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届虎扑男神大赛投票正在火热进行,这项由网友自发投票评选的活动,原意是选出“最受欢迎的男性公众人物”。
第二届虎扑男神大赛投票正在火热进行,这项由网友自发投票评选的活动,原意是选出“最受欢迎的男性公众人物”。
但投票榜单发生了令人意外的变化,一位名叫良子的暴食型吃播网红,以 29 万票的优势,断层领先蔡徐坤,暂居榜首。
这场玩笑般的投票风波,引发了网友们的不满。
当一个严重超重、以“暴食”为看点的人物成为男神榜首时,我们是在调侃娱乐,还是在参与一场流量与健康对赌的游戏?
良子的本名是李占良,身高 164 厘米,体重将近 400 斤,BMI 高达 80。
早年被遗弃在四川,后被人收养,在河北沧州成长。
成年后曾在北京务工,经历过婚姻与离异,最终选择回到家乡生活。
回乡后,他开始接触自媒体。
起初尝试走徒步健身路线,但因为路线只是从村头走到村尾,走完便做饭吃饭,饭后就休息,导致观看他吃饭的人远多于关注他徒步的观众,于是逐渐转型为吃播博主。
在视频中,他频繁挑战极限食量:13 个馒头配两斤焖子、16 包泡面、120 个锅贴……
体重也随之攀升至近 200 斤,他曾自嘲“没有肚子,只有胃袋”,粉丝也戏称他为“大卫·戴”。
暴饮暴食虽然为他带来了热度和流量,但每当他尝试减肥,直播间的热度便迅速下降,观众兴趣也随之减弱。
有人认为良子的走红是网友的玩笑或反讽行为,但翻看他的直播平台就会发现,他的内容早已高度依赖“极限吃播”标签。
每当他更新一条新的视频,评论区便被“催吃”刷屏,还有观众在电商平台打赏送礼,鼓励他“再来两袋面”。
这种互动构成了对身体的持续压迫,他也曾多次宣布开启“减肥计划”,包括采用“16+8”饮食法、主张“少食多餐”,但这一“16+8”法被他理解为“16 小时吃 8 顿”。
最终,他从 200 斤减到了200 公斤。
今年6 月底,良子因一场交通事故入院拍片,CT 检查时被医生告知因脂肪层过厚导致放射线难以穿透。
有网友调侃“良子的膝盖真是奇迹”,也有人趁势打赏,催促他继续吃播。
在这一刻,健康危机不是警讯,而是另一个“表演场景”。
观众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忧,是继续围观、继续消费。
良子早已无法单靠正常饮食维持当前体重,这不仅是个体的选择,更是平台分发、粉丝打赏、流量算法共同塑造的困境。
良子的男神登顶,也许始于恶搞,但它的走向远比玩笑沉重。
他的身体,正以“内容”的形式被消费、被围观、被奖励。
许多观众也不是真的喜欢他,只是想看他“能撑多久”。
良子的走红是一个极端样本,他的“成功”建立在身体极限与内容流量逻辑的碰撞中,当我们为他投票、点赞、打赏的同时,也或许在无意识中加入了一场“用健康换取流量”的合谋。
这种合谋看起来是自愿得,实际裹挟着创作者被观看,被反馈,最终再次被迫演出。
视频可以暂停,直播可以关闭,但身体的透支、家庭的隐忧、现实的压力,却无法随手划过屏幕。
胃袋或许能装下 120 个锅贴,却承载不了这个时代所有的荒诞与沉默。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