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暴瘦,饭量还越来越大?警惕得了糖尿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1:31 1

摘要: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发生异常,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自身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受损或被破坏,血糖调控随之平衡。

孩子突然暴瘦

可饭量却越来越大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

“正在长身体”

但现实是

这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1型糖尿病,不只是“糖”的问题


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发生异常,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自身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受损或被破坏,血糖调控随之平衡。

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往往较急。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却持续下降。通过检测C肽水平(提示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自身抗体(如GAD抗体阳性),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奇迹转机,从终身注射到重获健康

来自湖北的13岁男孩浩浩(化名),两个月前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这是终身疾病,以后都得靠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医生的话,让父母陷入绝望:“孩子才13岁,就要一辈子打针?”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通过媒体看到有同样患病的孩子,在恒生医院接受治疗后,成功停掉了胰岛素。带着忐忑与期待,浩浩一家当即南下求医。


重新“唤醒”胰岛,修复肠道

在恒生医院内分泌科,安赤颖主任接诊后为浩浩做了全面评估。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糖波动明显,C肽水平低,胰岛功能明显受损;胰岛自身抗体(GAD)抗体阳性肠道菌群检测也提示菌群失调(益生菌数量不足,坏菌比例偏高),短链脂肪酸的合成能力下降,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在综合评估后,安主任为浩浩制定了一套组合治疗方案:先进行为期三天的细胞修复与精准营养干预,这可以帮助浩浩改善代谢、减轻胰岛负担。在基础治疗稳定后,安主任及其团队进一步为浩浩实施了肠道菌群移植(FMT),将健康供体的菌群植入他的肠道,重建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

经过安赤颖主任的个性化方案,三天后浩浩就停用了胰岛素;住院约十天后,血糖已基本稳定。数月随访中,他未再使用胰岛素或药物,重新回归校园生活,如今,他能和同龄孩子一样上学、运动、玩耍,不再受针管束缚,久违的笑容,也回到了脸上。


科普:什么是肠道菌群移植

肠道菌群移植(FMT),就是把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通过严格筛选和特殊处理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从根本上修复微生态。它不仅能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还能通过“肠—脑轴”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血糖调控。

补充“有益菌”:健康菌群中含有丰富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它们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刺激肠道蠕动,优化酸碱环境,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抑制“有害菌”:新进入的益生菌会与坏细菌竞争,抑制它们的生长,减少炎症物质的产生,让肠道黏膜逐渐修复。

修复神经调节:肠道菌群还能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信号,健康菌群能向大脑发出“促进蠕动”的指令,从根源上改善糖尿病导致的神经调控障碍。

安主任形象地比喻::“单纯吃益生菌,就像在花园里放几盆花,效果短暂;而菌群移植,是重新播下种子,让整个花园恢复生机。”


这些症状,家长一定要警惕

1型糖尿病好发于青少年,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饮水量明显增加,却总觉得口渴;尿量增多,夜里频繁起床上厕所;明显疲劳、精神不振。


安赤颖主任提醒

1型糖尿病是人体免疫系统紊乱的结果,遗传因素、早期喂养方式不当(如非母乳或过早添加辅食)、不良饮食习惯(食用过多垃圾食品、含糖饮料等)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因此早期的发现和干预很重要,通过科学治疗与长期管理,很多孩子可以实现“功能性治愈”,摆脱胰岛素依赖,重返健康童年。


作者:品牌管理部 高大雁

编辑:品牌管理部 高大雁

审核:品牌管理部 王君玉

资料来源:深圳恒生医院

来源:爱护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