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吐槽西贝,表示"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这条微博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很快冲上热搜
一、事件始末:从质疑到道歉的演变过程
1.1 争议爆发: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
2025年9月10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吐槽西贝,表示"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这条微博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很快冲上热搜,阅读量达2367.6万,互动量1.7万。
罗永浩的质疑直指西贝作为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的诚信问题,触及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知情权的核心关切。这不是罗永浩第一次公开表达对预制菜的不满,他此前曾多次呼吁相关立法,希望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
1.2 西贝强硬回应:贾国龙否认指控并宣布起诉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于9月11日召开媒体见面会,强硬回应称"西贝的门店100%没有预制菜!预加工不是预制菜!预制是提前加工,而预制菜是提前把它做成成品。" 贾国龙手持罗永浩用餐菜单还原场景,强调西贝无一道菜是预制菜,直言事件严重损害品牌商誉,并明确表态"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贾国龙表示,"罗永浩说西贝恶心,这个词语真的非常伤人,特别是对于做餐饮的人来说。如果我们服务不好,或者菜品不好吃,我们都可以改进,可以提升。但是空口无凭说我们恶心,真的太伤人了!" 他还详细复盘了罗永浩的就餐过程,并抛出两个关键细节:罗永浩一行人当场反馈"挺好",且结账时累积了会员积分。
1.3 后厨开放:从自信到自爆的转折
为证明清白,西贝于9月12日宣布全国370家门店开放后厨参观,并推出"罗永浩同款菜单"供消费者自由点选。 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明天开始全国的店同时开放,顾客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到我们任何一家门店进厨房参观,给你想看任何一道菜都可以,我们就没有秘密了,把名牌公开了,食材公开,工艺公开。"
然而,后厨开放后,媒体在探访直播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极目新闻报道,有网友在直播视频中看到西贝后厨员工用漏勺在下水道(地漏)捞残渣,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视频中,员工用不锈钢漏勺疏通下水道,漏勺上没有明确的用途标识。另一段视频显示,下水道一旁的操作台上,锅里放着一个不锈钢漏勺,与疏通下水道的漏勺相似。
西贝客服解释称,根据要求,西贝的门店会有专用的疏通地漏的清洁工具,贴有专用标识,专人保管,禁止有第二用途。门店一般不会选择用漏勺清洁地漏。视频中涉事门店可能选择的是用漏勺作为地漏清洁工具,选择的工具和操作不规范。 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西贝的质疑。
1.4 营业额骤降:危机的经济影响
这场争议对西贝的直接冲击是营业额的急剧下滑。9月12日,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件事对西贝的伤害已经显而易见了,直接营业额下降,客流量减少,9月10日和9月11日每天的营业额减少100万元,9月12日开始的每日的营业额预计减少200万元~300万元。"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消息,西贝2023年营收为62亿元。2024年9月,贾国龙重回CEO的岗位,启动一线变革,恰在回归满一年之际,罗永浩炮轰西贝,贾国龙将之称为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
1.5 态度转变:贾国龙道歉与学习胖东来
面对持续发酵的负面舆情和经济损失,西贝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9月13日晚,罗永浩发微博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全文如下:"好吧,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
9月14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贾国龙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据红星新闻从相关人士处查证,截图属实。
更值得注意的是,贾国龙在道歉中提到:"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 这标志着西贝将彻底转变应对策略,寻求新的经营方向。
1.6 后厨参观暂停:危机应对的反复
然而,就在贾国龙道歉的同一天,西贝的危机应对措施出现了反复。9月14日,有消息称,西贝在内部平台发布通知称,决定暂停门店后厨的参观活动。
南都·湾财社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全国多家西贝门店了解到,9月14日,北京、上海、广州部分门店确实从当天开始暂停后厨参观活动,但广州、深圳仍有多家门店可以开放参观。
西贝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在营业期间,为保障后厨的食品安全标准及门店的正常经营,西贝邀请媒体朋友,通过西贝明厨亮灶继续参观、监督西贝,门店厨房已暂停入内开放。 这一决定显示出西贝在危机处理中的矛盾心态,既想展示透明,又担心影响正常运营。
二、预制菜争议:定义、认知与行业现状
2.1 预制菜的官方定义与标准
预制菜争议的核心在于对"预制菜"概念的理解不同。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配以调味料等,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并按规定贮存、运输、销售,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该定义明确了预制菜的三大特征:工业化预加工、预包装、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标准特别规定: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但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这意味着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在国家标准中不被视为预制菜。
此外,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也不属于预制菜。
2.2 西贝的预制菜使用情况分析
贾国龙在多个场合强调,西贝门店没有使用预制菜。他在9月11日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按照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 但他也承认,馒头等主食在中央厨房做熟,到门店加热,而这在国家标准中是被允许的。
在9月12日的采访中,贾国龙进一步解释:"西贝有预制工艺,但不是预制菜。按照国家的标准定义的,在工厂将整道菜全部做熟,做好封装,送到门店后,用水浴、微波炉或蒸箱加热后就吃,这是预制菜。而像提前炖好骨头,到了中午再加热出餐,这都是在门店完成的。门店提前做好,放在冰箱冷冻,吃的时候回热,它是符合标准的,第一保证品质,第二保证出餐速度。这在国家标准里并不属于预制菜,这其中有预制工艺,但不是预制菜。"
贾国龙认为,预制工艺不是预制菜。所有的菜都需要用到预制工艺,需要提前做,无非是在什么状态、用什么原料、工艺、调味品做。越是好的菜越要提前做,比如鱼翅、鲍鱼,得提前好几天发制,红烧肉也得提前十几个小时做。出餐效率、标准化程度越高的餐饮企业,预制程度越高。
然而,罗永浩在直播中质疑西贝是在玩文字游戏。他展示了西贝后厨的预处理菜品,包括去刺黄花鱼柳、复合调味料牛肉酱、鸡肉、鲈鱼、羊排、羊排腿、猪排烩酸菜等,这些产品保质期在9个月到24个月不等。其中,一份羊排腿的生产日期是2024年9月19日,一份猪排烩酸菜的生产日期为2025年8月31日。
罗永浩认为,现做、现煮的菜品绝对不是提前数月就预先处理、到门店加热一下。他表示:"总有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强调预制菜的卫生,即便它真的卫生,也非常荒唐,正规厂商生产的罐头最卫生,你想去饭馆吃罐头吗?"
2.3 预制菜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艾媒咨询、盖世食品公告,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6173亿元,同比增长27.3%。 华源证券研报认为,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产品方便快捷的需求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或将进一步提升,为预制菜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预制菜行业的产品种类正逐步从传统的肉类、蔬菜类向面点、速食类、烘焙类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某一类产品,而是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预制菜产品。
同时,随着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升级,预制菜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据第一财经最新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2.4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与认知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复杂多样,既有认可其便捷性的一面,也有对其品质和安全性的担忧。在西贝事件中,消费者的态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费者普遍希望拥有知情权。一位消费者赵女士表示:"至于预制菜,赵女士和张先生都表示,对预制菜的具体定义不太熟悉,但都希望'能够在菜品上标注预制菜,顾客应该对预制菜有知情权。'"
其次,消费者对价格与价值的匹配有较高期望。赵女士补充说价格目前可以接受,"如果真的是预制菜,价格应该再实惠一点。" 这种观点反映了消费者认为预制菜成本较低,不应与现做菜品同价的普遍看法。
第三,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消费者将所有预先加工的食品都视为预制菜,而实际上国家标准对预制菜有明确界定。这种认知差异导致了消费者与餐饮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
第四,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抵触情绪。在抖音视频中,一位用户评论道:"老贾认错了,兄弟们晚了是不是?初恋完了以后以后西贝要做一个透明的西贝,然后彻底向胖东来学习。晚了我说真话贾总您品牌砸了,人老罗没有必要也没有一开始的初衷也没有想置你于死地,结果最后你自己向记者开放你的厨房,你自个自爆了。" 这种情绪反映了消费者对餐饮企业诚实经营的期望。
三、胖东来模式:西贝学习的标杆
3.1 胖东来的经营理念与文化
胖东来作为中国零售业的标杆企业,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高品质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胖东来的成功核心在于其"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将员工和顾客的满意度放在首位。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表示:"胖东来不会大规模扩张,我们要像学校一样带行业进步!" 这种"克制扩张"的理念与传统零售业"规模至上"的思维形成鲜明对比。胖东来用"十年磨一城"的节奏,打破了行业魔咒。
胖东来的企业文化强调真诚、善良和利他精神。这与贾国龙在道歉中提到的"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的态度高度一致。 胖东来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3.2 胖东来的透明化运营策略
胖东来最值得西贝学习的是其透明化运营策略。胖东来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高度透明:
首先,胖东来首创行业级透明运营,通过飞书平台实时公示销售数据、人员流动及管理制度。 2025年3月单日销售额达7180万元,1-3月累计57.83亿元,超市业态占比55%(34.63亿元)。 这种透明化不仅展示了企业的自信,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
其次,胖东来在商品信息透明度方面做得极为出色。胖东来的商品标签详细标注了产品的各种信息,包括价格、产地、成分、使用方法等。更值得注意的是,胖东来甚至会公开部分商品的成本结构,如羽绒服毛利率仅0.3%,以透明化打破消费者价格疑虑。
此外,胖东来还通过"反向定制"模式(如与五粮液合作开发39元/瓶的光瓶酒),打破传统零售的"品牌溢价陷阱"。 这种透明定价策略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3.3 胖东来的员工管理与激励机制
胖东来的员工管理模式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或许是西贝需要重点学习的方面。
胖东来建立了行业领先的薪酬体系:2025年基层员工平均月薪9886元(税后),较2024年增长18.9%;店长月薪7.8万元,高管薪酬同比上涨30%。 这种高薪酬体系确保了员工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胖东来独创"幸福保障制度":全员年度休假40-60天,办公室配备卧室、30万元级音响设备。 这种关注员工幸福感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股权分配方面,胖东来的做法也与众不同。据了解,胖东来50%的股份分给了基层员工,40%的股权分给了管理层,5%的股份设立为奖励基金。 这种分配方式确保了企业发展成果的广泛共享。
胖东来的员工流失率极低,2024年员工流失率仅2.01%,2025年1-2月进一步降至0.33%。 相比之下,餐饮行业的平均流失率高达20%-30%。这种稳定性为胖东来提供了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
3.4 胖东来的社区服务与社会责任
胖东来不仅关注商业利益,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融入社区生活,这也是西贝可以借鉴的重要方面。
胖东来建立了社区"生活服务站",覆盖23万老年会员,提供免费配送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增加了顾客粘性,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此外,胖东来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如健康监测、商品配送等。这种做法使胖东来成为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家超市。
在社会责任方面,胖东来通过"家访制度""PPT述职"等20项文化标准,确保价值观落地。 全年采纳员工提案1273项,服务创新实验室产出37项专利。 这种开放和创新的文化氛围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3.5 胖东来的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胖东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这对于西贝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胖东来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AI情绪识别系统试点门店NPS值提升22%。 线上商城单季度销售2.24亿元,占集团总营收3.6%。 这些数据表明胖东来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胖东来的数字化战略不仅关注销售渠道的拓展,更注重提升顾客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胖东来能够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推荐。
此外,胖东来还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碳足迹可视化商品标签进入测试阶段,这与西贝未来可能需要关注的环保议题高度相关。
四、西贝的转型路径:从危机到重塑
4.1 西贝学习胖东来的具体措施
西贝要真正向胖东来学习,需要在多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首先,西贝应建立全面的透明化运营体系。这包括公开菜品的原料来源、制作过程、营养成分等信息,让消费者清楚了解每一道菜的真实情况。西贝可以借鉴胖东来的做法,在菜单上详细标注每道菜的制作方式和主要原料,甚至公开部分菜品的成本结构,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其次,西贝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胖东来的高员工满意度和低流失率与其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密不可分。西贝可以考虑提高员工薪酬,改善工作环境,建立更完善的晋升通道,从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第三,西贝应深化社区服务,增强品牌黏性。胖东来通过社区"生活服务站"等方式深入社区生活,西贝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在门店周边社区开展健康饮食讲座、烹饪课程等活动,增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
第四,西贝应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顾客体验。通过建立会员系统,收集消费者偏好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菜品推荐和服务。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4.2 西贝的品牌重塑策略
西贝在经历此次危机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品牌重塑:
首先,西贝应重新定位品牌形象,从"高端餐饮"转向"透明、亲民、负责任"的家庭餐厅。贾国龙已经意识到价格问题是西贝面临的重要挑战,他在回应中提到:"外界认为西贝贵是近两年中国餐饮业最大的冤案。" 西贝需要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其价格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口头辩解。
其次,西贝应强化"现制现做"的产品定位,明确区分预制工艺和预制菜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西贝可以强调其菜品的现制现做特点,同时透明地说明哪些环节采用了预制工艺,以消除消费者的误解。
第三,西贝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建立更直接、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借鉴胖东来的做法,设立专门的顾客反馈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的关切和建议。同时,定期发布企业运营报告,展示食品安全管理、员工福利、社区贡献等方面的成果,增强品牌透明度。
第四,西贝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预制菜相关法规的完善。贾国龙曾表示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西贝可以主动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展示其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担当。
4.3 西贝的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
西贝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还需要进行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
首先,西贝应优化组织结构,减少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可以借鉴胖东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赋予一线员工更多自主权,如处理顾客投诉、调整菜品等权力,提高服务响应速度。
其次,西贝应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顾客满意度、员工幸福感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避免过度追求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发展。
第三,西贝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诚信、透明、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定期的企业文化培训、案例分享等方式,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并践行企业价值观。
第四,西贝应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和应对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可以设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机信号,同时制定详细的危机应对预案,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4.4 西贝的长期发展战略
西贝在学习胖东来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首先,西贝应坚持"区域深耕"战略,避免盲目扩张。胖东来用13家门店证明,零售业的终极竞争力不在门店数量,而在单位空间的价值密度。 西贝可以借鉴这一理念,在现有城市提高门店密度,提升单店效益,而不是急于开拓新市场。
其次,西贝应加强供应链建设,提高食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可以投资建设自有农场或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食材的可追溯性和品质稳定性。同时,优化冷链物流体系,保证食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新鲜度。
第三,西贝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西贝可以开发低糖、低盐、低脂等健康菜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西贝应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如发展预制菜零售业务、开设美食体验店等。贾国龙此前曾推出"贾国龙功夫菜"品牌,主打家庭消费场景下的预制菜产品。 西贝可以继续发展这一业务,但需要更加明确地区分餐饮门店和零售产品的定位,避免混淆消费者认知。
五、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5.1 餐饮行业的透明化趋势
西贝事件和胖东来的成功案例反映了餐饮行业透明化的大趋势。未来,餐饮企业将面临越来越高的透明度要求:
首先,菜单透明将成为行业标准。随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出台,餐饮企业需要明确标注菜品是否使用预制菜,以及预制的程度。 这将推动餐饮企业更加诚实地展示菜品信息,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后厨透明将成为常态。西贝的后厨参观虽然暂停,但这一做法本身反映了消费者对餐饮制作过程的关注。未来,更多餐饮企业将通过开放后厨、直播烹饪过程等方式,展示其食品制作的全过程,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第三,供应链透明将成为竞争优势。餐饮企业将更加注重展示食材的来源和供应链信息,通过溯源系统让消费者了解每一道菜的"前世今生"。这种透明化不仅能提升品牌形象,还能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5.2 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西贝事件引发的预制菜争议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首先,预制菜的定义和标准将更加明确。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将为预制菜行业提供统一的标准,减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差异。
其次,预制菜的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这将促使餐饮企业更加诚实地对待消费者,避免误导和欺诈。
第三,预制菜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随着标准的明确和监管的加强,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而真正注重品质和安全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将推动预制菜行业向高质量、规范化方向发展。
5.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加强
西贝事件和胖东来模式都反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加强趋势:
首先,消费者的知情权将得到更好的保障。随着相关法规的完善,消费者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所购买食品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
其次,消费者的选择权将得到扩大。餐饮企业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包括现做菜品和预制菜品,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同时,价格也将更加透明和合理,确保消费者获得与其支付相符的价值。
第三,消费者的监督权将得到强化。随着社交媒体和评价平台的发展,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监督能力大大增强。这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5.4 餐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西贝事件为餐饮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首先,餐饮企业应坚持诚信经营,将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胖东来的成功证明,只有真诚对待消费者,才能赢得长期的信任和支持。餐饮企业应该避免夸大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而是以真实、透明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餐饮企业应注重员工发展,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员工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只有员工满意,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餐饮企业应该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培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第三,餐饮企业应加强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经营模式,以保持竞争力。这包括开发新菜品、应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等。
第四,餐饮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进步。胖东来不仅关注自身发展,还致力于带动整个行业进步。餐饮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关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议题,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六、结论
西贝"预制菜风波"是一起典型的企业危机事件,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知情权的高度关注,也揭示了餐饮行业在透明化和诚信经营方面的挑战。贾国龙的道歉和向胖东来学习的表态,标志着西贝将彻底转变经营策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胖东来模式为西贝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特别是在透明化运营、员工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西贝要真正实现转型,需要在这些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
这一事件也为整个餐饮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透明化和诚信经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预制菜行业将走向规范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将得到加强,餐饮企业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西贝的转型之路并不轻松,但如果能够真正践行透明化和诚信经营的理念,西贝有望从危机中走出来,实现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这也将为整个餐饮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