知王大爷发病前曾食用过腐烂水果。
明确了可能的病因,治疗团队调整策略,采取支持器官功能,对抗感染,清除炎症和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措施……
经过整整十天惊心动魄的抢救,在ICU团队不分昼夜的努力下,王大爷的病情终于出现了转机,成功脱离呼吸机,恢复稳定窦性心律、肾功能逐渐恢复,其他器官功能也稳步好转。8月1日,王大爷成功转出ICU,并于8月7日顺利出院。
细菌霉菌双重威胁 免疫力弱者更危险
王大爷是幸运的,在ICU团队的全力救治下闯过了鬼门关。但食品安全无小事,入口之物需谨慎,特别是腐烂变质的水果,其暗藏的风险足以引发一场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感染。
邱圣源指出,腐烂的水果是细菌和霉菌(真菌)的“乐园”。尤其是像王大爷这样有糖尿病基础的患者,本身免疫力就相对低下,更容易被病原体侵袭。腐烂水果是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繁殖的温床。这些细菌及其产生的内毒素一旦大量进入血液,就会引发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同时,水果腐烂过程中滋生的霉菌(如黄曲霉、青霉、可产生展青霉素的青霉等)能产生剧毒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具有强烈的肝肾毒性、神经毒性,甚至致癌性,对免疫系统也是沉重打击。它们耐高温,普通清洗和烹调难以完全去除。
值得注意的是,王大爷遭遇的很可能是细菌感染合并霉菌毒素的双重打击,这解释了为何病情如此迅猛凶险,早期难以明确感染源。
水果建议即买即食 霉变食物“宁弃勿食”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避免食用已腐烂的水果。水果上只要有部分腐烂,即便把腐烂的部位切掉,也无法确保安全,因为霉变食物中的毒素不仅存在于霉变部分,还可能通过食物组织扩散至看似完好的区域。因此仅凭肉眼观察去除霉变部分并不可取。”邱圣源提醒,今年夏天,该院接诊了不少食物中毒案例。前段时间有一位患者因为食用保存不当的冰西瓜,导致食物中毒住院,短期内吐了20多次,腹泻30余次。建议广大群众水果尽量当天买当天吃,避免食用霉变水果。不要因为省小钱而最终花了大钱。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极易受潮霉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医生提醒,食物表面出现霉斑、颜色异常变深或散发出刺鼻的异味,这些都是食物霉变的明显标志,应立即将其丢弃,切勿心存侥幸尝试食用。
霉变食物中,特别是谷物、坚果及干果类,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已知的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显著增加患肝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对于水果,主要是曲霉、毛霉、根霉等霉菌,其中根霉菌常见于腐烂的蔬菜水果表面,会形成黑色斑点。该霉菌分泌的果胶酶会加速食物软化腐烂。
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遵循“宁弃勿食”的原则,坚决拒食任何霉变食物,从源头上切断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来源: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