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中提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掀起了波澜,意味着真正的无人驾驶时代正
2025年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中提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掀起了波澜,意味着真正的无人驾驶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L3级无人驾驶,到底是什么?
自动驾驶分级一般分为L0 - L5六个级别。L0级代表无自动化,完全由人类驾驶员操控车辆;L1级为驾驶辅助,车辆可以实现如定速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等单一功能的辅助;L2级是部分自动化,车辆能够同时对横向和纵向进行控制,比如常见的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组合,但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注意力并随时接管车辆;而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则是一个重大跨越,在特定的环境下,车辆可以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驾驶员无需持续监控驾驶环境,但需要在系统请求接管时及时响应 。至于L4级高度自动驾驶和L5级完全自动驾驶,分别可以在更多场景甚至所有场景下自动驾驶,不过目前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距离。此次八部门方案中提及的L3级,正处于自动驾驶从辅助向高度自动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L3级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其实,L3级自动驾驶并非突然出现,在此之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探索和试点。2025年4月1日,北京正式实施《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允许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合法上路的城市,在特定条件下(如高速路、低于90km/h),驾驶员可以完全脱手,系统将承担事故主责,武汉也同步跟进并明确事故责任划分。政策红利下,广州对L3车型直接奖励1000万元/款,上海、深圳等7城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覆盖乘用车、货车等全场景。据高工智能汽车预测,2025年L3渗透率将突破15%,2027年达50%,成为主流选择。
在车企层面,国际巨头奔驰Drive Pilot处于领先位置,奔驰S级全系标配L3系统,搭载28个传感器 + 激光雷达,可在德国1.3万公里高速实现95km/h自动驾驶,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实测数据显示,系统每8.5万公里仅需一次人工接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中国车企也不甘落后,华为乾崑ADS 4系统已在问界M8、深蓝S09等22款车型落地,通过WEWA架构实现端到端时延降低50%,无效变道减少20%,重刹率下降30%,其高速L3方案支持自动变道、匝道汇入,2025年底将覆盖全国90%高速路网。小鹏XNGP系统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2025年Q2量产上车,支持城市道路L3级脱手驾驶;蔚来ET7通过激光雷达 + Orin芯片组合,实现500米超远探测,计划2025年Q4推出L3选装包 。
从数据来看,L3自动驾驶优势明显。安全方面,华为ADS 4将事故率降低90%,奔驰Drive Pilot夜间识别率提升至99.7%,远超人类驾驶员平均水平;效率上,L3车型通行效率比人工驾驶高20%,早高峰通勤时间缩短30%;成本上,激光雷达价格从2万元降至5000元,算力芯片成本下降60%,使得20万元级车型也能搭载L3;长途驾驶时,高速路脱手驾驶让驾驶员疲劳度下降80%,服务区停留次数减少50% 。
无人驾驶未来前景广阔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无人驾驶未来前景极为广阔。在技术突破阶段,当前无人车行业正处于从依赖高精地图向轻图 / 无图技术升级的关键期,这将推动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和自动驾驶算法(如端到端模型)的迭代。比如九识智能的超声波雷达可捕捉5米外脚步声实现避让,菜鸟自研的“小蛮驴”系统已支持实时动态调度。
解决方案优化阶段,企业竞争重心将转向提升无人车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性。菜鸟通过“自动化分拣 + 无人车”模式在县域市场实现分拣效率提升50%、配送成本下降30%,顺丰则通过“三段式配送”将单日派件量提升至800件,未来,冷链运输、多笼装卸等场景适配能力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点。
共享模式阶段,按单付费的共享车队模式可能成为主流。京东已尝试“京小递”机器人实现宿舍配送,新石器在90多个城市获取路权后探索主干道商业化运营,菜鸟透露其下一代车型GT FLEXI将支持灵活调度,可能重构物流企业的资产配置逻辑。
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中国城市配送领域现有超1000万台车辆存量,年增量达100万台。菜鸟CTO李强预测未来3 - 5年快递行业将部署超20万台无人车,招商证券测算无人配送车市场规模或达7280亿元,其中乡村和即时零售(如零食店补货)是核心增量场景 。
无人驾驶板块潜力个股分析
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资本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关注,相关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些具备潜力的个股。
整车制造企业
- 比亚迪(002594.SZ):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不仅在电池技术和整车制造方面实力强劲,在无人驾驶领域同样不容小觑。其自研的DiPilot智驾系统已搭载于高端车型,2024年L2+渗透率超60% 。随着L3级自动驾驶的推进,比亚迪有望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快速迭代其智驾系统,实现更多车型的L3级配置,在无人驾驶整车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 赛力斯(601127.SH):深度绑定华为智选模式,旗下M7/M9车型搭载华为ADS 2.0系统,智能座舱与车路协同技术领先,2024年销量同比翻倍。华为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为赛力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后续有望率先推出更多符合L3标准的车型,并借助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迅速打开市场。
- 长安汽车(000625.SZ):长期以来在汽车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无人驾驶领域积极布局。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L3级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上持续投入,有望在未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L3级车型,凭借其广泛的市场网络和品牌认知度,在无人驾驶整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核心零部件与技术支持企业
- 星网宇达(002829.SZ):作为惯性导航部件供应商,为美团无人车等头部企业提供高精度导航模块,技术渗透率预计2025年提升至60%。随着无人配送车规模化落地,惯性导航需求激增,公司凭借技术壁垒,订单增长确定性高。
- 万集科技(300552.SZ):在车载激光雷达技术领先,产品已通过测试并与宇通客车合作,适配无人车环境感知需求。激光雷达作为L4级无人车核心传感器,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将直接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 豪恩汽电(301488.SZ):毫米波雷达领域龙头,获特斯拉FSD系统认证,为无人车提供环境感知支持。FSD技术国产化及无人车感知系统升级需求,有望推动公司订单放量。
智能驾驶系统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 德赛西威(002920.SZ):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龙头,高算力平台已量产配套理想、小鹏等车企,2023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随着无人车域控系统需求增长,凭借技术壁垒与客户粘性,支撑公司长期发展。
- 四维图新(002405.SZ):高精度地图服务商,为特斯拉FSD系统提供导航支持,覆盖全国超600万公里道路数据。无人车规模化落地依赖高精地图,公司的市场份额与技术积累优势显著。
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企业
- 百度Apollo(萝卜快跑):作为全球无人驾驶出行的领军者,旗下的萝卜快跑已在15座城市落地运营 。其依托百度强大的AI算法和海量数据,不断优化自动驾驶技术,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应对能力不断提升。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多地开展商业运营,提供全天候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随着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政策的逐步放开,萝卜快跑有望快速扩张,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无人驾驶出行领域的巨头。
车辆制造与代工企业
- 江淮汽车(600418.SH):与新石器等企业合作生产无人配送车,2025年规划新增千辆级产能。代工模式将受益于行业爆发,成本控制能力强化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八部门印发的方案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L3级自动驾驶的逐步普及只是开始,无人驾驶未来将重塑出行和物流格局。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相关潜力个股时,也要注意技术迭代风险(如激光雷达替代方案)和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可能压缩利润空间)等潜在风险 。但总体来看,无人驾驶板块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将是资本市场值得重点关注的黄金赛道。
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信息,文中涉及股票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根据股票走势和估值,谨慎投资,不建议在股价过高脱离公允估值时购买。
来源:馬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