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深入践行“枫桥经验”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11:48 1

摘要:天水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资源力量整合、转变服务方式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做优“小网格”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大提升”,全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天水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资源力量整合、转变服务方式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做优“小网格”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大提升”,全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综治中心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在天水市清水县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内,一起由高空坠物引起的矛盾纠纷正在协商调解。综治中心通过组织法院、信访以及物业调解委员等专业人员对事件进行分析研判。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通过调解员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这个案件起因一方当事人车停下以后被小区高层掉落瓦片砸坏后挡风玻璃,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果情况下反映到综治中心,今天通过面对面、背靠背以及与情、与理依法进行调解,终于达成协议,矛盾纠纷化解成功。”天水市清水县综治中心主任刘玉代介绍道。

“通过工作人员调解我们双方达成了一致,现场就将事情调解以后结果全部履行到位,效率特别快,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通过调解室来调解基层这些矛盾,把我们时间节省下来了,不用再去法院起诉,再去处理,通过基层调解室现在快捷方便。”青海瑞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桓涛说道。

清水县综治中心通过健全“三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组建专职调解、特邀调解、专业速裁“三支队伍”,推动将适宜调解的民商事诉前案件、警情类矛盾纠纷、申诉求决类信访案件分流至综治中心“一站式”调处化解。

“我们综治中心主要以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今年以来我们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35件,其中诉求对接560件,群众接待大厅606件,通过综治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协调跨乡镇 跨部门调解矛盾纠纷,达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安。”天水市清水县综治中心主任刘玉代说。

为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速度,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把镇综治中心整体搬迁至辖区派出所旁边,当矛盾纠纷发生时,很快就能启动警调对接机制,通过“民警+乡镇综治干部+社区(村)支书+当事人”的四方联合调解模式,确保了各类矛盾纠纷预警在初始、化解在前端、吸附在基层,极大地夯实了主动创稳的基层基础。

“紧盯突发紧急类、疑难复杂类、持续关注类、民生求助类四类警情,发挥综治中心人头熟、地头熟和公安干警业务精、能力强的优势,合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推动警调对接工作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共推送矛盾纠纷警情1252起,已全部联合化解。”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综治中心干部牛得川向记者介绍。

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关社区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加大对辖区内重点群体的入户走访,全面掌握辖区内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力求及时快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筑起了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甘谷县综治中心通过建立健全力量统筹、个案补贴、律师包联、速裁快调四项机制,扎实推进诉调对接工作走深走实。聘请了经验丰富的8名退休政法干部、基层工作者为特邀调解员,入驻了婚姻家庭、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5个调解组织,进一步夯实了调解力量基础。今年以来,县综治中心共办理各类业务1000余件,通过三调对接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96件。”天水市甘谷县综治中心主任王孝通介绍。

天水市通过建立健全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网”,全市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859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建立涵盖婚姻家庭、知识产权、医疗纠纷、环境保护、交通事故纠纷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14个。天水市共有人民调解员10848名,专职调解员3197名。常态化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法律解析、工作务实、调解技能等内容培训16402人次,持续提升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新天水记者柴琪 熊伟斌 闫涛)

天水政法微信门户

官方新浪微博@天水政法

来源:天水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