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双方围绕和谈展开激烈博弈的复杂背景下,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宣布将于2025年9月12日到16日举行代号为“西方-2025”的联合战略演习。此次演习绝非一次普通的年度例行军事训练,其演练内容、时机选择及双方高层的表态,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战略与政
作者:崔岩(沃德研究院研究员)
在当前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双方围绕和谈展开激烈博弈的复杂背景下,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宣布将于2025年9月12日到16日举行代号为“西方-2025”的联合战略演习。此次演习绝非一次普通的年度例行军事训练,其演练内容、时机选择及双方高层的表态,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战略与政治信号,是向西方国家、乌克兰以及国内民众进行的一次多层次、高强度信号释放。让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这些重要情况:
一、核心威慑:演练“榛树”系统,凸显核阴影下的战略平衡
演习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威慑力的环节,无疑是宣布将演练“榛树”中程导弹系统的作战使用流程。这一安排传递出多重信号:
一是展示非对称优势与战略反制能力。“榛树”系统是俄罗斯最新型的中程导弹系统,其首次实战试射即用于打击乌克兰纵深的关键国防企业,明确回应了西方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的决定。在“西方-2025”演习中正式演练其流程,意在向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展示俄白联盟具备穿透对方防空体系、精准打击高价值后方目标的可靠能力。这是在常规战场之外,重申俄方在远程精确打击领域的非对称优势,以此抵消乌克兰获得F-16战机及更多远程弹药后可能带来的战场变化。
二是模糊战术与战略边界,进行核威慑。白俄罗斯国防部长赫列宁明确将“榛树”系统称为“战略威慑的关键要素”,并强调将演练“战术核武器使用流程”。尽管俄白双方始终声称其行动是对北约威胁的回应,且演习具有“防御性质”,但公开将核武器使用流程纳入演习科目,极大地加剧了地区的紧张氛围。这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再次挥舞核大棒,警告西方不要过度升级局势,试图以此划定“红线”,阻吓西方对乌克兰更深入的军事支持。它将“战术核武器”可能被使用的想象空间具体化,是一种极其强硬的心理威慑和政治施压。
三是深化俄白军事一体化与战略协同。演习由两国军人共同操作“榛树”系统,且俄总统普京已表示向白俄罗斯供应该系统“问题很可能在今年解决”,部署阵地也已选定。这表明“榛树”系统未来很可能前沿部署于白俄罗斯境内。这不仅极大扩展了俄罗斯对西欧目标的战略威慑覆盖范围,也标志着白俄罗斯在军事上更深地融入俄罗斯的战略体系,两国联盟国家的军事一体化达到新高度。演习本身就是对这一进程的推进和展示。
二、防御示警:回应北约东翼军事化,宣示共同防御决心
尽管演练内容极具进攻性色彩,但俄白双方在定位演习性质时,始终坚持“防御”基调。这本身也是一种信号传递:
一是塑造“被迫反应”的叙事。白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局局长、国防部长助理瓦列里·列文科反复强调,演习是应对北约在其西部和北部边界“军事化和军事活动”的直接反应。他详细列举了北约同期在波兰、立陶宛、德国等地增加的演习次数、规模和前沿部署(如“钢铁捍卫者”演习、德军装备运抵立陶宛、立陶宛加强边境防空等),旨在将“西方-2025”塑造为一种防御性、反制性的行动,占据“道义”制高点,将加剧地区紧张的责任归咎于北约。
二是演练“抵御侵略”剧本。根据公布的想定,演习课目包括抗击空袭、实施防御战斗、击溃侵入之敌、恢复领土完整等。这清晰地向北约和周边国家,特别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宣示俄白联盟已做好应对来自西部方向“可能侵略”的全面准备。这是在警告这些国家,任何针对白俄罗斯或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军事冒险都将遭遇联合、坚决的抵抗。
三是展示联盟实力与团结。演习是俄白地区部队集群例行战备的高潮。通过展示两国军队高效的联合作战能力、指挥协同和资源共享,向外界表明联盟国家的稳固和强大。在当前俄罗斯面临国际孤立和制裁的背景下,巩固并展示与白俄罗斯的盟友关系,对内对外都至关重要,旨在提振士气,威慑对手。
三、透明化公关:主动邀请观摩,争夺舆论与外交主动权
在演习开始前,白俄罗斯高调宣布邀请所有欧安组织成员国及北约国家武官观摩演习,这一举措别有深意:
一是反制西方“信息战”。白方指责西方媒体发布“相互矛盾、具有挑衅性且不符合事实的报道”。主动邀请观察,意在用“透明”姿态剥夺西方炒作“俄白秘密准备侵略”的口实,打乱西方的舆论攻势节奏,试图塑造自身“开放”、“负责任”的形象。
二是分化欧洲阵营。广泛邀请欧洲国家(包括多个北约成员国),是一种外交上的分化策略。它向欧洲国家传递信息:俄白愿意保持沟通和透明,紧张局势的根源在于北约的激进政策,而非俄白。希望借此在欧洲内部制造关于对俄政策的分歧。
三是为后续行动铺垫。这种“透明”也可能是一种战术欺骗或战略铺垫。公开展示的内容可能经过精心设计,隐藏真实意图,同时为未来可能采取的、未在观摩范围内的行动预留空间。它既是一种公关,也可能是一种烟幕。
四、规模控制:保持战略克制,避免过度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白方宣布缩减演习规模,将主要兵力从西部边境后撤。这同样是一个重要信号:
一是降低误判风险。在高度紧张的背景下,考虑为俄乌和谈制造和谐氛围,大规模部队在边境集结极易引发北约的过度反应和误判,甚至可能导致意外冲突。主动缩减规模和后撤,是一种风险管控措施,表明俄白虽展示决心和能力,但无意主动挑起直接军事冲突,希望将局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是聚焦质量而非数量。演习的重点显然放在了演练高技术兵器(如“榛树”系统)的使用和协同上,而非展示人海战术。这反映了现代战争的特点,也表明俄白希望通过展示“杀手锏”武器的效能来达成战略目标,而非依靠单纯的兵力规模炫耀。
来源:沃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