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奇1929年出生在河北唐山,喜欢演戏。上中学时,中共地下组织办的洪流剧社把她招进去当演员,从这时候起,她就跟戏剧绑在一起了,一绑就是 75 年。
刚听说个让人难受的消息,“国民奶奶” 陈奇在9月13 号走了。快一百年的日子里,她演了太多好角色,现在想起来,那些形象还跟在眼前似的。
陈奇1929年出生在河北唐山,喜欢演戏。上中学时,中共地下组织办的洪流剧社把她招进去当演员,从这时候起,她就跟戏剧绑在一起了,一绑就是 75 年。
那时候的条件差,没什么好设备,舞台也简陋,她还天天在后台忙前忙后准备演出,就凭着一股对演戏的喜爱。到了1948年,她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毕业,跟着戏剧大师黄佐临学过,基本功扎实。
新中国快成立的时,陈奇当过播音员,把上海解放的消息传播给全世界,声音里都透着高兴劲。后来她进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了话剧演员。《刘胡兰》《枯木逢春》《于无声处》这些经典话剧里,都有她的影子,演得特别好。
尤其是话剧《蜻蜓》,她演一个性格挺复杂的小姑娘,那股劲抓得特别准。这戏一连演了500场,每场都坐满人。观众都特别喜欢她,她也成当时挺火的青年女演员。
陈奇1981年开始演影视剧,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药》里,演烈士夏瑜的奶奶 “夏四奶奶”。别看这只是个角色,却给她后来演老太太打下了底子。
之后,她好像就跟 “老太太” 角色杠上,比如《上海一家人》里的李奶奶,这个角色一开始可不招人喜欢,脾气怪得很。陈奇自己都说,一开始有点不敢演,怕演出来观众骂她。
陈奇没打退堂鼓,琢磨起这个角色心里到底在想啥。她把李奶奶对孙子阿祥的疼,演得特别真。到李奶奶临终那场戏,还替若男跟赵义求婚,看了那一段,好多观众都不怪李奶奶了,反倒觉得她可怜。
还有《孽债》里,她演的上海奶奶特别朴实善良。那时候知青子女回上海,带来不少麻烦事,她演的奶奶就用包容的心去对待,那份感觉特别暖。
除了这两部,《十六岁花季》《夺子战争》《情深深雨濛濛》里,她都演了老太太。有的慈祥,有的严厉,每个都像真的一样。就是这些角色,大家都叫她 “江南第一老太”,还有更亲切的 “国民奶奶”。
陈奇这一辈子,就没离开过演戏。她常跟人说,当演员,首先得爱这行。就算年纪大,身体不如以前,反应慢,她对演戏还是一点不含糊。
2023年4月的时候,94岁的她拿了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上台领奖那天,全场都在鼓掌,前排那些提名的、获奖的人,全都站起来给她送祝福。
她捧着奖杯,声音还挺洪亮,说拿到奖特别高兴,可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只要观众需要,她还能多做点事。
她女儿陈芝华后来跟记者说,妈妈对演戏是真上心,就算老了身体不好,也喜欢去参加各种活动,把精力都放在文艺上。2020年她还得过一次脑梗,之后身体和反应变得更差,可还是没耽误拍影视剧。
其实陈奇年轻时,是剧院的台柱子,天天忙着演出,根本没多少时间照顾两个女儿。等离休了有空了,就常去英国看女儿,在那儿待一整个夏天,跟着家人一起去欧洲玩。可只要国内有艺术活动找她,她肯定会回来参加。
陈奇是走了,可她演的那些角色,还在电视里陪着我们。她对演戏的那股执着劲,也能让后来的演员学不少东西。
这辈子她都在为艺术忙活,值得我们一直记着。
对了,你还记得陈奇奶奶演的角色里,哪一段最让你忘不了吗?要是有印象深的,来评论区说说。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相关报道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