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年,最让我感慨的变化,不是年轻人玩抖音多上瘾,而是小区里的老人越来越不好糊弄了。你去社区超市看看,王阿姨买鸡蛋会掏出手机查价格,李大爷买保健品先比对成分,连张叔叔也能在电梯里给大家科普“防骗三步曲”。
这两年,最让我感慨的变化,不是年轻人玩抖音多上瘾,而是小区里的老人越来越不好糊弄了。你去社区超市看看,王阿姨买鸡蛋会掏出手机查价格,李大爷买保健品先比对成分,连张叔叔也能在电梯里给大家科普“防骗三步曲”。
过去那些“扫码送鸡蛋”“加群送面包”的套路,现在在老人面前基本没戏。谁还敢忽悠,分分钟被怼回来。
这种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防诈讲座听得多了,踩过的坑也不少,再加上子女天天叮嘱,老人们的“反套路”能力,是真的练出来了。
他们懂得比年轻人还多,社区里谁家小超市便宜、哪种药靠谱、哪个品牌售后好,老人们心里门儿清。
更关键的是,他们不再看广告、不信噱头,反而最信“熟人推荐”和真实口碑。什么“低价引流”“夸张宣传”,在银发族面前基本失效。
数字化时代,信任才是“硬通货”
很多企业还在想怎么用大数据、智能推送割“银发韭菜”,但现实是,老人们要的是“靠谱”二字。
数字化不是用来造噱头的,而是要帮企业把信任这座大厦建起来——让老人明白每一步、相信每一环。
首先,要把信息说清楚。别再藏着掖着,什么成分、生产过程、资质证书,统统晒出来。
比如有的药店,每周用公众号科普健康常识,不卖药,专说实在话。结果呢?老人们觉得这家店“心里有底”,慢慢都成了回头客。
直播带看工厂、公布检测报告、请专业医生在线答疑,这些动作说白了就是“坦诚”二字。不怕比,就怕你不敢说真话。
其次,数字化要用在“懂用户”。现在有的社区超市,给每个老年顾客建小档案,谁爱吃软面包,谁常买牛奶,都记得一清二楚。
老人缺什么,第一时间提醒,买不到了还打电话通知。
养老服务机构也是一样,别一上来就推高价套餐,而是先问清楚老人真实需求,再做个性化推荐。
老人们不是爱占便宜,是怕花冤枉钱。谁懂他们、谁真关心他们,他们就信谁。
第三,数字化要做“拉近距离”的纽带。老人最信“熟人”,你能做到像社区的理发师、修鞋师傅一样“有求必应”,老人自然愿意和你打交道。
比如有品牌给银发客户配专属客服,随时能微信沟通,出点小问题视频就能解决,这种“人情味”比什么广告都有效。老人会主动推荐给邻居,企业省下不少推广费。
老年市场的本质:真心与诚信才有未来
说到底,老年市场不是谁会花心思、谁会玩套路,而是谁更诚心。现在的老人不是不舍得花钱,是怕被坑。
数字化、智能化这些工具,归根结底要用来让老人“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
别以为银发族难伺候,其实他们的需求很清晰——东西要实在,服务要贴心,态度要真诚。
你用直播也好,社群也好,本质上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可以值得信赖?
真心为老人着想的品牌,未来一定能在市场站稳脚跟。那些只想着赚快钱、割韭菜的套路,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老年用户的觉醒,倒逼企业重塑营销逻辑。别再想着怎么让人买单,而是要思考怎么让人信任。数字化的尽头,其实是“人心”二字。
银发浪潮下,只有和老人们建立起真实的信任关系,企业才能真正在未来的消费结构里分得一杯羹。
来源:BOSS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