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中式建筑时背景的处理方法(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6 15:51 1

摘要:拍摄中式建筑时,背景的处理是决定照片成败的关键。一个杂乱的背景会瞬间破坏画面的美感和意境,而一个恰当的背景则能极大地提升主题,营造出浓郁的中国美学氛围。

摄中式建筑时,背景的处理是决定照片成败的关键。一个杂乱的背景会瞬间破坏画面的美感和意境,而一个恰当的背景则能极大地提升主题,营造出浓郁的中国美学氛围。

处理背景的核心思想是:“删繁就简,因势利导,化弊为利”

通过以下两个维度来决策如何处理背景

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旨在消除所有干扰视线的元素。

仰拍 - 以天空为背景

操作

放低机位,将镜头向上倾斜。纯净的天空(无论是蔚蓝、多云还是阴天)是最好用的天然纯色背景布。

技巧

使用广角镜头,囊括更多天空和建筑全貌,突出建筑的高大与气势。

点测光

对建筑亮部测光,天空会过曝成纯白色,形成极简风格;对天空测光,建筑会变为精致的剪影,突出其轮廓线。

最佳对象:非常适合拍摄飞檐、斗拱、塔尖等向上延伸的结构。

俯拍/平拍 - 寻找纯色界面

操作

积极寻找大片的白墙、灰墙、水面、绿植作为背景。

技巧

白墙黛瓦

是江南园林和徽派建筑的绝佳背景,自带水墨画质感。

水面

利用湖泊、池塘的倒影,或雨后地面的积水,拍出对称的完美画面,极大简化背景。

绿植

以一整片茂密、深色的树叶或竹林作为背景,绿色能很好地衬托建筑的色彩。

并非所有背景都需要消除。巧妙的背景元素能为照片增添故事感和时空感。

框景 - 用前景构建画框

操作

主动利用前景的门窗、廊柱、漏窗、树叶等元素形成一个“画框”,将主体建筑放在框内。

技巧

这种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引导观众视线直接投向主体。对焦在主体建筑上,前景画框会自然虚化,形成漂亮的框架效果。这是中式摄影中“移步换景”和“借景”哲学的完美体现。

借景 - 融入文化元素

操作

刻意将一些中式元素纳入背景,如一枝梅花、几片竹叶、一个灯笼、一轮月亮

技巧

这些元素不仅不显杂乱,反而能与建筑主体呼应,共同讲述一个更具中国风的故事。通常使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让这些元素与建筑显得更近,关系更紧密。

使用长焦镜头

操作:切换到手机的3x或5x长焦镜头(务必使用光学变焦焦段)。

效果

简化背景

长焦镜头视角窄,能自动排除背景中大量的杂乱元素。

压缩空间

使背景与主体的距离感减弱,让背景显得更整洁、更贴近主体,突出建筑的结构层次。

虚化背景

即使手机光圈不大,长焦镜头也能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焦外虚化) 效果,让杂乱的背景模糊成柔和的色块。

启用“人像模式”

操作

即使不拍人,也可开启此模式。手机会通过算法模拟出大光圈镜头的浅景深效果,强力虚化背景。

技巧

拍摄后通常调整虚化程度(光圈值),找到最自然的效果。

操作:等待特殊的天气。

效果

雾、霾、雪

这些天气能自然“抹去”背景中杂乱的现代建筑、电线杆等,只留下建筑的轮廓,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极大简化画面。

雨天

地面的积水倒影、湿润的 surfaces 色彩更饱和,玻璃、石材产生反光,能转移对杂乱背景的注意力。

选择最佳时间

操作:在清晨或夜晚拍摄。

效果

清晨

游客稀少,光线干净,氛围宁静。

蓝调时刻/夜晚

在按下快门前,养成审视背景的习惯。用眼睛快速扫描画面四角和对焦点的周围,问自己:“这个背景是在为我的主体服务,还是在破坏它?” 这个小动作将彻底改变你的摄影作品。

来源:零零九1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