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反移民大游行!当世界多地都只愿保自己人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08:31 1

摘要:2025年9月13日,伦敦市中心爆发了一场震惊欧洲的反移民大游行。这场名为“团结王国”的集会由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组织,吸引了超过10万名参与者,成为英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右翼示威活动之一。

英国面临严峻的移民压力,排外原因和影响纷繁复杂。

文丨ABB 编丨Amber

2025年9月13日,伦敦市中心爆发了一场震惊欧洲的反移民大游行。这场名为“团结王国”的集会由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组织,吸引了超过10万名参与者,成为英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右翼示威活动之一。

游行者挥舞着英国国旗和英格兰圣乔治十字旗,高呼“驱逐非法移民”“英国属于英国人”等口号,部分激进分子甚至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导致26名警察受伤,25人被捕。

同日,还有5000人左右、主张“反对种族主义”的游行人群在伦敦另一条路线上进行活动。两拨抗议团体一度发生冲突。

图源:英国天空新闻网

这场游行的爆发并非偶然。近年来,英国面临严峻的移民压力。截至2025年7月,通过英吉利海峡偷渡抵达英国的非法移民人数已达3.0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工党政府计划在2029年前彻底结束使用酒店安置难民,但这一政策引发了民众对公共资源挤占的担忧。

此外,“五眼联盟”近期召开的部长级会议聚焦非法移民问题,试图通过加强边境管控和情报共享应对挑战,但这一举措并未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

英国不是个例,

澳、加、日也掀排外浪潮

1. 澳大利亚:新纳粹团体出现


2025年8月底,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等多个城市爆发反移民游行示威活动。抗议者们高举“停止入侵行为”的标语,新纳粹组织成员公然打出“白澳万岁”的种族主义旗号,要求政府终止大规模移民政策。

图片来源:News.com.au

澳大利亚政府对此次游行持明确谴责态度。总理阿尔巴尼斯强调,移民对国家贡献巨大,“不可能被这群搞仇恨的少数人绑架”。然而,极右翼政党“一国党”等势力的崛起,以及部分政客将移民问题与住房短缺、就业竞争等民生议题捆绑,使得排外情绪在澳大利亚社会持续发酵。

2. 加拿大:住房危机下的移民政策收紧

如今,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的房价中位数远超家庭收入水平。面对住房危机,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大幅削减了国际学生、外籍临时劳工和永久居民的配额,并计划修改庇护制度,提高难民申请的不予受理比例。

这一政策调整引发了广泛争议。批评者指出,移民为加拿大经济注入了活力,尤其是在护理、建筑等劳动力短缺行业。然而,住房短缺、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等问题,使得部分民众将不满转嫁到移民群体身上。

3. 日本:右翼政党崛起与排外暴力事件

2025年7月,日本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一举斩获14席,其“日本人优先”的口号获得了部分民众支持。该党主张严格限制外国人入境,取消外国人享有的部分福利,并设立“外国人监管机构”加强管理。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的排外情绪持续升温。2025年7月31日,东京千代田区发生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袭击事件,两名中国男子被四名蒙面男子用铁管突袭,头部受重伤。日本媒体甚至出现将医院人满为患、巴士拥挤等社会问题归咎于外国人的荒谬言论。

排外背后的四大推手

1. 经济下行与资源争夺

目前,各国正处于经济下行期,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民众都面临住房短缺、物价上涨、裁员减薪等问题。移民被部分民众视为公共资源的争夺者,尤其是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例如,英国的低薪行业长期依赖移民劳工,而加拿大的住房危机被归咎于移民涌入加剧了供需矛盾 。

2. 政治操弄与民意煽动

右翼政党和政客往往将移民问题作为煽动民意的工具。他们通过夸大移民对国家安全、文化认同的威胁,迎合部分选民的焦虑情绪,从而为自己扩大了议员席位和政治话语权。例如,日本“参政党”利用民众对经济低迷的不满,将移民描绘为社会问题的根源。澳大利亚“一国党”也通过反移民口号吸引对现状不满的选民。

3. 文化冲突与身份焦虑

许多国家确实存在根深蒂固的单一民族认同观念,移民的涌入被视为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日本长期秉持“单一民族神话”,对外国人融入的接纳度相对较低。欧洲国家则面临穆斯林移民与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冲突。

而在近期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等地支持巴勒斯坦的大规模集会上,部分参与者(移民)焚烧了澳大利亚国旗。这一游行主要由巴勒斯坦移民及其支持者发起,旨在抗议澳大利亚政府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这一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主流社会对移民的排斥情绪。

4. 社交媒体平台推波助澜,成为了排外言论传播的温床

比如,马斯克此前曾多次声援罗宾逊等极右翼人士,其社交平台X(原推特)也成为极右翼言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就在13号的英国反移民游行上,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还通过视频连线“意外现身”,呼吁英国“更换政府”并“解散议会”,这一利用媒体和个人影响力粗暴干涉英国内政的举动,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留学生被污名化

英国排斥移民的政策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国际教育和赴英留学的学生。

从本月起,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通过短信和电子邮件,向签证即将到期的国际学生及其家属发出正式提醒,明确要求签证到期后必须合法离境,否则将面临强制遣返。目前已有约1万人收到警告,未来预计覆盖13万名国际学生及家属。

内政部的通知措辞强硬,核心信息包括:

1. 若庇护申请“缺乏依据”,将被快速且坚决拒绝;

2. 无合法居留权者必须离境,否则将强制遣返;

3. 逾期滞留还可能面临最长10年的英国入境禁令,并影响未来申请其他国家签证(如美国、加拿大)的资格。

内政部强硬态度的背后,是移民数字带来的舆论压力:2021-2024年间,英国接收的长期移民总数达410.5万,其中留学生及其家属占比高达30%-35%(约120万-14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英国独有的移民统计方法,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把在该国居住时间超过12个月的留学生、工作签证持有者、家庭团聚者、难民等,计入长期移民人数之中。这与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拿到身份的移民”,显然不同。

虽然英国大学和学院工会(UCU)秘书长乔·格雷迪批评此举是“对国际学生的妖魔化”,认为政府借少数案例迎合反移民情绪,忽视了留学生对英国教育经济的贡献(2023/24学年,国际学生为英国高校带来121亿英镑收入)。

但政府立场坚决。

给留学生的建议

鉴于当下英国的情况,建议在英留学的学生们一定要严格遵守签证期限,到期前及时续签或离境,避免逾期。且慎用庇护申请,该制度仅适用于真正面临危险的人群,切勿将其作为“滞留手段”。若计划留英工作,需提前关注PSW签证新规,并在签证有效期内完成申请。

此外,在英国以及其他国家举行游行集会期间,留学生应当保持警惕,出行前查看警方发布的安全提示,避免前往反移民游行的聚集区域。尽量选择人多、光线明亮的路线。如遇游行队伍,应立即远离,切勿围观或参与冲突。如遇歧视、骚扰或暴力行为,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报警,并向学校和中国使领馆寻求帮助。

同时,有机会的话,可以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多元文化活动,多与本地学生的交流与理解,减少文化误解和偏见。

结语

当世界多地陷入“只保自己人”的漩涡,反移民浪潮的背后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矛盾的交织。对于正在或即将赴海外求学的学子及其家庭而言,当下确实是一个需要更多关注和准备的时期,对于留学生而言,这意味着留学不再仅仅是学业挑战,更包含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考验。

留学之路从来不易,而在变化的环境中,它更需要智慧、韧性和审慎。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顺利跨越挑战,收获属于自己的全球成长体验。

来源:外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