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交节。今年秋分的具体时间为9月23日2时19分04秒。
一场关于时间与温度的古老智慧,正为今人揭示着秋季气候的微妙规律。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交节。今年秋分的具体时间为9月23日2时19分04秒。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气温也逐渐下降。
01 秋分的关键时间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位于秋季之中,平分了秋季。从秋分这一天起,北半球的白昼时长开始短于黑夜,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今年秋分交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初二,属于“早秋分”。这与2024年八月二十的“晚秋分”形成鲜明对比。农历时间的这种差异是由于农历与阳历“置闰”的影响导致的。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2018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02 “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的含义
农谚“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中的“午”指的是“午时”,即每天11时至13时的时间段。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午时”之前,那么预示着秋分后天气可能会相对炎热,这种高温天气可能会持续到寒露节气后才会凉爽下来。
寒露是秋分的下一个节气,两个节气之间相隔约15天。因此,如果秋分不过午,炎热天气可能还会持续至少15天左右,即大约到国庆节以后。
03 今年秋分是否过午?
根据天文测算,今年秋分交节的具体时间是9月23日02时19分04秒。
按照古代干支历的计时方法,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午时对应的是现代时间的11时至13时。
今年秋分交节时间在凌晨2点19分,属于丑时(01时至03时),明显在午时之前,因此今年是“秋分不过午”。
04 还要热多久及原因分析
根据“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的农谚,今年秋分后可能还会比较炎热,这种高温天气可能会持续到寒露节气后。
寒露节气今年在10月8日左右,这意味着炎热天气可能还会持续15天左右,即大约到10月上旬。
从科学角度解释,秋分交节时间早可能与大气环流 patterns 有关。古人的观察发现,秋分交节时间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可能存在某种关联,导致秋分交节早就意味着副高撤退晚,炎热天气持续时间长。
05 气候趋势的实际影响
“秋分不过午”预示的延长炎热期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暑热时间长有利于晚熟作物充分成熟,使农作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例如,晚稻的籽粒会更加饱满,红薯的个头会长得更大。但对北方冬小麦种植区来说,持续高温可能会推迟播种时间,农民需要在墒情和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南方地区,即使到了白露、秋分节气,靠近南边的一些城市还会依旧暑热,即使有秋凉降温,但还会再热起来。这种持续炎热现象与南方受地理位置和海洋气候、副热带高压系统等多重因素影响有关。
06 如何看待农谚的预测价值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农民全靠天吃饭,古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的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农业生产。
这些农谚是古人在特定地理环境与生产条件下的智慧结晶,虽不适用于全国所有地区,但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气候的传统视角。
现代人应该将传统农谚与气象预报结合起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正如一些老农所说:“管它啥早秋分晚秋分,地里的土潮乎着才能下种”。
今年寒露节气在10月8日,这意味着秋分后的炎热可能持续到10月上旬。
农谚虽非精确科学,却凝结了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今年“早秋分”的特性,加上“不过午”的交节时刻,为这份预测增添了分量。
来源:大气湖泊f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