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晒太阳”错了?医生告诫:过60岁,晒太阳要尽量做到这5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6 15:36 1

摘要:我们常说,老年人补钙要靠晒太阳,增强免疫力也离不开阳光中的紫外线。但别忘了,一样的阳光,落在不同年龄的皮肤上,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晒一晒是红润,老年人可能就变成皮肤过敏,甚至诱发一些潜在问题。别看只是“晒太阳”这几个字,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说实话,谁能想到,连晒太阳都能晒出问题?尤其是过了60岁以后,不是说阳光是免费的维生素D吗?

怎么到了老年人这儿,反而成了“有讲究”的事?有人早上六点就站在小区花坛边晒着,说是“吸阳气”;有人中午忙着回家,就为了趁中午太阳最足的时候晒一晒。

还有人坚持“头不能晒,腿得晒”,一边裹着帽子一边撸起裤腿……可问题是,这样晒到底对不对?有没有可能,越晒反而越伤

这事儿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在门诊见过不少老年人,脸上晒出了斑,胳膊晒得脱皮,还有的晒完就头晕眼花。可他们自己还挺乐呵,说是“排湿气”“养骨头”。

那到底,阳光是朋友,还是“披着温暖外衣的陷阱”?晒太阳,到底有没有“时间表”?为啥医生总说,60岁以后晒太阳,真的要讲点规矩?

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多年的老习惯,也别一听医生说“晒太阳错了”就把阳台门关得死死的。问题从来不在晒,而在怎么晒

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和代谢早就跟年轻人不一样了,晒得不对,不仅晒不出健康,反而可能让一些慢性病悄悄冒头。

我们常说,老年人补钙要靠晒太阳,增强免疫力也离不开阳光中的紫外线。但别忘了,一样的阳光,落在不同年龄的皮肤上,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晒一晒是红润,老年人可能就变成皮肤过敏,甚至诱发一些潜在问题。别看只是“晒太阳”这几个字,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紫外线不是只在夏天才强烈。冬天的阳光,是不是就更安全?也不见得。很多老年人喜欢在冬天晒太阳,觉得“晒着舒服”,可舒服的背后,可能是皮肤屏障功能在悄悄退化。

60岁以后,皮肤变薄、血管脆弱、油脂减少,本来就不耐晒,这时候再毫无节制地暴晒,皮肤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再来说个现实点的:不少老年人早上空腹、血压偏低,还坚持在晨练时晒太阳,结果呢,一晒就晕,站都站不稳。你说这太阳还能随便晒吗?低血压心脑血管问题、甚至是眼底病变,这些全都和盲目晒太阳脱不了干系。

那是不是就不晒了?当然不是。关键是在于晒对了。我遇到不少60岁以上的老人,听说“早上晒太阳好”,于是每天六点半准时开晒,结果脸上长了斑、手背起了疹子,还有的晒到眼干头痛。这不是补阳,是在给身体添乱。眼睛的晶状体也老化了,长期直晒会增加白内障的风险。

那到底怎么晒才算对?第一件事就是认清时间。很多人以为“早上太阳温柔”,就最适合晒。

可日出的前两小时,紫外线B含量太低,根本无法有效合成维生素D,而到了上午十点以后,紫外线A开始增强,对皮肤的伤害也随之加剧。换句话说,太早没用,太晚伤人。

还有一点特别关键,那就是晒的部位。很多人以为“晒哪儿都一样”,可不同部位吸收阳光的效率差别很大。前臂、小腿、小腹这几个区域,皮肤相对厚实,晒起来比较安全。

而脸、颈、手背这些位置,皮肤薄、老年斑多,晒多了反而容易产生光敏反应,甚至诱发色素沉着

晒的时间呢?也别以为“多晒多补”。60岁以后,新陈代谢减慢,皮肤对阳光的吸收效率也下降。长时间暴晒不仅不能多合成维生素D,还可能造成光老化。一次晒10到20分钟,隔着窗户晒都没问题。别贪多,那是年轻人的逻辑。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要擦防晒霜?60岁以后,皮肤干燥、屏障功能减弱,防晒霜的选择也得讲究。不能随便一抹,而要挑选成分温和、不含刺激性防腐剂的产品,最好能物理防晒为主,减少对皮肤的化学负担。

眼睛也别忽视了。很多老年人晒太阳时不戴帽子、不戴眼镜,结果眼睛干涩、怕光、流泪不断。长此以往,不仅增加白内障风险,还可能诱发黄斑变性。出门晒太阳,戴顶宽檐帽、戴副偏光眼镜,对眼睛是种保护。

顺带提醒一句,不要在服药期间随便晒太阳。有些药物,比如某些利尿剂、降压药,可能会让皮肤对阳光更敏感,一晒就红、就痒、甚至起疹子。这种叫做光敏反应,一旦出现,处理起来比普通晒伤麻烦得多。

再说个现实点的观察:很多老年人晒太阳时爱穿着背心、短裤,觉得“皮肤露得多,吸收得快”。但60岁以后,皮肤的抵抗力和恢复力都下降,一不注意就晒伤,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常见。晒太阳不是拼“露肉面积”,而是讲科学和节制。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就是晒完后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乏力、头晕、口干、小便发黄,可能就是身体发出了“晒过头”的信号。这个时候就该及时补水、休息,必要时甚至要考虑减少晒太阳的频率。晒太阳从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体质、看反应、看时机。

你说晒个太阳至于这么讲究吗?真至于。因为身体在老去,皮肤在变薄,器官在变化,过去那些“百试不爽”的健康习惯,到了60岁以后,很可能就变成了“隐形危险”。想晒得健康,晒得有益,真的要重新认识阳光。

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情绪低落,这些看似和阳光无关的事,背后都可能藏着维生素D缺乏的影子。但皮肤癌、眼病、皮肤老化这些问题,也都和阳光过度照射脱不了干系。阳光是双刃剑,关键看你怎么用。

医生不是说不让晒,而是说要科学晒。60岁以后,身体不再是年轻时那个“百毒不侵”的铁打机器,而是一个需要呵护、时刻留意的小宇宙。晒太阳这件事,做对了,是保养,是补充;做错了,是负担,是风险。

别再拿“我以前都这么晒”当理由,也别迷信“晒得多就补得多”。60岁以后,晒太阳这件事,表面上是晒皮肤,实际上是在和自己的身体节奏对话。听得懂,就健康;听不懂,就出问题。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手册.2022年版.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光敏性皮肤病防治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9版).

来源:张Sir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