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为本底、以产业为引擎,广西走出绿色生态致富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18:30 1

摘要:绿水青山,绝色天成,“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金字招牌。记者近日跟随202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记者团走进百色田林、南宁上林等地,见证各地以生态为本底、以产业为引擎,走出一条条绿色生态致富路。

转自:中国环境网

绿水青山,绝色天成,“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金字招牌。记者近日跟随202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记者团走进百色田林、南宁上林等地,见证各地以生态为本底、以产业为引擎,走出一条条绿色生态致富路。

百色田林:生态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现代农业庄园,青山环绕,瓜果飘香,清澈沟渠穿流而过,小鱼小鸭成群结队,稻田书屋里还有村民在看书学习,仿佛来到一个世外桃源。作为粤桂协作首个农文旅融合项目,爱善庄园依托利周乡89.4%的森林覆盖率和肥沃土壤,建成24座智慧农业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配套建设驿站民宿、稻田书屋、亲子乐园等设施,爱善庄园仅阳光玫瑰葡萄一项年产值就超过400万元,带动周边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爱善庄园的智慧葡萄园。

“过去我们村污水横流,种地养猪辛苦一年收入却没多少,现在村里房前屋后都很干净,环境美了,还种起了葡萄、八角、油茶等,甚至有游客到我们村里来旅游,村民们收入翻了好几番,大家都很开心。”老支书姚志华感慨道。通过流转土地,村民不仅获得租金,还能在葡萄园区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

田林县以生态为底色,同步推进特色产业升级:推动成立八渡笋产业协会,建成示范基地8个,实现亩均增产40%、化肥农药减量30%。田林县八桂瑶族乡人大代表李广安带动120余户种姜年产值360万元,县人大代表、那度村民委副主任陆丽平直播推广“灵芝+咖啡”带动70余人就业。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在田林县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上林: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南宁上林县素有“南宁后花园”之称,依托大明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当地深耕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打造“花花大世界”和“民宿康养胜地”两大名片。

在上林县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8.4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内,蝴蝶兰、三角梅等各类花卉争奇斗艳。核心区引进亿成花王、浩宇花卉等优势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吸纳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月薪超3000元,许多过去外出打工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2024年,园区花卉销售额达1.83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超120万元。

毗邻大明山的大丰镇东春村是一个没有平原和耕地的村庄,曾经是一个典型的“靠山吃山”、交通封闭的贫困村。近年来,东春村依托“一山两树三带”(大明山、八角树与古茶树、三条民宿示范带)发展战略,建成营业民宿58家、900多间客房,形成了福田路片区、下水源片区、排其片区3条乡村旅游民宿示范带。目前,东春村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年旅游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从一个落后的贫困村蜕变成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小康村。

东春村景色。

“游客只要拉开窗帘,第一句话肯定就是‘哇’,来过的游客都说风景是极好的。”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的民宿“自然醒”老板李依桐骄傲地对记者说。

2024年,上林县实现生态农业总产值57.71亿元,生态旅游总收入达99.92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绿色交通:高速公路+光伏打造低碳发展新引擎

广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1.05万公里,位居全国第四。依托北回归线沿线丰富的光照资源,广西推进“高速公路+光伏”建设,在服务区、隧道口等区域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绿色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隆百高速路旁的光伏板。

在隆百高速平安隧道光伏电站,一块块光伏板在高速公路旁整齐排列成“能量矩阵”,将阳光高效地转换为电能;在泉南高速的来宾红水河服务区,同样设置了光储充能源一体化区,均发电量约120万度,为红水河服务区超市、加油站等设施提供了约35%的绿色能源用电。

截至2025年8月底,广西交投集团已在南宁、百色等8个地市建成128个高速公路光伏电站,上半年总发电量达271.59万度,同比实现节约用电175.14万度。预计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30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71吨、氮氧化物排放23.16吨、烟尘排放3.68吨,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更探索出一条“交通+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从田林的现代农业庄园到上林的花卉产业园,从大明山的生态民宿到高速公路的光伏矩阵,广西正以生态为笔,在八桂大地上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