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宣布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涉及到半导体、生物制药、航空航天以及商贸物流等,但核心还是半导体,其中复旦微电子和中芯国际影响最大。复旦微电子几乎全部子公司都被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复旦微在接下来的时间无法从
9月12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宣布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涉及到半导体、生物制药、航空航天以及商贸物流等,但核心还是半导体,其中复旦微电子和中芯国际影响最大。复旦微电子几乎全部子公司都被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复旦微在接下来的时间无法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设备资源;而中芯国际的两个供应链公司也被列入,这表明美国的管制政策盯上了国产半导体大厂的产业链,进一步从根上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限制。
显然这是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又一次升级,为此我们也不再惯着了。9月13日我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从全球市场来看,模拟芯片行业周期正向上发展。2004-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4.77%,2024年规模为796亿美元(约为5700亿人民币),占半导体销售额12.6%。同时,WSTS预测,2025年、2026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分别增长3.3%、5.1%,达到822亿美元、864亿美元;折合人民大约6000亿元。而根据市调机构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从2020年的124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8%,预计2029年将达到3046亿元。也就是说,以2024年数据为例,中国占据全球的市场份额超30%的比例,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
而且,在全球模拟芯片竞争格局中,德州仪器(TI)、亚德诺(ADI)、博通、安森美等为代表的国际巨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德州仪器是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绝对领导者,市场份额长期稳居榜首,约占20%市场份额。不仅拥有庞大的自有晶圆厂(如12英寸模拟晶圆产线),在成本控制和产能保障上具有极大优势;而且其提供数万种产品,覆盖从电源管理、信号链到嵌入式处理器的几乎所有应用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但近年来,在外部打压和国产替代双重推动下,本土企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窗口期。中国模拟芯片公司,如圣邦微电子、思瑞浦、矽力杰、艾为电子等已成功在部分领域实现突破,特别是在中低端的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领域,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根据2025年国产模拟芯片厂商财报,圣邦股份以18.18亿元的营收位居榜首,纳芯微、艾为电子、上海贝岭、杰华特、思瑞浦分别为15.23亿元、13.69亿元、13.47亿元、11.87亿元和9.49亿元。
这表明,随着模拟芯片行业的整体复苏,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的增长,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企业大多集中在消费电子等中低端红海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
而且在汽车、工业、医疗等高可靠性、高精度要求的高端领域,国产产品的份额仍然极低,技术差距明显。同时, 与TI、ADI数万种产品的“百货商店”模式相比,国内企业多为“专卖店”,抗风险能力和客户绑定能力较弱。
因此,此次双反调查直指美国模拟芯片巨头的市场行为。根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申请文件,涉案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等四大巨头。这为国产模拟芯片企业迎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尤其高端领域可加快国产替代的进程,推动更多下游客户尝试使用国产模拟芯片。
从产业格局而言,国内模拟芯片产业必将加速整合与发展:一方面,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或被整合、或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
来源:飙叔科技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