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坛里的价值裂变丨守艺千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1:26 1

摘要:当光线透过气窗在陶坛表面形成光斑,这些看似普通的容器正在进行一场静默的价值裂变——每一滴酒液在陶土的呼吸间完成从辛辣到醇香的蜕变,陈化着酒体的分子结构。

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的酒窖中,上万口陶坛如沉默的守卫般排列,坛身斑驳的纹路里沉淀着千年酿造智慧。

当光线透过气窗在陶坛表面形成光斑,这些看似普通的容器正在进行一场静默的价值裂变——每一滴酒液在陶土的呼吸间完成从辛辣到醇香的蜕变,陈化着酒体的分子结构。

这场由时间主导的化学反应,正是汾酒“储老酒”战略的核心密码。

陈酿是汾酒品质升华的核心一环。

现代科学证实,新酒普遍带有冲辣味、苦涩味及杂质异味,唯有通过贮藏老熟,酒体经历物理与化学的双重反应,将低沸点有害物质挥发、氧化还原反应加速、酯类芳香物质生成,才能实现“去杂成醇”的品质蜕变。

对汾酒而言,陈酿绝非简单储存,而是酿造工艺中承前启后的品质中枢。

它承接“清蒸二次清”工艺的纯净基酒,为后续勾调奠定风味基石,最终成就“清香纯正,一清到底”的极致体验。

汾酒的“储老酒”战略的工艺根基,正植根于此。

2022年,在汾酒复兴第一阶段规划中,其品质纲领明确提出要坚持“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的品质路线;

2024年启动的“汾酒试点”工程,将“陶缸贮存”列为传统汾酒酿造核心基因的国际标准表达之一,与传统制曲、地缸发酵、固态蒸馏等构成汾酒品质支柱。

陈酿的核心在于时间与容器的双重坚守:

时间维度,汾酒基酒贮存一般需三年至少一年,高端产品甚至达到10年以上,使其自然老熟;容器维度,特制无釉陶缸的微量金属元素与细微孔隙,创造微氧环境,促进醛类挥发与酯类合成,成为酒体老熟的“天然催化剂”。

汾酒储酒师此前介绍,“目前,汾酒的基酒分在不同的酒库存放,陶坛储酒的好处是通透性好,坛壁具有网状结构的细微孔隙,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将外界的氧气缓慢地导入酒中,促进酒的酯化、氧化等反应。另外,陶本身也含多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贮存过程中逐渐溶于酒中,与酒中的一些香味成分发生络合反应,对白酒的陈酿老熟有促进作用,充分保证了高端汾酒的品质”。

俗话说“中国白酒的价值,唯有时间可以孕育”。而陶坛,正是时间的完美载体。

在酒业,储酒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话语权。

近些年,汾酒加速推动产能、储能升级。

2020年,汾酒投入一项“保健酒扩建项目”,项目金额24亿元,针对“竹叶青”品牌,进行了产能扩增。

2022年,汾酒推进“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投资额度高达91亿元,项目占地1932亩,建设工期计划为三年。项目建成后,公司预计将新增年产原酒5.1万吨,新增原酒储能13.44万吨。

2024年11月,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汾青基地(一期)2万吨原酒酿造项目开工。

据悉,该项目位于山西吕梁(孝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孝义市高新科技产业园区,总投资14.80亿元,总占地面积412.71亩。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原酒20000吨,年产大曲10080吨,原酒储量20580吨。

这些新增产储能直接构成汾酒“储老酒”战略的基底,将传统陈酿工艺转化为市场价值资产。

当前,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增长、品质竞争的阶段,行业加速洗牌,白酒产能向优质产能集中。汾酒持续加大产能建设,并强化品质竞争,以品质迎接大清香时代的上行机遇。

当一坛新酒被注入陶缸时,酿酒师在坛身刻下日期——这不仅是一个时间标记,更是一张通往未来的价值凭证。“储老酒”战略的精髓正在于此:将时间沉淀转化为品质飞跃,将工艺传统转化为商业价值。

陶坛中发生的裂变既是分子层面的化学反应,也是市场层面的价值革命。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汾酒证明了一件事:最古老的储存方式,恰恰孕育着最前沿的产业变革。

醉美杏花村

来源:一点醇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