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脚娘”到“老山东”,他们为啥不像演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12:05 1

摘要:近期热播的《生万物》和《归队》,有两个演员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一个是在《生万物》中饰演“大脚娘”的迟蓬,一个是在《归队》中饰演“老山东”的胡军。

近期热播的《生万物》和《归队》,有两个演员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一个是在《生万物》中饰演“大脚娘”的迟蓬,一个是在《归队》中饰演“老山东”的胡军。

两位演员一主角一配角,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角色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可观众对他们的评价却惊人的一致——

不像演的!

随着《生万物》热播,原生态的“大脚娘”迟蓬没想火却又火了。接受采访时,她回忆起当年在山东话剧团学员班的青葱岁月——“要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老师这句话深深影响了迟蓬的职业生涯。

远的像当年拍完《沂蒙》后,迟蓬被观众问及“你家的地种的怎么样了”是她最开心的时候;近的便是观众对“大脚娘”这一角色的由衷喜爱,这对迟蓬来说才是最大的奖赏。

夸奖演员的表演通常会用到“走心”这个词,笔者却在观众留言中看到了“大脚娘让我最走心”这样的点评……

可见,演员走心,观众才会走心。只有立住角色,才能留住观众。

说到抗战剧《归队》中胡军饰演的“老山东”鲁长山,同样被观众夸赞为“不像演的”。胡军通过细腻深刻的表演,将一位坚韧、果敢又充满责任感的抗联排长塑造得深入人心,他的牺牲也成为观众最大的“意难平”,在生命最后一刻,他想的还是战友和任务,唯独没有自己。

为了贴近“老山东”这个角色,在《北上》饰演船老大谢天成增重到190斤的胡军直接减重37斤,面容憔悴、颧骨凸起,从外型上就精准还原了长期饥寒交迫的抗联战士形象。

老山东无疑是这支小队的灵魂人物。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的鲁排长,带着田小贵山林求生,用八根金条拉起队伍,指挥了惨烈的椅背山七天保卫战,最终在哈尔滨解放战中牺牲,临死前让新兵替自己看看新中国。

无声胜有声的表演

观众之所以评价胡军的表演“不像演的”,除了形似、神似,更重要的是赞其深度融入角色,精准把握人物状态,情感情绪拉满且富有层次。

比如“马粪寻食”的无声表演,是绝境中求生本能的真实写照,令人观之震撼。这场戏几乎没有台词,胡军通过掰开马粪、小心翼翼搓洗玉米粒、急切吞食等一系列动作和眼神,将人物的饥寒交迫与顽强求生意志展现得极具感染力。

同样“无声胜有声的”还有他与儿子铁梁的父子情、与战友的生死情谊,胡军用大量准确而富有层次的微表情、肢体语言和生活化细节刻画出“老山东”铁汉柔情的一面……

比如老山东与儿子离别那场戏,原本心生怨气的铁梁第一次开口喊“爹”,看到铁梁当着他的面甩掉拐杖,绑着木棍的残肢摇晃着往前走时,老山东欣慰地咧开嘴,可这“笑”旋即化成悲,他转过身带着哭腔小声应着铁梁:“哎”。这一幕不知看哭了多少观众……

胡军说最喜欢“老山东回家”的戏:本想多跟儿子亲近亲近,但儿子根本不理他。等过了一段时间,儿子终于慢慢松了劲、愿意理他了,老山东却到了必须走的时候——冬天过去了,开春了就得去一个个找失散的队员,继续“归队”的承诺。

对战友,老山东可谓“又当爹又当妈”,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呵护,最呵护的是田小贵(陈靖可饰演),就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一样。在胡军眼里,老山东是条硬汉,但也有柔软的地方,他是一个特别护犊子的人。

在塑造每一个角色时,胡军之所以能做到“不像演的”,与他几十年专注、低调、谦逊、内敛的为人处世和身心修炼是分不开的。

胡军说演员就像一块胶泥,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去塑造好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搭的角色,但这块胶泥本身是你自己。

那,胡军这块“胶泥”又是怎样炼成的?

多年前,笔者曾在一次影协组织的赴外演出活动中采访过胡军的父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胡宝善,当时同行的还有胡军的母亲王亦满。夫妇俩话都不多,但待人彬彬有礼,有一次他们忘记带房卡就出门,因我帮两位老人去前台找服务员,而对我连连表示感谢……

胡宝善的父亲是国医大师胡裕徵,要求子女琴棋书画皆能,而胡宝善则将这一家教和家风完美传承给了胡军。胡军尽管没有子承父业、驰骋于音乐领域,但他在影视表演方面取得的成就、显现出的综合素养还是颇有“家学”渊源的。

年轻时的胡宝善、胡军父子

父子俩鲜少“同框”,胡宝善老师儒雅,胡军硬汉,看似既隔行又“反差”明显,但从挺拔的身姿、面部棱角、细微神态上还是很容易认出来。从胡宝善对胡军的严格家教不难看出这样的规律:立下规矩,爱其所爱,身教在先,勤勉守恒。

真实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某AI智能对胡军的评价颇有意思,评测其在作品数量、质量等多个维度,超过了九成60后男演员。当然,胡军本人是绝不会认可的。

胡军认为《归队》能和当下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真实”。

拍摄《归队》时,胡军为真实还原抗联战士的生存状态,零下30度实拍“马粪寻食”镜头长达三天。《归队》播出时,这一场戏全网播放量超5亿,指甲缝污泥、冻裂嘴角等细节更被赞“教科书级表演”,该片段已成某音热门二创素材……

《归队》的真实,老山东等一众角色的真实首先体现在拍摄上。

胡军说《归队》的所有场景都是实景拍摄,没进过棚,全是在林海雪原里、在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中,甚至在根本没有路、得靠人蹚开的地方完成拍摄,这种对环境的真实还原,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当年抗联斗争的艰苦,更容易代入情绪。

《归队》的真实也源于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抗战中的小人物。

每个人的经历、困境都不一样,特别贴近普通人的情感逻辑。因为大家能从这些小人物的挣扎和坚守里看到更鲜活、更有血有肉的故事。

至于这部剧的现实意义,胡军觉得《归队》讲的是14年抗战,不是8年抗战,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能让观众更完整地了解东北抗联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无论是“大脚娘”还是“老山东”,他们都不喜欢交太多朋友,也不甚懂江湖上的事,但他们都是那种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的好演员。

他们在拍新作品之前都会先“清空”自己,去接纳、容纳角色,使自己完全角色化,而不是追着角色跑,这样的创作理念和一以贯之的创作实践,便是他们演谁都“不像演的”、总能和观众深度共情的秘诀。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