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价三倍的黄金,你会买吗?”——如果它身上刻着初音未来的剪影、印着《原神》的摩拉纹样,答案瞬间反转。最近,周大福、老凤祥、六福珠宝等老牌金企集体“破圈”,与《鬼灭之刃》《间谍过家家》《原神》等顶流IP联名推出“二次元黄金”,一克最高卖到2800元,相当于当日
“金价三倍的黄金,你会买吗?”——如果它身上刻着初音未来的剪影、印着《原神》的摩拉纹样,答案瞬间反转。最近,周大福、老凤祥、六福珠宝等老牌金企集体“破圈”,与《鬼灭之刃》《间谍过家家》《原神》等顶流IP联名推出“二次元黄金”,一克最高卖到2800元,相当于当日金价的2.76倍,仍被粉丝秒空。社交媒体一片“抢不到”的哀嚎,二手平台随即加价40%再现“谷子”神话。黄金,这一传统避险资产,正在Z世代的情绪消费里,被重新定义。
一、老牌金店“谷子化”:把黄金做成徽章 “谷子”是英文“goods”的音译,指动漫游戏周边。过去,吧唧(徽章)、亚克力立牌、纸胶带是谷子主力,如今黄金直接“升维”入场。周大福×初音未来推出限量金片,0.8克卖2388元;老凤祥×《间谍过家家》打造“阿尼亚微笑”金挂件,1.2克3280元;六福珠宝×《原神》推出“摩拉”金币,3克套装破万元。这些产品均按“件”计价,不按克重,工费+IP授权费+限量编号,把溢价写进标签。门店开门前,coser粉丝连夜排队,有人一次性买10套,“晒单”小红书点赞破万,黄金第一次拥有了“同人热度”。
二、粉丝心理:买的是“信仰充值”,不是贵金属 “我买的不是黄金,是阿尼亚朝我笑。”00后女生小悠把挂件戴在痛包上,“金不金不重要,正版授权+限量编号才是灵魂。”像她一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艾瑞咨询《2024二次元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二次元用户已破6.5亿,核心圈层年均周边花费6300元,情感消费占比高达78%。黄金自带“永恒”隐喻,与角色“永不塌房”形成符号共振,成为粉丝“信仰充值”的终极形态。有人甚至把金片埋进手办盒,做“时间胶囊”,仪式感拉满。
三、收藏还是炒作?二手市场初现“期货”行情 情感之外,部分买家瞄准“升值空间”。闲鱼上,“原神摩拉金币套装”发行价9980元,现货挂1.4万元,涨幅40%;未拆封的“初音未来金片”被炒至3000元/0.8克,溢价仍在攀升。一些币圈玩家把联名金饰当作“NFT实体化”,“IP越火,金片越稀缺,流动性越好”。然而,黄金回收渠道却给出“冷数据”:普通旧金回收价=当日金价减2%,而IP联名金饰因工艺复杂、克重小,多数回收商拒收,或仅按克重计价,“2800买来的,回收只能卖600”。流动性落差,成为投机者的第一道风险。
四、专家警示:情绪溢价≠投资溢价 “黄金是避险资产,但二次元黄金是情绪资产。”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立新指出,IP联名金饰的高溢价来自“文化稀缺性”,而非“金属稀缺性”。一旦IP热度下滑或授权到期,溢价可能瞬间蒸发。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曹啸提醒,这类产品缺乏统一二级市场和公允定价机制,“击鼓传花”游戏下,最后一棒很难出手。投资者若单纯为“炒差价”入场,需承受“流动性、授权、热度”三重风险,远非稳健投资。
五、行业展望:从“卖金属”到“卖文化”,黄金消费3.0时代来了 尽管争议不断,老牌金企已尝到甜头。周大福财报显示,IP联名系列毛利率较传统金饰高出18个百分点,Z世代客群占比提升11%。“我们卖的是‘文化黄金’,不是‘原料黄金’。”品牌负责人在回应中表示,未来还将与更多虚拟偶像、国漫、乙女游戏合作,推出“可佩戴、可收藏、可社交”的黄金谷子。业内预测,到2026年,中国“文化黄金”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占黄金珠宝总体量12%,成为行业第二增长曲线。
六、给消费者的四句话
为爱买单可以,量力而行是底线;别用信用卡加杠杆“赌升值”。买前想清楚:你是“角色粉”还是“投资客”?前者看颜值,后者看流动性。保留好发票、授权卡、限量编号,未来无论转卖还是传承,凭证即价值。记住一句话:IP会过气,黄金不会;但黄金只会按克重计价,不会为情怀买单。黄金可以闪耀,情怀也可以闪光,只是别让溢价闪了腰。当金店开始卖“谷子”,世界确实变了——唯一不变的,是钱包终究要你自己捂紧。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