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猫的人都知道,猫咪的驱虫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不像洗澡、梳毛,驱虫属于你看不见,但一定存在的隐患。很多人第一次养猫,总以为猫咪不出门就不用驱虫,但我真的要说一句:这是个大坑!
养猫的人都知道,猫咪的驱虫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不像洗澡、梳毛,驱虫属于你看不见,但一定存在的隐患。很多人第一次养猫,总以为猫咪不出门就不用驱虫,但我真的要说一句:这是个大坑!
猫咪驱虫大体分两种: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听起来很官方,但说白了,就是解决肠胃里的虫子和皮肤表面的寄生虫。
你可能觉得猫咪干干净净,天天在家,不会有虫子。实际上,寄生虫的来源太多了:
你鞋子上带回来的虫卵猫咪舔毛时误食的跳蚤生肉、生鱼中的寄生虫甚至小虫子、小飞蚊都可能是传播途径猫咪一旦感染,不仅自己难受,还可能把虫传染给人。比如蛔虫、弓形虫,都是人畜共患的。别觉得吓唬你,作为过来人,我见过猫咪因为体内虫子太多,拉稀、呕吐,甚至营养不良,整只猫都瘦成了纸片。
体内驱虫主要针对蛔虫、钩虫、绦虫、弓形虫等。一般通过口服驱虫药来解决。
常见剂型:片剂、膏剂、口服液。使用频率:小猫2个月大就要开始驱虫,之后每3个月一次。成年猫一般3-6个月一次。注意事项:体重一定要称准,剂量不足没效果,剂量过大反而伤身体。我自己习惯用片剂,因为好喂——把药塞进零食里,猫咪没发现就吞了。
体外驱虫主要防跳蚤、虱子、耳螨、蜱虫。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滴剂。
滴剂用法:掰开猫咪脖子后面的毛,滴在皮肤上,药效会随血液循环扩散全身。频率:一般一个月一次,尤其是春夏季节,虫子活跃期更要注意。其他方式:还有喷剂、驱虫项圈,但我觉得项圈效果有限,喷剂容易让猫咪反感,滴剂才是最实用的。有段时间我家猫因为没按时做体外驱虫,结果抓耳挠腮,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耳螨,治疗花了好几百,不如早早预防。
——错。寄生虫可以通过鞋子、空气、食物进入。“猫咪驱过一次就安全了”
——错。驱虫不是一次性买断,而是要定期反复做。“体内外驱虫能一起做吗?”
——可以,但最好间隔几天,避免身体负担太大。“驱虫药都一样,随便买”
——千万别!要根据猫咪的体重、年龄选择正规品牌,不然可能适得其反。
我家猫小时候,我没怎么在意驱虫,结果得了蛔虫,拉稀到精神恍惚。去医院看了一次,我才意识到驱虫的重要性。从那之后,我记得比自己吃药还勤快。
我总结的经验:
小猫第一次驱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药最好备两种:一种体内,一种体外驱虫后要观察猫咪反应,有些猫咪会短暂呕吐或没精神,但很快会恢复驱虫当日最好不要洗澡驱虫药的价格差别很大,从几十块到一百多不等。按照我的经验,一只猫一年驱虫费用大概在200-400元之间,比起猫咪生病住院要划算太多了。
猫咪驱虫,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在于坚持。就像人类定期体检一样,猫咪驱虫是它们生命健康的必备保障。别因为麻烦就忽略掉,一旦感染寄生虫,猫咪受罪,钱包也受罪。
所以,我想给新手一句忠告:养猫可以省钱,但驱虫不能省。
你们家猫咪第一次驱虫是几个月大?有没有遇到过驱虫后的“小插曲”?评论区聊聊吧,说不定能帮到正在纠结的新手铲屎官。
来源:科学任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