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万别相信什么“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屁话,娱乐圈最直接:你不及时否认就是承认。
本来不想写了。
但看到某“广告大师”特支持贾国龙,而如今人人都是公关大师……
我作为公关从业者,再唠叨两句。
老板:“那么多大师支持我,你为什么不支持?” 公关:……没错,“公关”也陷入了“自证陷阱”。
怎么解?
如果你是老板或者分管品牌公关的VP,这也是一个测试题:
西贝贾老板听不去的5条危机公关建议,你试试看,能听进去几条?
1、自证陷阱,只说对一半。
到底要不要自证?
要。
千万别相信什么“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屁话,娱乐圈最直接:你不及时否认就是承认。
你不自证,我作为吃瓜群众,怎么相信你?但自证,就是陷进吗?
柴怼怼说胖东来的玉是假的,后者拿出了采购合同。老板一哭二闹三退网,逼宫抖音,再举报网信办,柴怼怼完蛋。
当时,胖东来也诉讼柴怼怼了。
但为什么全网都在劝贾国龙别起诉罗永浩呢?
因为罗永浩不是“柴怼怼”,“预制菜”更不是“假和田玉”。
但贾国龙却一直在“表面模仿”于东来……
大叔认为,自证之所以成为陷进,因为你带着“情绪”眼镜,把质疑你的、不理解你的、不支持你的,都当成了敌人,你要消灭敌人……
其实呢,自证就是一种沟通方式,目标应该是:求同存异。
对于老罗说“难吃”,我可以大方地道个歉,欢迎你再来,当面给我提意见;对于你说“几乎都是预制菜”,我给你解释:预先制作和预制菜的区别,以及我为兼顾安全、口味和效率,我做了那么努力。
我把我该说的都说了,至于你信不信?到底多少人信?这是传播技巧和资源投入的问题。但该说啥?怎么说?不能只听围绕在你身边的“大师”。
2、老板,离“大师”远点。
昨天刷到一篇文章,提到: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消费品牌创始人身边围绕的都是拿钱说话的'老师’没有人敢说真话。”这种赞美包围下的信息茧房,使得他们难以接收到真实的消费者情绪变化。直到罗永浩用条微博撕开裂缝,他们才意识到:消费者对“预制菜”等心智概念的抵制情绪,早已蔓延至品牌的门口。哪些“老师”呢?可能就有这么一位。
华与华的老板,作为西贝长期合作伙伴,他在如此关键时刻,连发多条微博。核心意思两条:
1/只有我真正理解贾老板!
2/我支持贾老板硬刚!
你看,怪不得人家一个广告语要收500万呢?
因为“广告大师”都特能共情老板,而公关呢,只懂共情网友,完全不能共情老板,还往往站到领导的对立面……
建议不做啊,老板!
公关,你不背锅,谁背锅???
当然,公关也不是没干活啊,昨天,我们看到了贾国龙独家对话中国企业家的采访。
看完采访,大叔有1点感受和1个细节:
1点感受:这老板好委屈啊,气得半夜睡不觉,去楼下撸串喝啤酒。可我作为一个消费者呢,共情不了。
1个细节:贾国龙说,自己2024年9月20日重回一线,担任CEO,差几天就满一年了。
那他何时脱离一线的呢?2015年,贾国龙卸任CEO,专注探索新增长曲线。反过来看,9年不是西贝CEO的贾国龙,已经脱离一线很久了。
脱离一线这么久,身边全是“大师”……贾总的信息茧房,织得太密了。
西贝的公关,可能昨天是这么汇报的:
老板,现在支持我们的网友,越来越多。(虽然总占比只有10%,这句隐藏); 老板,现在餐饮圈的老板,都支持您。(果然,老板只能共情老板,这句不能提)。 老板,1.8万西贝员工与您同在!(你尽tm给一线员工添堵,得考虑换工作了,此处是内心OS)我稍微明白,为什么公关出不了“大师”了。
3、媒体是聚光灯,更是放大镜。
“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明天起,开放后厨,欢迎大家去查!”当贾老板对着镜头说出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本能一紧,完蛋。你脱离一线这么久了,你又说这么绝对的话,这不是招黑嘛……
媒体是聚光灯,也是放大镜,更是哈哈镜。在这个放大镜之下,所有问题都会被放大!好人都得变“坏人”啊!
果然,短短24小时,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纷纷加入这波流量狂欢,他们分别发现了:
1/一袋速冻的、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
2/西贝某厨师承认:部分菜品是隔夜菜。
3/翻出一个冷冻的羊腿肉是去年9月的。
4/鱼是冷冻的,保质期18个月,好多添加剂。
5/南瓜是冷冻的,鸡汤也是冷冻的,几乎全是冷冻的。
6/预制菜包装袋是员工餐
看完上述内容,一位自称“西贝黑金用户”说:
一直认为西贝干净整洁食材新鲜,也知道西贝有预制,也接受,认可但是,我可以一直认为是工厂做了日配过来,结果肉冷冻24个月,西兰花冷冻180天,牛肉饭用的肉泥……后厨被爆出来这么多冷冻包,真是让人意难平……现在这样状况实在不想再去,拜拜了4、情绪是传播术,不是决策点。
大叔过去几年,一直强调情绪在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情绪本身其实是一种传播技巧,它没有好与坏之分,且现在几乎所有传播,都必须带情绪,不然根本没有流量。
但情绪不是决策点,老板做决策千万不能情绪化。
贾老板在做决策中,大叔认为,至少两点存在“情绪化”:
1/说要诉讼老罗。先把“仇”结下来了,但至今还没发律师函。
“生意可以不做,但是非黑白,我必须要说清楚。”为了要“治”一个罗永浩,贾老板生意都可以不做了……
2/开放厨房,欢迎所有人去看。
消费者的预期,被西贝的广告和传播抬得很高,大家又会以“家里做饭”作为一个标准,结果呢,后厨几乎全是冷冻,预期落差太大,最核心的家长人群也丢了……
《中国企业家》:您会在意网上的评论或者情绪吗? 贾国龙:在意,但很无奈,一点办法都没有。 《中国企业家》:你现在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贾国龙:事实上,我对接下来的发声不寄任何希望。大叔得到的消息是:起初阶段,两家是想劝和的,但一方不同意,又希望对方删微博……
你看,公关这个概念引入中国40年了,在老板的眼里,最有效的危机公关还是删除和诉讼,而不是沟通……
5、预制菜的底层问题是“贵”。
大叔判断一个话题有多热,就看我社群讨论度。
一般的危机事件,双方都出牌,大概是2天热度。
但西贝和罗永浩,已经激烈讨论4天了。今天是周六,周末的一大早,群友不去享受阳光和假日,又开始讨论了,可见这个热度有多高……
最关键是,人人都能说上两句的话题,是最可怕的,那就意味着这个舆论漩涡会越卷越大,而企业的危机公关第一目标应该是降热度。
当我们讨论预制菜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
为什么大家对预制菜这么抵触呢?
大叔认为,“预制菜”往下一层是:难吃。
都是冷冻的,没有锅气,难吃。我为什么要去餐厅吃饭,要吃一个解冻的食品呢?
但“难吃”其实太个人感受了,酸、辣、咸、鲜……不同地域和年龄的人,口味都不同。
“难吃”再往下一层是什么呢?
大叔认为是“知情权”。
消费者希望明明白白消费,透明厨房也是这个目的。
我有权知道,我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安不安全,新不新鲜。
那“知情权”再往下一层呢?
大叔认为,是“贵”。
经济下行大背景下,“贵”就是“原罪”。
从钟薛高,到百果园,都已经被网友“毒打”了。
当然,“贵”也是相对的,但中等以下收入还是占大多数。
大叔社群一位群友提到,怎么没人去质疑“真功夫”难吃呢?因为便宜啊……
这点其实已经被罗永浩抓住了,西贝一个馒头卖21块……
如果只关注“预制菜”,不去关注背后的“难吃”、“知情权”和“贵”。西贝这次的危机,就有点难收场。
最后,这场“战役”的走向,会是什么呢?
1、西贝去网信办举报,罗是网络黑嘴,刻意抹黑自己,破坏线下消费环境。(华与华的大师,已经在这么说了,但老罗会不会被禁言,不好说。)
2、餐饮企业联合向政府倒逼,同1。
3、西贝正式公开律师函,双方继续打口水战。
4、欢迎你补充。
最后,你怎么看此事?欢迎留言区聊聊。
来源:万能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