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检索、智能写作、AI 制图……如今,AI成了生活里的“好帮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注意啦,AI虽好,安全合规可别“掉线”!9月15日至21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AI使用的“小贴士”吧!
数据检索、智能写作、AI 制图……如今,AI成了生活里的“好帮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注意啦,AI虽好,安全合规可别“掉线”!9月15日至21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AI使用的“小贴士”吧!
AI换脸:警惕“换脸”诈骗
情景再现
小李收到一条视频消息,视频中是他的好友小张,声称急需用钱。小李正准备转账,却发现视频中的小张表情有些僵硬,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AI换脸技术伪造的视频。小李立刻联系小张,发现这是一场诈骗。
法律怎么说
AI换脸技术若用于诈骗、诽谤、敲诈勒索等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伪造他人肖像、声音也可能侵犯肖像权或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检察官提示
收到“亲友借钱”“领导指令”等视频/语音,务必通过线下核实、多渠道验证身份。发现他人滥用AI技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发现自己的肖像被AI换脸用于不当用途,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注意数据安全:涉密敏感信息不上网
情景再现
某公司员工小赵在起草涉密材料时,擅自将核心数据及实验成果作为写作素材进行上传输入到AI写作工具中,导致公司机密信息泄露。
法律怎么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非涉密信息设备存储或者处理国家秘密。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要求,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网络数据处理者应当加强对训练数据和训练数据处理活动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处置网络数据安全风险。
检察官提示
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的信息,要时刻绷紧保密之弦,不得将涉密文件、图片、音视频等信息输入AI工具处理,坚决避免泄密事件发生。
警惕虚假信息:AI 答案不轻信
情景再现
小刘在使用AI查询法律问题时,得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然而,当他按照这个答案行事时,却发现实际情况和AI答案存在较大出入。经核实,他发现AI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
法律怎么说
AI生成的内容并不总是完全准确的。在使用AI获取信息时,一定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检察官提示
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验证,务必通过权威渠道验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不轻信、不传播未经核实的 AI 内容。
数据权益保护:AI 创作有 “版权”
情景再现
小陈使用AI绘画工具生成了一组插画,被某公司擅自印在T恤上售卖。小陈起诉维权,却被告知“AI生成内容没有著作权”。经过调查,法院认定小陈对AI生成的插画投入智力劳动,公司未经许可使用,涉嫌侵犯著作权。
法律怎么说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判断AI生成内容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关键看生成过程中是否融入了人类的智力投入和独创性表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
检察官提示
使用AI生成内容时,保留好创作过程记录(如指令、修改痕迹),作为证明该内容体现自身独创性智力投入的证据。企业使用AI生成内容用于商业用途,需核查工具的授权协议,避免侵权。
文字 | 戴璐繁
图片 | AI生成
来源:电白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