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4月起,如皋法院联合市总工会、司法局、人社局、矛调中心、工商联等单位,构建“法院+”劳动争议协同化解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截至2025年8月底,已妥善化解劳动争议32起,依法绘制“劳有所获 心有所安”同心圆。
2024年4月起,如皋法院联合市总工会、司法局、人社局、矛调中心、工商联等单位,构建“法院+”劳动争议协同化解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截至2025年8月底,已妥善化解劳动争议32起,依法绘制“劳有所获 心有所安”同心圆。
“没签合同,我们的工资真就要不回来了吗?” 张某这句充满焦虑的话,道出了七名工友共同的担忧。入职被告公司后,他们不仅未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辛苦工作的报酬也被拖欠数月,索要无果后诉至法院。
“法院+工会”机制迅速响应
面对这一情况,如皋法院民一庭迅速启动“法院+工会”联动化解机制,邀请如皋市总工会和如城街道工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案件的调解。
“即使没有书面合同,只要存在用工事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及时履行工资支付义务不仅是企业应尽的法律责任,也有助于稳定生产秩序、维护企业声誉。”民一庭法官王卫华向被告企业释明关于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另一边,特邀调解员王国鸿与工会工作人员安抚工人们的情绪:“大家不要担心,我们会依法公正处理这些纠纷。同时也希望大家今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情况及时向工会反映,我们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在沟通具体给付金额及期限时,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工人们的工资都是用于家庭生活的,确实等不得,能否克服资金压力以最快速度支付?”工会代表协助法院干警从中调和。
最终,在法院主导、工会协同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承诺一个月内向七名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及相关补偿金。
机制延伸,共商共治促预防
个案的成功化解并非终点。案件调解结束后,如皋法院联合市总工会与用人单位所在地如城街道工会进行“面对面”会商。基于该起系列案件调解中暴露的企业用工问题,法官分析纠纷成因,与工会组织、用人单位共同探讨防范化解类似风险的优化路径,着力构建“抓前端、治未病”的长效预防机制,织密劳动关系风险防护网。
如皋法院将进一步发挥“法院+”多元解纷合力,视情邀请联动单位参与劳动争议化解,构建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的法治环境。(张蓉蓉 郝玲丽)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