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无知的人居然在直播带货时穿着警服,这强烈的反差不仅将直播间的“家人”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更是事后有人向官方进行举报。那么这件事情原委是什么?网友对他又是什么看法?
[胡瓜]人狂必有祸,谁能想到前几天刚靠着酷派手机的自证翻身的嘎子居然又摊上事了,这一次远比上一次来的更凶猛。
这个无知的人居然在直播带货时穿着警服,这强烈的反差不仅将直播间的“家人”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更是事后有人向官方进行举报。那么这件事情原委是什么?网友对他又是什么看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件本该出现在片场的戏服,却在9月10日上午意外点燃了一场公共舆论的炸药桶。
主角是演员谢孟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嘎子”,事发地在云南一个剧组,当他穿着一件带有警察肩章和臂章的制式服装出现在直播间里,一切都变得不寻常起来。
这身衣服虽然没配警号和胸徽,但那鲜明的标志足以让屏幕前的观众心头一紧。嘎子一边和粉丝们热情互动,一边熟练地演示着一款能连接WiFi的充电宝。
远在辽宁的李先生看着直播感到特别扎眼,在他看来“警服是执法象征,不能拿来带货”,这种利用特殊服装博取流量的行为让他无法接受。
于是他一通报警电话直接打给了嘎子当时所在的云南省耿马县公安局。
这件“警服”的争议根源就在于它所代表的含义完全是两码事,在封闭的拍摄现场,它是一个服务于剧情的“道具”。
可一旦通过直播镜头进入公共视野中,它就是整治公共安全的一个象征,这个身份承载着社会的信任与安全感,更不能当做调侃用于提升直播间的人气。
嘎子声称这是拍戏用的“戏服”,可早在2001年施行的对官方工作制服的规定里就对这类服装的使用划下了明确红线。
影视制作要用必须报请省级官方批准,而且要严格保管,严禁在非拍摄、非演出的场合使用,这个规定早早的就划分好了界线。
李先生的举报理由恰恰代表了广大网友心中所想的那样,当嘎子穿着它兴致勃勃地介绍充电宝功能时,性质就悄然发生了转变。
这已经不是在“扮演警察”而是在“利用形象获利”,这种行为将原本庄重的服装当做他肆意敛财的工具。
9月13日下午嘎子发布了一封手写道歉信,承认确实有这一回事,说自己“不该在非拍摄时穿戏服直播”。这个说法恰恰暴露了他对这种形象转换的麻木与无知,似乎真没意识到戏里戏外的天壤之别。
谁不曾喜欢过《小兵张嘎》里那个机灵勇敢的“嘎子”,或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个让人心疼的“豆饼”?
这些角色为他积累了宝贵的观众好感,然而网络的直播带货似乎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让他走向了本不该走向的深渊。
而他带货的产品也是连连翻车,最初嘎子就被质疑卖假酒,之后身为老前辈的潘长江看不下去了,在直播之中劝诫他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谁知道转身潘长江自己就开始了直播卖酒。
得知此消息的嘎子第一时间前往潘长江直播间进行取笑,一时间“潘嘎之交”为众人熟知。
在卖酒行业中受阻并没有让嘎子停下脚步,他又动起了其他心思,2023年他在直播间带货一款手机,按照他的宣传这个手机原价8999元,在他这里只需1999元,结果就有眼尖的网友认出了这是在其他平台只有1880元的价格。
更离谱的是在今年他还曾声称自己合作的代工厂日加工牛奶50亿吨,而当时全国的日产量才11万吨。
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让他的信誉一降再降,如果说之前的争议还停留在商业造假层面,那么这次滥用特殊制服,则直接上升到了观众们所不能忽视的地步,涉及到这个人的根本问题。有评论说他“吃了没文化的亏”缺乏敬畏之心,可谓一针见血。
从李先生的一通电话开始,整个事件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涟漪迅速扩散。
警方的处理过程显得相当审慎,9月13日上午他们首次回复举报人李先生,表示“正在对接处理中”。据记者了解当地公安局对此事高度关注,表示在处理,有结果也会第一时间通知。
网络方面,之前陷入“打假手机”风波的反诈老陈也是连发视频质问嘎子,要知道上次因为手机事件导致老陈的账号受到一定的打击,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向嘎子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次老陈也是联系了律师,律师也是表示嘎子这种行为确实违法。有网友调侃道,这次嘎子的翻车其实与老陈有关,老陈是为了直播脱下警服,嘎子则是为了直播把警服穿上了。
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的审判早已沸腾,不少网友的留言直指要害,要求对嘎子进行严惩,他们甚至翻出了2017年黑龙江一位穿警服直播的女主播被行政拘留15天的案例作为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应说明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明确的说法。
而嘎子的道歉,时间点也颇为微妙。它紧随警方介入之后,更像是一次被动的危机公关,而非主动的深刻自省。
嘎子身上那件所谓的“戏服”,在直播镜头下,早已变成了一件被流量逻辑裹挟的“商业制服”。
公众人物的每一步都必须踩在法治与公序良俗的坚实地面上,别无他途。希望嘎子面对这次事件可以好好反省,认真对待最后的结果,那么你们认为嘎子会改变自己吗?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