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嘎子谢孟伟"身着警服直播带货的事件引发全网热议。这位曾经的童星,如今却因一己私利,将人民警察的庄严形象踩在脚下,令人愤慨!当法律底线被娱乐至死的心态践踏,我们不禁要问:流量至上的时代,还有什么是不能被消费的?
警服,代表着国家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岂能沦为带货道具?
近日,"嘎子谢孟伟"身着警服直播带货的事件引发全网热议。这位曾经的童星,如今却因一己私利,将人民警察的庄严形象踩在脚下,令人愤慨!当法律底线被娱乐至死的心态践踏,我们不禁要问:流量至上的时代,还有什么是不能被消费的?
9月10日,谢孟伟在云南某地直播时,公然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虽未佩戴警号与胸徽,却戴有警察肩章和臂章。镜头前,他一边与粉丝互动,一边推销充电宝与随身WiFi二合一产品。这一幕被辽宁李先生发现并立即向云南警方报警。李先生的举动,代表了公众对维护警服尊严的坚定立场。
《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影视制作单位和文艺团体因拍摄需要使用警服,应当报省级公安机关批准,非拍摄、演出时不得使用。谢孟伟的行为明显触犯了这一规定。
面对舆论压力,他于9月13日发布道歉声明,称服装是剧组拍摄专用戏服,“不应该穿着此类服装分享相关视频和直播”。然而,这种事后的道歉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平息公众的愤怒。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公安局已介入调查此事。警服不是普通服装,它承载着人民警察的荣誉与责任,是国家执法权威的象征。将警服作为吸引眼球的工具,不仅是对法律的无视,更是对全体人民警察的侮辱。这种行为若不被严惩,将会助长更多人效仿,最终导致社会对执法权威的普遍轻视。
流量经济时代,一些网红为博眼球不惜突破法律底线,谢孟伟事件绝非孤例。
我们必须警惕这种将一切商品化的倾向,特别是那些代表着国家权威与尊严的符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触犯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后果。期待云南警方能够公正处理此案,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也为类似行为敲响警钟。
警服神圣不可侵犯,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每个公民应当恪守的底线。
来源:唐岛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