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百态:中国式与日本式婚姻的深度剖析

摘要:王慧玲所著的《基层女性》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社会上激起层层涟漪,尤其是书中对部分中国男性存在问题的指出,引发了诸多思考。书中提到,存在这样一部分男性,有着 “巨婴” 般的表现,他们缺乏应有的养家糊口能力以及在家庭中该承担的担当。

王慧玲所著的《基层女性》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社会上激起层层涟漪,尤其是书中对部分中国男性存在问题的指出,引发了诸多思考。书中提到,存在这样一部分男性,有着 “巨婴” 般的表现,他们缺乏应有的养家糊口能力以及在家庭中该承担的担当。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男性在步入婚姻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新家庭的顶梁柱,依旧像单身时那般,过度依赖父母或是将生活的重担都甩给妻子。比如在面对家庭的经济支出时,他们没有主动去努力拓展收入渠道,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在处理家务、照顾孩子等事务上,也习惯性地袖手旁观,觉得这些都是女性的责任。

虽说这种把部分男性形容为 “巨婴” 的观点听起来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反映出了当下部分现实状况。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仍较为深远,在过去的封建时期,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长期存在,男性更多地负责在外劳作获取经济来源,女性则操持家中事务。然而到了现代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性已经走出家门,在职场上发光发热,可仍有不少男性的思想似乎还停滞在过去,“男人至死都是少年” 这句话在某些情境下竟演变成了 “男人至死都是巨婴”,整体素质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至于在经济压力和家庭责任面前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也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女性在面对婚姻时多了几分担忧与顾虑。

在传统观念的深深烙印下,中国式婚姻里女性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从传统的角色定位来看,女性被默认为要承担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重任。

生育对于女性而言,绝不仅仅是简单地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它更是对女性身体和职业生涯的巨大挑战。怀孕过程中,女性要经历各种身体不适,像孕吐、身体浮肿、行动不便等,分娩时更是要面临生死考验,产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恢复身体,同时还要全身心地照顾新生儿。而家务劳动的繁重也常常被忽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家人的起居等日复一日的琐碎事务,消耗着她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这些付出却常常被视作理所当然。

并且,在现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她们渴望在事业上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传统观念与现实需求的冲突使得她们陷入两难境地。很多女性为了家庭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发展机会,中断职业生涯回归家庭,但收获与付出却不成正比,不仅面临着职业中断带来的经济不独立风险,身体也在生育和家务的双重损耗下疲惫不堪。例如,有些女性在生育后想要重新回归职场,却发现因为与职场脱节太久,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便找到了,也可能因为要兼顾家庭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影响晋升空间,种种情况导致女性对婚姻产生了担忧,开始重新审视婚姻对于自己的意义。

中国式婚姻陷入如今这般困境,其根源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不容忽视。传统观念中对男女在婚姻里的角色定位已然不能完全适配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过去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固有模式,在现代社会里,女性不再满足于仅仅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她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渴望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自我价值;而男性也不再愿意独自承担家庭的全部经济负担,希望妻子能够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共同为家庭的发展努力。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与传统观念之间产生了激烈碰撞,使得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期望和责任划分出现了分歧。

其次,社会压力也是导致婚姻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来自家庭方面,父母的催婚现象普遍存在,年轻人常常在还未做好充分准备时,就被推着进入婚姻,而婚后一旦出现问题,又面临着来自家庭的 “劝和不劝离” 等压力,难以轻易做出改变。同时,周围人的眼光、社会舆论对于婚姻的各种评判标准,也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使得他们在选择婚姻以及面对婚姻问题时更加谨慎,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此外,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激烈的职场竞争,让人们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工作和事业上,对婚姻的投入和经营相对减少,夫妻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矛盾也就容易滋生。

再者,男女在婚姻中角色定位的变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在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更加独立,不再像过去那般完全依附于男性,对于婚姻中的平等、尊重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男性可能还未完全适应这种角色变化,依旧秉持着一些传统的想法,这就容易导致双方在相处过程中出现摩擦和矛盾,使得婚姻之路愈发艰难。

在日本,传统的主流婚姻模式呈现出 “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相夫教子” 的特点。从历史文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来看,这种模式的形成有着特定背景。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的日本社会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庭结构,家务劳动总量有所增加;同时,政府对公共服务投资较少,家政服务价格昂贵,这促使很多女性放弃职业,选择成为专职主妇。而且,那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也为女性选择专职主妇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再者,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这一模式起到了极大的加固作用。比如其养老保险制度是夫妇连带养老保险,家庭主妇不用交养老保险,丈夫退休之后她也可以领取夫妇年金,丈夫去世后还能继承丈夫的养老金。企业制度中也存在明文规定的家庭主妇津贴,即如果家庭中存在专职家庭主妇,企业会给家庭一定的主妇津贴。

在这样的模式下,男性负责在外工作赚取收入,由于日本企业比较传统,员工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基本可以干一辈子,所以男性往往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而女性则主要承担起操持家务、抚养教育孩子等事务。女性精心抚养教育孩子,从孩子出生时的磨人阶段,到慢慢长大,只要用心培育,到初中后孩子基本能自主学习、结交朋友等。这种模式下,男性的稳定收入就为女性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让家庭能够维持运转,从整体上构成了日本式婚姻的基本模式与保障特点。

日本 NHK 的纪录片《女性贫困》深刻地揭示了隐藏在这种看似有保障的婚姻模式下,日本女性所面临的诸多无奈状况。很多日本女性一旦失去男性,比如离异或丧偶后,生活就会立刻陷入困境。就像纪录片中所呈现的,有的女性在离婚后,带着孩子却身无分文,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便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像做客服、文员之类的,工资也非常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一人兼好几份职,沦为廉价劳动力,即便如此努力,生活依旧十分艰难。

并且,在日本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同样一份工作,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 70% 左右。刚进入社会时,男女工资差距或许并不大,可结婚后,许多女性选择做家庭主妇,只能偶尔做些零工,而男性则随着工作积累财富。但当家庭出现变故,靠女性微薄的收入去供养整个家庭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即便一些高学历女性,一旦遇人不淑、经历离婚等情况,也会马上掉进贫困的漩涡之中。还有些单亲妈妈,为了孩子的抚养,拼命打工却因超过领取全额补助金的标准,每个月只能拿到少量补助金,结果越努力工作,生活反而比之前更辛苦,甚至有部分女性在走投无路之下,被迫加入卖春大军,深陷劳而不得、徒劳无益的困境之中。

在日本社会,女性选择结婚并非完全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更多的是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之举。日本是一个相对传统的社会,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依旧较强,社会普遍认为妻子和母亲要承担家务、照顾小孩以及帮助照顾年迈长辈等重任,这种文化氛围使得女性在家庭角色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尽管现代日本女性工作的比例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但文化规范却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女性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家庭责任的阻碍,很难做到家庭与事业的平衡。而日本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对工作和职业发展关注度很高,对于女性来说,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面临诸多困难,相比之下,寻找一个能在经济上给予保障的伴侣似乎成了一种 “稳妥” 的选择。

同时,来自外界的压力也不容小觑,地方政府为了提高生育率等,迫切想要鼓励婚姻,会发起促使情侣结合的活动,整个社会大环境营造出一种女性应当结婚的氛围。所以,很多日本女性即便知道婚后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也无奈地选择走进婚姻。不过,当男性退休后,许多日本女性会选择离婚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以此来摆脱长期以来在婚姻中承受的压力,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生活。

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当下,诸多女性对婚姻表现出抗拒的态度,而这背后实则蕴含着多方面理性的考量。

一方面,部分男性存在的种种问题让女性对婚姻心生担忧。就如前文所述,一些男性犹如 “巨婴”,缺乏应有的养家糊口能力以及担当意识,在家庭生活中无法承担起应尽的责任。面对这样的伴侣,女性不仅要在职场上拼搏,还得独自扛起操持家务、养育子女等重担,这无疑会让她们的生活压力倍增,幸福感大打折扣。例如,在很多家庭里,女性既要忙工作,回到家还要面对一堆家务琐事,而丈夫却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对家务事不闻不问,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无关。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女性自然会对婚姻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现代中国女性对自身独立生活以及职业发展有着强烈的追求。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并掌握了专业技能,她们在职场中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能够实现经济独立,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个人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依赖婚姻来获取经济支持,而是更倾向于保持经济自主,独立做出决策。同时,她们渴望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婚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成为限制个人发展和自由的因素,比如生育可能导致职业中断,家务劳动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所以,综合考虑自身价值的实现、生活质量的保障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女性对婚姻持有谨慎态度,甚至选择抗拒婚姻,这无疑是一种基于理性思考后的选择。

在日本,尽管婚姻中存在着诸多对女性不利的因素,但众多女性依然无奈地选择走进婚姻,这背后同样有着理性权衡的缘由。

从社会压力层面来看,日本社会相对传统,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依旧较强,整个社会普遍认为妻子和母亲需要承担家务、照顾小孩以及帮助照顾年迈长辈等重任,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女性在家庭角色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即便现代日本女性工作的比例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文化规范却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女性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家庭责任的阻碍,很难做到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并且,日本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对工作和职业发展关注度很高,对于女性来说,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面临诸多困难,相比之下,寻找一个能在经济上给予保障的伴侣似乎成了一种 “稳妥” 的选择。

再者,来自外界的压力也不容小觑。地方政府为了提高生育率等,迫切想要鼓励婚姻,会发起促使情侣结合的活动,整个社会大环境营造出一种女性应当结婚的氛围,让女性仿佛置身于一种无形的压力网之中。

虽然日本式婚姻里,女性当家庭主妇,男性工作养家,表面上看男性的稳定收入能为女性提供物质保障,但这种保障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无奈。比如女性一旦经历离异或丧偶等情况,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便找到工作收入也十分微薄,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很多单亲妈妈为了孩子的抚养,即便拼命努力也可能陷入越努力越艰难的困境。而且男女不平等问题在日本也较为突出,同样一份工作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 70% 左右。所以,日本女性明知婚后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可在社会压力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可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少,无奈只能在既定的社会框架内选择走进婚姻,这其实也是她们权衡利弊之后的一种理性选择。

在婚姻的舞台上,女性的物质与精神独立犹如两根坚实的支柱,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撑起了女性掌握婚姻主动权的一片天空。

物质层面的独立,意味着女性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能够自给自足,不必在经济上完全依赖男性。当女性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赚取收入,去购买心仪的物品、满足生活所需时,便无需在花钱这件事上畏手畏脚,看他人的脸色行事。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婚后放弃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成为了全职太太。刚开始,或许家庭经济状况尚可,依靠丈夫的收入能维持生活。但时间一长,当她们需要为自己或家庭添置一些稍贵的物品,向丈夫伸手要钱时,往往会面临诸多不情愿的回应,甚至可能引发夫妻间的矛盾与争吵。而且一旦婚姻出现变故,比如丈夫离世、离异等情况,缺乏经济独立能力的女性很可能瞬间陷入生活的困境,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而精神独立同样至关重要,它体现为女性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和价值观,不轻易被他人左右。一个精神独立的女性,清楚自己的底线和追求,在婚姻中能够保持自我。倘若精神不独立,即便物质条件充裕,女性在婚姻里也可能受尽委屈。就像生活中有的女性,面对丈夫的数落、不尊重甚至是家庭暴力,却因为觉得自己无处可去、离开后无法生活等理由,选择默默忍受,不敢反抗,也不敢离开这段糟糕的关系。她们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失去了主宰自己人生的勇气和能力,在婚姻里逐渐迷失自我,陷入痛苦的泥沼。

所以,只有当女性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实现独立时,才能真正拥有婚姻的选择权,在面对婚姻中的各种问题和抉择时,有底气、有能力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那么,女性该如何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独立,进而更好地掌握婚姻主动权呢?

在物质独立方面,首先,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是关键。无论是进入职场从事常规的工作,还是选择自主创业,通过自身的劳动来获取报酬,都能让女性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比如,有的女性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相应的薪资和晋升机会;也有一些女性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特长,开展电商、自媒体等创业项目,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同时,学会理财也是实现物质独立的重要一环。在婚前或者婚后,女性都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收支,进行储蓄、投资等理财行为,让钱生钱,增加自己的财富积累。比如,可以学习股票、基金等投资知识,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为自己的经济生活增添一份保障。

而在精神独立上,女性要注重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认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参与讲座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见解,不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例如,很多女性通过阅读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而塑造出独立的思想人格。此外,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助于精神独立。当女性投身于自己热爱的绘画、音乐、运动等活动中时,能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自我价值和乐趣所在,不再将全部的情感和精力都寄托在婚姻与伴侣身上。而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也不容忽视。在与朋友的交流和相处中,女性可以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悟,互相支持鼓励,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信。

总之,女性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不断在物质和精神上强大自己,便能在婚姻中占据主动地位,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去面对婚姻生活中的种种情况,书写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在当今社会,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独立个体共同面对生活的开始。然而,当男女双方缺乏独立能力时就贸然踏入婚姻,往往会面临诸多风险,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驾驶着一艘没有坚固船身的小船,随时可能被风浪打翻。

从物质层面来看,缺乏独立意味着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或对自身财务缺乏合理规划。比如,有些年轻人在婚前没有工作经历,也未积攒下一定的积蓄,婚后又难以迅速适应职场生活获取收入,整个家庭便只能依赖父母的资助或者一方微薄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日常的柴米油盐、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开支都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像家庭成员生病、失业等,家庭经济很容易陷入困境,进而引发夫妻间的焦虑、争吵,甚至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

精神上缺乏独立同样不容小觑。倘若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在婚姻中就容易过度依赖对方,失去自我。例如,一方总是听从另一方的安排,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社交圈子,久而久之,内心的需求被长期压抑,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爆发激烈的矛盾。而且在面对婚姻中的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一味地抱怨、指责或者逃避,无法给予对方有效的情感支持和理解,使得夫妻间的感情逐渐被消磨殆尽。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未知的风险潜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如经济形势的变化、职场竞争的加剧、突发的公共事件等。两个不够独立的人结合在一起,在面对这些风险时,很难做到相互扶持、共同应对,家庭的稳定性也就难以保障,最终很难收获幸福美满的婚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晚婚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它也确实有着诸多优势与重要意义。

经历过社会的历练后选择晚婚,人们往往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年轻时,我们可能懵懂无知,对爱情和婚姻抱有过于理想化的期待,容易被一时的激情冲昏头脑,做出冲动的决定。而随着年龄增长,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年,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伴侣、什么样的生活。比如,那些在事业上拼搏多年的人,通过与不同人合作、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学会了包容、理解和妥协,在面对婚姻中的分歧时,更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平和、理性的方式去沟通解决,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和矛盾,让婚姻生活更加和谐稳定。

晚婚的人在对事物的判断上也更加准确。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了解身边的异性,不再像年轻时那般仅凭外表、短暂的相处就轻易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通过长时间的接触、相处,能更全面地看清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家庭观念等重要方面,从而筛选出真正契合自己的那个人,大大降低了因选错伴侣而导致婚姻失败的风险。而且,在处理婚姻相关的各种事务上,如购房、生育、赡养老人等,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成熟的思维,能够做出更为周全、长远的规划,为家庭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晚婚还意味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晚婚之前的岁月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提升自己,实现经济独立,积累一定的财富。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在步入婚姻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开销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就能更加从容应对,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让婚姻变得不堪重负。例如,夫妻双方在晚婚时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在面对养育子女、照顾老人等经济需求时,就可以合理分担,减轻彼此的负担,使家庭生活维持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

总之,晚婚在应对婚姻中复杂的问题时更具优势,虽然它可能不是适合每个人的选择,但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充分准备、成熟思考来迎接婚姻生活的人来说,晚婚或许能带来更多幸福的可能,让人们以更好的状态去经营婚姻、享受婚姻带来的美好。

无论是中国式婚姻中男女所面临的困境,还是日本式婚姻里女性的无奈与挣扎,其根源深究起来,都与贫穷这一社会层面的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贫穷首先影响着社会结构,在中国式婚姻的情境下,阶层固化现象愈发凸显,男性面临着资本的全面围剿,翻身难度极大。这使得部分男性在经济压力下,难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出现了书中所形容的 “巨婴” 现象,缺乏应有的担当,进而影响到婚姻关系的和谐。而女性由于传统观念与现代发展的冲突,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又面临生育、家务以及职业中断等诸多问题,本质上也是因为家庭经济基础不够雄厚,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去平衡各方面的需求。

在日本式婚姻里,尽管表面上是传统的 “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相夫教子” 模式,男性的稳定工作能为家庭提供一定物质保障,但这种保障其实是相对脆弱的。一旦家庭遭遇变故,如男性离世或离异等情况,女性长期与社会脱节,很难再找到合适工作获取足够收入,就会瞬间陷入贫困。这背后反映出的正是日本社会整体结构中,女性在经济上对男性的过度依赖,而这种依赖的根源还是在于社会资源分配受贫穷因素影响,未能给予女性足够独立的经济基础。

再者,贫穷还左右着资源分配。无论是教育资源、就业机会还是社会保障等方面,在贫穷的影响下都无法做到均衡分配。比如在中国,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限制了人们提升自身素质、获取更好发展机会的可能,从而影响到婚姻中的经济能力和家庭发展;在日本,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同样一份工作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 70% 左右,这使得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劣势地位,即便努力工作也难以积累足够财富应对突发情况。

总之,贫穷就像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推手,通过对社会结构、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作用,将其影响映射到婚姻当中,导致了各种婚姻问题的出现,成为诸多婚姻困境的根源所在。

社会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婚姻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

过去,传统的婚姻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如中国式婚姻里男主外女主内的固有模式,以及日本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严格限定等。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女性在经济、思想等方面越发独立,不再满足于传统婚姻模式下的角色定位,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婚姻中的平等与尊重。

当下,我们正面临着各种新的社会现象,比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情感需求,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社交圈和认知视野,这些都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和价值。面对婚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不能再秉持陈旧的观念去对待,而是要正确认识到婚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共同成长基础上的一种关系。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明白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奉献爱心、携手面对生活的旅程。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要相互信任、尊重,遇到问题时积极沟通交流,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像稻盛和夫所说的那样,学会包容与坚持,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欣赏彼此的优点,接纳缺点,同时坚守自己的原则。

整个社会也应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婚姻教育,为年轻人提供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平等意识以及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要发挥榜样作用,展现出健康和谐的夫妻相处模式;媒体等社会力量也应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婚姻氛围,引导人们摒弃错误观念,让婚姻真正成为幸福生活的港湾,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婚姻环境。

来源:一遍真命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