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吐槽引爆舆论战?西贝老板递刀,预制菜暗战远超想象!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23:18 1

摘要:这次他随口吐槽西贝“贵、恶心、预制菜”,起初根本没掀起什么水花,热度甚至还不如他吐槽苹果配件贵的微博。但事情的走向完全变了味,全靠西贝老板贾国龙的一番“神操作”。

“聪明人不会招惹罗永浩”,这话真不是说着玩儿的。老罗要是踩了狗屎,可能都能让狗屎出来道歉。

这次他随口吐槽西贝“贵、恶心、预制菜”,起初根本没掀起什么水花,热度甚至还不如他吐槽苹果配件贵的微博。但事情的走向完全变了味,全靠西贝老板贾国龙的一番“神操作”。

本来如果贾老板装作没看见,热度很快就过去了。可他偏不,非要“硬刚”。不仅在采访中放话“西贝100%没有预制菜”,还邀请顾客去后厨翻冰柜“找茬”,结果真的翻出来了不少“雷点”:冷冻的南瓜糊、鸡翅、西兰花,还有保质期18个月的冷冻鱼肉,配料表里保水剂那是一堆一堆的。

虽然其中不少属于合规的“半成品”,但消费者眼里,这就是预制菜。于是,原本随口一喷的小事,一下子被点燃成舆论风暴。

而老罗一看热度起来了,立刻搭台直播,打出“我不反对预制菜,我是支持知情权”的旗号,直播间瞬间涌入10万人在线,支持率超过9成。这波流量,妥妥是西贝老板亲手送上门的。

这事发展得越来越极端,网上一片讨伐声,有人甚至喊着“抵制西贝”。但冷静想想,如果按很多网友的标准来定义预制菜,那市面上99%的餐厅都得关门。

你去肯德基吃炸鸡,鸡块早就是冻好的;麦当劳的汉堡包面包、薯条、派,哪个不是预制?连火锅店的牛肉卷、虾滑、丸子,哪个不是工厂生产冷冻再配送的?

关键不是“有没有预制”,而在于怎么做、做得干不干净、有没有告知消费者

现实中,很多中餐馆为了保持味道统一、提升效率,会采用“中央厨房+门店现制”的模式。比如烤鱼,鱼可以提前处理好冷冻,门店只需解冻调味烤制,省时省力还能保证出品统一。

而像西贝这种连锁大品牌,为了标准化和食品安全,也会使用部分预处理食材,这并不等于“偷工减料”或“黑心操作”。

反而,从网友拍摄的多个西贝后厨视频来看,不管是在哪个城市,厨房普遍干净整洁,厨师穿着统一,环境透明开放。对比一下你常去的小馆子,有几个敢让你进后厨看?

说到底,大家并不是真的在乎“有没有预制菜”,而是希望知道:“我吃的到底是什么?”这才是罗永浩提出“标注预制菜”的核心诉求,也是很多消费者真正关心的点。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简单清洗、切配、冷冻保存的食材,并不算预制菜。预制菜是指“经过调味、预加工,能直接或短时间加热食用”的食品。而西贝后厨里的冷冻蔬菜、肉类,严格说并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所以如果罗永浩被西贝起诉,从法律层面看,西贝胜算更大。但问题是,舆论场从来不讲法律,只讲情绪。

罗永浩这次确实打出了一手好牌,顺势而为,成功引爆了一场关于“预制菜透明化”的全民讨论;而西贝本想“自证清白”,结果却成了“泼天流量的祭品”。

贾国龙后来也承认,西贝的营业额确实下滑了,但他依旧坚持“要打到底”,要争一个是非对错。他说:“生意可以不做,官司必须打。”

但问题是,罗永浩如果真的一张嘴就能搞垮一个拥有1.8万员工的企业,那这个社会的“网红话语权”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了?

毁掉一家企业很容易,建设却很难。今天是西贝,明天也许就是另一个品牌。如果不去厘清是非,只靠流量裁判,那最终受伤的,是整个行业

来源:小何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